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晶相结构及SERS效应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slzm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材料是一类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的基底材料。二维TMDs具有化学惰性、比表面积高、表面状态均匀等特点,可以有效克服传统金属基底材料在SERS检测中信号重现性低、可重复性差的缺点,有助于实现SER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定量检测。TMDs材料的SERS效应主要是由吸附分子与基底之间的化学增强作用引起的。由于绝大多数TMDs材料不存在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导致的电磁增强效应,所以可以被当作理想的基底材料来研究其化学增强机理。通过研究二维TMDs材料的相态、层数和表面缺陷对材料SERS效应的影响,可以加深对化学增强机理的理解,也为制备具有优异SERS性能的基底材料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研究方法。利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SiO2/Si衬底上生长具有不均匀缺陷分布的单层WS2三角形薄膜材料,探索了材料表面缺陷对其SERS效应的影响。通过测试单层WS2表面的光致发光(PL)强度,定量计算了单层WS2三角形薄膜不同区域的缺陷密度。利用染料分子酞菁铜(CuPc)作为探针分子,定量地分析了WS2薄膜表面缺陷密度与其SERS增强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材料中的缺陷密度与其SERS效应呈正相关性。通过改变入射激光的偏振模式,证明入射激光的切向偏振模式比径向偏振模式更利于单层WS2三角形薄膜偶极矩和吸附分子偶极矩的激发,有助于提高基底与吸附分子之间电荷转移跃迁的几率。以液相剥离法制备单层2H相和1T相的MoX2(X=S,Se)纳米片作为SERS基底,探索了材料相转变对其SERS效应的影响。将材料从半导体型的2H相转变为金属型的1T相,降低了材料晶体结构的对称性,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以染料分子CuPc、罗丹明6G(R6G)和结晶紫(CV)作为探针分子,对比了不同基底的拉曼增强作用。拉曼测试结果表明从2H相到1T相的相变可显著提高单层MoX2材料的拉曼增强作用。1T相Mo Se2纳米片对染料分子R6G的检测限可低至10-8 mol L-1。利用DFT计算,分析了不同相态MoX2材料与吸附分子之间的电荷转移能力差异的原因,证明电子从金属型1T相MoX2材料费米能级向分子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跃迁的几率要远高于从半导体型2H相MoX2材料价带顶向分子HOMO能级跃迁的几率。利用CVD法制备的扭曲1T(1T’)相ReS2薄膜作为SERS基底材料,以染料分子(CuPc、R6G、罗丹明B(Rh B)、CV和亚甲基蓝(MB))作为探针分子,进一步验证了金属型TMDs材料的SERS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单层的ReS2薄膜对染料分子R6G的检测限可低至10-9 mol L-1。通过对比材料厚度和激光波长对吸附分子拉曼信号强度的影响,发现单层ReS2薄膜材料表面存在层数依赖的拉曼增强效应和共振拉曼增强效应。通过对比沉积Al2O3介电层前后ReS2薄膜上R6G分子的拉曼光谱和PL光谱的差异,证明ReS2薄膜基底的SERS效应源于吸附分子与基底之间的电荷转移过程,而不是能量转移过程。进一步扩展TMDs材料体系,探索了二维VO2纳米片的SERS性能。通过对比块体VO2纳米颗粒和二维VO2纳米片对染料分子拉曼信号的增强能力,证明二维VO2纳米片具有更强的拉曼增强能力。对比不同相VO2纳米片的SERS效应发现,当VO2发生从VO2(B)到VO2(M)再到VO2(R)的相转变时,材料结晶性和晶体对称性逐渐增加,晶体内部和表面缺陷的减小,导致其对吸附分子的拉曼增强能力急剧下降。缺陷最多的VO2(B)纳米片对染料分子R6G的检测限可低至10-8 mol L-1。本研究为通过相变工程制备更加高效的二维SERS基底材料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其他文献
在金属塑性变形过程中,塑性变形区的速度场分布可以揭示金属的塑性流动规律,对塑性加工过程的工艺流程制定和参数优化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而众多传统解析法所确定的速度场通常是具有不唯一性的动可容场,制约了金属塑性流动理论在速度场求解中的应用。鉴于此,本文研究了基于晶体学物理背景的转动率连续理论所对应的速度场特点。以“扩展滑移”机制发生塑性流动的刚塑性体内部的滑移晶面与其最大剪应力面保持平行,此时转动率
光纤传感技术经历了30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中应用于惯性导航的光纤陀螺仪和水下声信号探测的光纤水听器是高性能光纤传感器的典型代表,这两种传感器的结构中光纤被绕制成环以增加探测灵敏度和减小体积。但是,受绕制工艺和材料等因素的限制,光纤环的应变、温度和双折射的不均匀分布会引入光学非互易性,最终限制了光纤环的工作性能。因此,研究不同工艺和材料光纤环的应变、温度和双折射等参量的
热防护结构设计是飞行器热管理的关键,是研制高超声速飞行器过程中的主要瓶颈。当飞机器高速飞行时,飞行器表面的温度会大幅度升高。同时机体内部的电子和电气设备要求工作温度不超过85℃,以保障飞机内部设备的正常工作。如此高的温差将给飞机热防护带来严峻挑战,现有的热防护结构设计准则与隔热材料已不能满足可重复使用设计要求,因此研制高性能热防护结构变得极为迫切。针对热防护结构的需求,对轻质防隔热一体化结构的强度
强化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种从与周围环境交互中学习的计算方法。强化学习关注未知环境中智能体实现目标的顺序决策,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控制等领域。区别于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强化学习智能体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获取样本并实现策略学习,同时,智能体需要为交互付出时间和空间的开销。特别是应用于控制系统的强化学习算法,过多的交互会使环境发生改变甚至给智能体和环境带来损伤。因此,能够用最少的
固态盘以其体积小、高带宽、低延迟、低功耗和抗震性等优点逐渐取代机械硬盘成为主流的存储。固态盘由于存储介质是闪存,因而它拥有闪存的所有特点,比如:读写不对称、写前擦除和擦除次数有限特点。早些年,数据管理系统中的外存索引和算法主要是针对磁盘的I/O特性进行设计和优化,很多在闪存介质上已经不再适用。因而,近些年基于闪存特性的索引和外存优化算法逐渐出现,但是它们都是只基于闪存介质的特点。如果把固态盘看作一
微米游动机器人的尺寸在几微米至几百微米之间,能在液体环境中将磁能、光能、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运动。由于具有较高的操控精度和受限环境下的可控性,微米机器人在生物医学、环境处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可用于靶向癌症治疗、微创外科手术、细胞操作、重金属检测、污染物清除等。受尺度限制,微米机器人的个体能力有限、效率较低,很难直接满足实际应用需要。受到自然界生物群体现象的启发,微米机器人的群体
近年来,随着航天事业和空间技术的迅猛发展,单颗卫星已无法完成日渐复杂的航天任务,小卫星编队飞行由于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以及灵活性强等优点,已成为一种引领航天未来发展趋势的空间技术。由于小型航天器所携带的通讯器件性能有限,同时执行任务时经常星间距离过远,因此星间进行信息交互通讯时不可避免的存在带宽不足等现象。本课题将针对通讯资源受限情形下的小型航天器编队,深入研究对应的姿态协同控制以及姿轨耦合一体
近年来,微流体装置在生物、医学、材料和化学等领域日益得到普及与应用,微流体装置在这些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应用是对微流道中处于介观尺度的悬浮粒子(如血细胞、循环肿瘤细胞等人体细胞,细菌、原生生物等微生物,固体粒子、液滴、囊泡等材料粒子)进行分离,进而实现目标粒子的提纯或检测。当前,该领域面临的一项难题是如何将尺寸相同或相近的不同粒子实现高效快速地分离。研究者们为此提出了一系列借助微流体装置的粒子分离方法
表面处理工业园区采用物化和生化结合工艺对废水分类收集处理,然而此工艺存在低浓度重金属长期暴露造成生物处理出水不能稳定达标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本课题采用水解/缺氧/好氧-膜生物处理装置(H/A/O-MBR),以电镀废水中的Pb2+、Cu2+和纳米Cu O(n-Cu O)作为研究对象,聚焦现有研究中低浓度重金属的累积毒性被低估,对重金属的迁移与转化研究不全面,重金属对膜污染的影响缺乏理论支持,针对复合污
在高中教育体系当中,化学是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其中包含大量实验教学内容。倘若说学习化学概念是对学生理论认识的培养,那化学实验就是培养他们感性认知的重要方式。将微项目学习方式引入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活动当中,能够有效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的水平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