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肥胖(obesity)是由于能量代谢失衡、摄食过多和(或)耗能不足所导致机体脂肪容量增多的状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是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一个最重要的发病危险因素。近些年在儿童和青少年肥胖越来越多见,并已经成为21世纪最受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全球学龄前儿童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已从1990年的4.2%上升至2010年的6.7%。我国儿童肥胖亦呈日益增长趋势,2000年我国7~22岁汉族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37%、2.32%、1.46%和0.92%,与1985年相比呈现出成倍显著上升的趋势,地区差异性极其明显,而到2010年,城乡男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上升至13.33%、5.64%、7.83%、3.78%。其中单纯性肥胖较常见,占儿童肥胖的95%,主要由长期不合理的饮食及不良的饮食习惯所致。肥胖既可以引起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并发症,也可致成年期远期健康问题的发生。肥胖症的常用测量指标有: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臀围(HC)、腰臀比(WHR)。BMI是诊断肥胖症最重要的指标,已证实其与肥胖和体脂相关良好,而WHR被认为能够很好的反映腹部肥胖的指标。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发生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共同危险因子,在肥胖儿童中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而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是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危险因素。一方面 IR和高胰岛素血症与 MS多种疾病的发生机制有关,另一方面IR的发生机制又与肥胖及MS的病理变化有关,互为因果,其间关系错综复杂。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为目前用来评估胰岛素抵抗的常用指标。近年的研究发现成人肥胖者及存在胰岛素抵抗的人群与正常健康人群相比,其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认为脂联素可能为联系两者的重要枢纽。 脂联素(Adiponectin,ADP)主要由白色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由两个不同的结构区域组成:C-末端胶原纤维域和 C1q样球状结构域。脂联素以不同分子量的稳定化合物存在,如细胞内的高分子多聚体、血清中的三聚体、低分子量六聚体;其中高分子质量多聚体(HMWA)被认为是其活化形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心血管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癌症等疾病呈负相关,提示脂联素具有调节葡萄糖及脂质代谢(如抑制糖异生、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加速脂肪酸氧化)、抗炎、心血管保护作用、抗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研究显示肥胖患者特别是存在中心性肥胖时,其血清脂联素也明显低于正常,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脂联素与肥胖密切相关;且随着BMI的下降,脂联素存在明显上升的趋势。更有研究发现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比跟肥胖的关系更为密切。 人类脂联素基因即ADIPOQ定位于3q27,全长16kb,由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组成。全基因组扫描发现该区域存在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易感位点。多项不同人群的大规模研究发现 ADIPOQ基因存在 lO余个常见的单核苷酸位点(SNPs)以及一些罕见的错义突变。其中脂联素基因+45T/G、+276G/T多态性为目前研究的焦点,其与成人肥胖、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的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种族地区差异性。国外研究发现+45T/G、+276G/T多态性与儿童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可影响血清脂联素的表达,与BMI、WC、血脂等存在相关性。而目前国内在儿童单纯性肥胖人群中进行脂联素基因+45T/G、+276G/T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体脂、血脂的关系的研究较少,需要深入研究。 研究目的: 通过观察ADP的+45、+276位点基因多态性在单纯性肥胖儿童人群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基因多态性与血清脂联素、IR、体脂、血脂的关系。 方法: 1、对象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内分泌门诊就诊及住院的单纯性肥胖儿童55例(肥胖组),其中男36例,女19例;年龄2.5~14岁,平均(8.02±3.00)岁,身高在同年龄同性别组正常范围内。由专人行体格检查和腹部B超及肝、肾功能、内分泌等辅助检查,除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遗传代谢病及内分泌病引起的继发性肥胖。肥胖诊断标准为与成年人界值点接轨的中国2~18岁儿童超重、肥胖筛查 BMI界值点法。选取其中50例检测脂联素基因+45、+276位点多态性,女15例,男35例,年龄2.5~14.3岁,平均年龄(8.24±3.16)岁。 同时随机选择同一时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35例为对照组,体质量、身高均属正常范围,肝、肾功能均正常,无慢性疾病。男19例,女16例;年龄(3~12.83)岁,平均(7.04±2.55)岁。两组间年龄、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 2、体格指标测量记录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所有受试者于清晨8~9时空腹排尿排便后脱帽鞋,穿单衣,量体质量、身高、腰围、臀围和血压等,计算BMI=体重(Kg)/身高2(m2)、WHR=腰围(cm)/臀围(cm)、WHtR=腰围(cm)/身高(cm)。 3、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均禁食后隔夜于清晨8~9时空腹抽取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后立即采用发光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电极法测定血糖(GLU);终点法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酶免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FINS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的Unicel DXI80全自动萤光免疫分析系统测定,FBG、TC、TG、HDL-C、LDL-C均采用美国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的Unicel DXC8000 PRO全自动生化测定仪测定,均按药盒说明书由专人操作。按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公式计算IR值(IR=FINS×FBG/22.5)。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ADP浓度,试剂盒由美国R&D公司提供。ADP基因检测:取静脉血2ml,EDTA-Na2抗凝,酚氯仿法提取DNA,行PCR扩增后采用双脱氧链终止法行基因测序。 4、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或成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SNP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组间的差异分析采用χ2检验;空腹胰岛素、血清脂联素、HOME-IR为非正态分布,转换为自然对数按照正态分布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间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t=0.702、-1.804,P=0.402、0.075;单纯性肥胖组BMI、WC、WHR、WHtR分别为24.31±3.56kg/m2,78.07±11.86cm,0.94±0.06和0.58±0.0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5.90±2.10 kg/m2,57.05±7.3 cm,0.87±0.07和0.45±0.04,t=14.097、10.778、5.287、11.947, P均=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两组间血糖比较无明显差异,t=0.154,P=0.878;肥胖组血LN(FINS)为4.37±0.70pmol/L,Ln(IR)为2.85±0.7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89±0.71pmol/L和2.36±0.72,t=-3.14、3.335,P均<0.01;单纯性肥胖组血TG和LDL-C分别为1.29±0.98mmol/L、2.34±1.00m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94±0.54 mmol/L、1.80±0.66mmol/L,t=2.197、2.856,P=0.031、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TC、HDL-C无显著差异,t=1.604、-0.565,P=0.11、0.575。HOMA-IR与BMI、WC、WHtR及血FINS、TG、LDLC值呈正相关,r分别=0.502、0.491、0.310、0.991、0.270、0.190,P分别=0.000、0.000、0.001、0.000、0.005、0.037,有统计学意义。 3、单纯性肥胖组的血脂联素浓度为0.95±0.71u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30±0.71ug/mL,t=-2.348,P=0.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P与 BMI、WHtR、TG、FINS、HOMA-IR值呈负相关,r分别=-0.185、-0.193、-0.222、-0.298、-0.306,P分别=0.045、0.038、0.020、0.003、0.002;以脂联素为因变量,BMI、WHR、HOMA-IR、FBG、FINS、WHtR等为自变量,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HOMA-IR进入回归方程,HOMA-IR为影响脂联素最为显著的因素,R2=0.083。 4、ADP SNP+45位点:SNP45T→G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肥胖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现肥胖组ADP基因+45位点各基因型间BMI、血脂、血糖、胰岛素、IR、脂联素存在差异。 5、ADP SNP+276位点:肥胖组各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GG42.00%、GT42.00%、TT16.00%;对照组分别为GG60.00%、GT37.14%、TT2.86%,肥胖组携带等位基因T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R=2.153,95%CI为1.069-4.339),两组间基因型频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现肥胖儿童中,GG基因型与 GT、TT基因型相比脂联素水平高,F=5.785,P为0.006;TT基因型BMI明显高于GG、GT基因型,F=3.656,P=0.033。 结论: 1、单纯性肥胖组的脂联素为0.92±0.70 mg/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与BMI、WHtR、TG、FINS、HOMA-IR值呈负相关;HOMA-IR为影响脂联素最为显著的因素。提示血清ADP与TG升高、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 2、单纯性肥胖组和健康对照组的 ADP基因+45、+276位点均存在基因多态性;两组间ADP+45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不存在差异,该位点基因多态性不影响血清脂联素水平、BMI、IR、TG等;两组间ADP+276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存在差异,肥胖组TT型BMI明显高于GG、GT型,GG型血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GT、TT型。提示脂联素基因+276多态性可影响血清脂联素,与儿童肥胖症的发病有关,G→T突变可增加儿童肥胖症发病风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