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爆炸反应装甲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8次 | 上传用户:vincent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的局部战争表明坦克和装甲车辆等现代装甲目标仍是地面战场上的主要作战系统。随着爆炸反应装甲广泛的应用与装甲目标防护技术的发展,传统反装甲弹药的生存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尤其是双层楔形爆炸反应装甲的出现,几乎使现有的反装甲武器的能力全部丧失。本文在对爆炸反应装甲作用场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分离式反爆炸反应装甲技术方案,使现有反装甲弹药能可靠对付爆炸反应装甲,为新型反装甲弹药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论文在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爆炸反应装甲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单层、双层平行以及双层楔形爆炸反应装甲各金属靶板的运动规律、干扰方式和干扰时间,建立了爆炸反应装甲作用场理论模型。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研究表明,单层爆炸反应装甲金属靶板飞离弹轴的干扰时间与相对装甲板的距离有关,紧贴装甲板放置时干扰时间最短;双层平行爆炸反应装甲比单层爆炸反应装甲金属靶板飞离弹轴的干扰时间提升了5倍;双层楔形爆炸反应装甲比双层平行爆炸反应装甲金属靶板飞离弹轴的干扰时间又提升了38%;通过选择合适的楔形角和装甲板斜置角,双层楔形爆炸反应装甲干扰时间更长,甚至达毫秒量级。论文在国内外现有串联反爆炸反应装甲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爆炸反应装甲作用场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种新型反爆炸反应装甲方法——分离式反爆炸反应装甲方法,并建立了分离式反爆炸反应装甲理论。详细分析了分离式反爆炸反应装甲方法的分离距离、分离时间、相对分离速度等不同工况下的匹配关系。要使分离式反爆炸反应装甲方法能够应用在各种武器平台,分离距离应大于10m,分离时间控制在毫秒量级以内,相对分离速度要大于150m/s。随后论文对分离式反爆炸反应装甲方法的两个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发明了剪切环式爆炸点火快速分离装置。利用密闭爆发器原理和经典内弹道理论建立了快速分离发射过程的理论模型。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了分离发射过程中各物理参数间的变化规律,并通过静态台架试验进行了验证。同时对分离时,分离过程对主战斗部的干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剪切环作为蓄压部件的爆炸点火快速分离时间可控制在毫秒量级以内,相对分离速度大于150m/s。分离式串联战斗部速度越高、质量越大、前级战斗部分离质量越小,快速分离过程对主战斗部稳定性影响越小。论文基于M. Held单层爆炸反应装甲引爆判据,利用射流侵彻间隔靶理论和侵彻均质靶理论,并结合数值仿真和试验研究对斜置68°双层楔形爆炸反应装甲引爆机理进行研究。建立了射流侵彻斜置68°双层楔形爆炸反应装甲起爆判定准则。如果射流能穿透40mm的45#钢锭,入孔直径大于①7mm,出孔直径大于Φ4mm,侵彻总深度大于45mm,且射流动能大于4kJ,就可以引爆斜置68°的双层楔形爆炸反应装甲。论文最后对分系统和全系统进行了动态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前级战斗部可以实现快速分离,且分离可靠,分离后弹道一致性好;前级战斗部能可靠引爆斜置68°双层楔形爆炸反应装甲,后级主战斗部成功避开作用场的干扰后,击穿主装甲。验证了分离式反爆炸反应装甲技术的可行性。为今后该技术在各种反装甲武器平台的应用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以装甲车辆传动装置设计为例,研究产品设计资源受限项目调度规划方法和优化调度问题求解算法。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2009年8月的科学技术报告中指出,研究资源受限项目调
“近年来,国寿养老十分重视另类投资业务,截至2017年10月底,公司累计另类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投资余额超过600亿元,近3年年均配置增速均保持100%以上。”近日,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
报纸
目的:探讨良性卵巢肿瘤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20例卵巢肿瘤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腹腔镜手术的106例,开腹手术114例。结果:两组手术
本报北京9月25日讯(记者邹静 通讯员游凯)今天上午,中国铁建召开降杠杆工作视频会议,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务院国资委降杠杆减负债决策部署和有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中国铁
报纸
引言:财产保险公司,是一种进行财产风险管理的企业类型,现代各企业以及个人对财产安全的越来越重视,为财产保险公司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环境.但是,随着现代社会市场各方面
期刊
给出了由平面图经一元运算而构造的4类图,并得到了这4类图的特征多项式。
这些奇迹都来自于允许自由订约的制度安排。
社会发展中离不开水利工程的支持,城市建设需要水利,人们生活也需要水利支持,如今水利工程不断增多,对于水利工程建设来说,施工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施工质量将会决定日后水利工
在中国,高尔夫球就是一项商业语言,如同壁球之于英国贵族。
To investigate the size distribution and main sources ofpolycyclie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fine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in Hangzhou, samples were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