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的老年人形象及其变迁——基于《中国老年》的内容分析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vi1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典型的老龄化国家。老年人退休之后,有了大量的闲暇时间。在闲暇时间的分配中,接受大众媒体的信息传播,例如看报、看电视、听广播等,成为老年人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接触是老年人闲暇活动的主导内容。媒体信息和传播方式不仅在媒介中塑造了老年人形象,也影响了老年人对自己形象的再认识和再塑造。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于老年人形象在媒体中的研究尚不充分,对于老年人形象进行纵向研究的相关成果更少。本文试图以中国具有代表性的老年人杂志——《中国老年》为例,探讨老年人形象在改革开放后变迁的特点和规律,并对变迁的原因进行分析。  在内容分析中,笔者发现在媒体中,老年人的形象主要以下呈现方式:(1)生理形象。在年龄上,渴望年轻,惧怕衰老。将“老”视为虚弱、无力,而力图在外形上彰显“年轻”、“活力”。在性别上,不论是成功人士,还是老年问题,男性都比女性得到更多的关注。这些特点在过去30年的媒体塑造中,有加重的趋势。(2)居住形象。居住在大城市的老年人比非大城市的老年人获得更多的关注,大城市的老年人显得生活更加丰富和时尚。(3)职业形象:成功老年人集中于教科文卫、政府和事业机关、工业和军队中。(4)事迹形象:老年人与其它年龄层群体的最大区别就是喜欢“回忆”。古板的老年人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抛在后面,需要进行再教育。(5)性格形象。乐观豁达是大多数老年人的性格,性格显得单调。(6)消费形象。老年人尽管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正在增强,但是普遍勤俭节约、体弱多病、生活单一。  总的来说,老年人的形象变迁呈现一种“不一致变迁”的特点。老年人形象在变迁中呈现3种不同的维度:不变维度,部分变迁维度和新加入维度。不同维度之间由于受社会发展影响的程度不一样,以及受传统观念束缚的程度不一样,呈现不同的变迁速度。  对老年人形象变迁的原因分析中,本文发现:首先,中国社会的转型,影响着老年人形象的变化。其次,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社会发展中有所缺陷,禁锢了老年人形象的变迁。再次,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的集体无意识,也是影响老年人形象变迁的原因。最后,老年人自身的无意识,也是其形象“不一致变迁”的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班组是企业生产组织的基本单位,是一切安全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据有关资料表明,90%以上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在班组,而大多数不安全因素又都存在于生产一线的工作现场.因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发展,不仅改变着农业的生产方式、农村的经营方式、农民的生活方
农村社区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社区形式,也是中国庞大农民群体长期生活的场所。改革开放后,由于各种因为,农民在农村社区外部的互动中处于弱势地位。农民合法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
婚恋问题是人类生活中关乎个体终生幸福、种族血脉传承的重大议题,举足轻重,也是日常生活中街头巷尾耐人寻味,亘古不衰的话题。农村适婚青年进入城市,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建设者,他
本研究试图从城郊拆迁农民快速的拆迁致富并由农民转为居民的角色转换后,关注其社会适应问题,即他们在城市中继续社会化、适应并融入新的角色的角度进行研究。在北京市确定参照
被称为“世纪瘟疫”的艾滋病上升为社会问题,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成为其直接或间接的受害者。艾滋孤儿作为直接受艾滋病影响的一个特殊群体,家庭变故等导致了他们社会化的“断裂”
基于现有听诊器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的一些问题,研制出了“多功能听诊器”之模型。该听诊器较好地解决了医生患者之间由于听诊器的使用方式造成的尴尬问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是四川的山区以及周边地区,这恰恰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族的聚居地。为数不多的羌族在这次地震中遭到了近乎毁
于2014年采用苗期盆栽法,对15份中间冰草种质材料进行不同浓度盐(0.0%、0.1%、0.3%、0.5%、0.7%)胁迫,通过对其存活率、相对株高、相对分蘖数、相对生物量4个形态指标的测定,
对常用的SGB4 2 0 / 2 0 (30 )型刮板输送机的减速器第一轴部件结构进行分析和改进 ,使现场更换易损第一轴难的问题得以解决 ,为矿山机械的维护工作提供了方便 Analysis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