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纤维与活性粉末混凝土基体界面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性粉末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钢纤维的掺加对活性粉末混凝土起到了增强、增韧和阻裂的作用。钢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粘结力能阻止混凝土裂缝扩散从而改善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变形性能。目前关于活性粉末混凝土纤维增强机理的研究多以宏观试验为主,缺乏细观层次增强机理的研究。为了从细观层次研究钢纤维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增强、增韧作用,本文通过拉拔试验对钢纤维与活性粉末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在试验基础上建立了界面粘结力学模型,对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   建立了与实际工程中的材料受力模式接近的几何研究模型,并根据弹性力学理论,针对此模型,建立了在荷载作用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各组分的力学本构关系式,详细推导了纤维、基体、界面的应力表达式;得到了纤维轴向应力与相对滑移距离关系的表达式;根据界面脱粘准则建立了针对本文模型的界面能耗率表达式。   通过钢纤维与活性粉末混凝土拉拔试验,研究了钢纤维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增强、增韧机理。试验表明:极限荷载随钢纤维粘结长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极限粘结强度随钢纤维粘结长度增加而降低;钢纤维与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极限荷载(极限粘结强度)与钢纤维埋置角度有关,当钢纤维埋置角度小于45°时,极限荷载随埋置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埋置角度为45°时达到最大;埋置角度超过45°时,粘结力随埋置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结合钢纤维与高强混凝土拉拔试验,得到在破坏面上,钢纤维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桥联力大于钢纤维对高强混凝土的桥联力。   通过对活性粉末混凝土与钢纤维拉拔试验的轴向拉拔曲线的回归分析,拟合出不同粘结长度的钢纤维粘结荷-滑移全曲线。  
其他文献
基础隔震技术是目前研究最多使用最多的一种隔震技术,但是对影响基础隔震结构扭转效应研究还需加深,尤其是对不规则结构。因此,研究立面不规则情况下的基础规则和基础不规则
近年来,建筑火灾事故以及恐怖袭击频繁发生,火灾后(下)的倒塌事故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到目前为止,对于钢管混凝土在准静态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常温下钢管混凝土抗冲击
红粘土自发现以来已有200余年历史,属于区域性特殊土,我国的红粘土广泛分布于南方。红粘土具有许多特殊的工程特性:高含水率、高孔隙比、低压缩性、高强度等。海南全岛大部分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多高层建筑主要是钢筋混凝土形式,而随着我国钢结构建筑产业的不断发展,并且钢结构具有强度高、整体刚性好、塑性变形能力强等优点,同时
本文以烟台龙口南山集团会展中心X区的辐射式张弦梁结构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结构的自振特性,并讨论了支座节点、预应力、撑杆位置等参
依据相关规程规定,大型断层破碎带必须留设合理长度的安全防水煤岩柱,导致大量的煤炭资源不能够充分开采。近些年来,随着精细物探水平、含水层注浆加固改造技术等方面水平不
结构的动力特性研究对于深入了解结构的受力性能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也是进行结构设计和性能评估的重要依据。现场实测是了解结构动力特性的基本途径之一。在目前所做的此类研究
拉林铁路桑珠岭隧道是西藏自治区境内的一座特长铁路隧道,为全线控制性重难点工程。隧道目前已贯通,施工前期出现较多明显高地应力特征,隧道穿越区地应力场如何分布,有无岩爆活动
混凝土是一种率敏感性材料。因此,在动力荷载作用下,不仅要考虑结构的整体动力效应,同时还需要考虑加载速率对混凝土本构的影响。目前大多数现有研究是研究应变率对混凝土本
桩基础是我国工程建设中最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由于桩基工程属于地下或水下高度隐蔽工程,其质量受工程地质条件、施工工艺等诸多因素影响,相对难以控制,更加容易存在安全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