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中国碳排放达峰区域性预测与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0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已经连续13年成为世界上的最大碳排放国,2018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经超过100亿吨,占世界碳排放总量25%以上,排放总量大比例超过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国,显然中国未来的二氧化碳的发展趋势对于全球温室效应能否被有效控制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关键影响。由于中国近年来一直在实施“四大板块”的区域发展战略,因此我们对中国未来碳排放发展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将立足这四大区域。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分析了中国四大区域的经济、人口、城镇化和二氧化碳排放历史的发展趋势,发现四大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和二氧化碳排放治理水平有较大差异,在相同时间段中,东部地区拥有最为集约且高效的经济发展方式。为了更好地识别我国区域间和在国际上的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位置,我们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做了国内区域间及国际不同经济体间的对比,发现虽然各区域和各经济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不重合,但中国四大区域的人均碳排放量都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趋于平稳。通过对重点减排省市的分析,我们发现河北、山东、山西、辽宁、内蒙古和新疆是帮助四大区域完成减排任务的关键地区。为了更全面地刻画中国未来二氧化碳排放的发展路径,我们基于IPAT模型设计48个碳排放发展情景,使用Centralized-DEA方法来评估这48个情景的二氧化碳排放路径的分配效率,通过对达峰情景的分配效率和潜在产出能力的比较和可实现性分析,我们发现当中国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时(A1情景),能源强度保持在2005-2015的年均下降率(约4%)75%的水平时(B2情景),能源结构以基准情景的预测为发向发展时(C2情景)是48个情景中最优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情景。届时,203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将达到105.7亿吨。我们还发现在最优达峰情景下,中国2030年的碳强度相比2005年的碳排放强度将减少72.7%,因此官方承诺的碳强度减排目标(60%-65%)似乎设置较低。由于中国不同区域在节能减排潜力上的巨大差异,碳强度在未来几年不会轻易趋同,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指标的收敛程度排序为:二氧化碳>人均二氧化碳>碳强度。为了更好的对中国四大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我们采用广义迪氏指数对四大区域二氧化碳的影响因素的贡献进行分析,发现在历史趋势下各区域的经济规模、单位产值低碳度、能源消耗、人均碳排放均对二氧化碳的排放变动有较大的贡献,而在所预测最优情景的未来路径下,仅有经济规模、单位产值低碳度对二氧化碳的排放变动有较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正>长期以来,在中小学的各种简答题、论述题中(以文科为甚),教师往往过分强调答案的同一性,总喜欢把某一问题的"标准化"解答灌输给学生。这一做法似乎方便学生记忆相关知识,
<正>2006年秋后关王,导致一蜂群工蜂产卵,总结有关情况,以备借鉴。群势:2006年8月底开始秋繁时有11框蜂。9月25日关王,调至8框。10月15日喂足越冬饲料,调至6框以备越冬。
以2个水稻品种Jiahua-1和Italica carolina为试验材料,采用生物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水稻生长在含有AsIII或AsV介质中1周,不同硅/砷比对水稻吸收和转运砷的影响。结果表明,Italic
为了研究施加秸秆与废弃物对茉莉园土壤团聚体与碳、氮和磷含量的影响,以福州河滨茉莉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对照(C)、秸秆(S)、秸秆+石膏(SG)、秸秆+生物炭(SB)和秸秆+炉渣(SS)5种处理样地0—10,10—20,20—30cm土层土壤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包括>0.25mm团聚体含量(DR0.25)、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以及土壤碳、氮、磷含量和化学计量
跨文化语用能力是跨文化交际双方进行得体交际的关键所在。语言不会脱离各自的文化而存在,所以跨文化语用能力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色彩。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注意这些表现在语
羧甲基纤维素(CMC)因具有良好的增黏性和降滤失造壁性而成为广泛使用的环保型钻井液处理剂之一。然而,伴随钻采工程逐步深入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油气藏开发,钻井液中单独添加CMC处理剂不能满足钻井液的施工要求。鉴于此,本文立足于苏里格地区现场钻采工艺指标和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以CMC为主要添加剂,复配再生胶粉、正电胶、改性植物油,结合性能评价结果,优选出了具有最佳性能的环保型钻井液体系,以满足现场钻采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南亚地区之于中国的战略意义显著提升。我们有必要在新的国际局势和传播环境下,考察我国与南亚地区国家的媒介信息交流状况。媒介框架研究是反映媒介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依据的有效手段,本文试图通过对南亚三国的主流媒体的框架研究,来探寻其对中国的编码方式和认知态度。找出其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应对途径,以进一步消弭传播隔阂,增进与南亚地区之间的战略互信、互通和互融。本文在
我国教育红利近年来呈现出边际效益递减现象,这种情况和人口红利减少相叠加,对我国的经济和教育发展带来短期的不利影响。分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未来走势对我国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