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副词研究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heng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副词是古汉语虚词中数量最多、范围最广、使用最为复杂的一类词。目前上古汉语副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一些重要典籍还没有进行详尽的副词统计分析。因此,研究副词对古汉语语法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特选取《墨子》副词为研究对象,进行穷尽性研究。本文简单介绍《墨子》,论述《墨子》的研究现状及意义,阐述副词的界定与分类,提出复音副词判定标准,论述《墨子》副词的数量及音节构成情况。分析副词的词项数量与使用次数。《墨子》中的副词词项总数共有112个,其中单音副词有97个,复音副词有15个,使用总次数为4684次。
  我们以语义和语法功能为标准,将《墨子》副词分为八类:程度副词、时间副词、范围副词、情态方式副词、否定副词、语气副词、关联副词、频率副词。然后对这八类副词进行次类分析描写,对每一类副词进行具体的语义与语法功能分析,归纳各类副词的特点。接着阐述副词的三种连用方式:两个副词的连用、三个副词的连用、四个副词的连用。对《墨子》副词来源途径进行分析归纳,分成五类:来源于本义、词义引申、假借、通假、副词连用。通过对《墨子》一书全部副词的详尽分析描写,揭示《墨子》的副词系统,为先秦汉语副词的研究提供一份基础材料。
其他文献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叶圣陶先生曾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
期刊
生与死如何和解一直是人类求索的终极命题。人类自有史以来,至始至终都面对着一个终极的生命体认:死亡和生命从来都是相伴而存的,生命的最终归宿都是死亡。人固有一死,死亡是生命无法逃避的结局,也是生命在本身生物性和物理性约束下的终结,更是生命在时间维度和空间广度上的边际、终点。生命的必死性或者说死亡的不可抗拒性,使我们不自觉想要回避死亡的靠近、解读死亡的神秘、获知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我们借助宗教、哲学、艺术,从精神世界来对死亡进行解析。宗教哲学,是远离死亡的庇护场所;而艺术,是人类抗拒死亡和追求不朽的一个重要方
语言景观是目前我国社会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引发了学界的研究与探讨,但是我国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语言景观对比研究上,往往存在实证案例较少、解释力不够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选取广东梅州和汕头两个城市作为比较对象,收集了梅汕商圈和梅汕老街共4个区域的899个商店标牌作为研究语料,运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以及定量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从实体维度中找出梅汕两市商店标牌在语码组合、繁简字使用情况和字刻等方面的共性特点和差异特点,从体验维度和政治维度去探讨梅汕两市语言景观产生异同点的原因。此外,本文总结了梅汕两市商
简易方程是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学段中的重要学习内容,是第三学段方程和方程组学习的基础。过去,在学习解简易方程之前,学生都要先学习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一些基本的数量关系,然后根据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数量关系来解方程,可以说,只要记住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就可以解任何简单的方程。2001年新课改之后,小学阶段方程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数量关系不再成为解方程的依据,只要学生能明白等式的性
期刊
在教学“画平行线”这一课时,教师一贯采用的方法是:先让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用工具画平行线的步骤与具体画法,或先观察教师用直尺和三角尺示范画一组平行线,再仿照画出一组平行线,并交流、总结出画平行线的步骤和方法。另外,教师还很用心地用四个字概括画平行线的过程:“1.贴。用三角尺的直角边贴紧已知直线;2.靠。用直尺靠紧三角尺的另外一条直角边;3.移。沿直尺移动三角尺;4.画。沿三角尺的直角边画出已知直线的平
期刊
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形成比较完整的数学认识过程,构建比较全面的数学认知,对于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提升数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标的修订出台,基本活动经验在课程目标中被进一步明确,这让教师认识到:数学活动经验要通过创造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进一步思考和回忆的素材,是经历感悟、思考后而形成的下意识的一种结果;数学活动经验构成了回忆、联想和直观认识的基础,最终可让学生形成全面的数学思维
期刊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材分析】  “简单的时间计算”是学生在学习24时计时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新知识。这部分教材由易到难,第53页例题的前一半是求整时到整时的经过时间,后一半是求非整点时刻间的经过时间。时间计算教学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整时之间的经过时间计算和非整点时刻间经过时间的计算。这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求整时之间的经过时间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求非整点时刻间的经过
期刊
200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调整了数学学科的结构,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些知识性的领域之外,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数学学习领域,设置这一领域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多维学习中实现数学素养的
期刊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湾潭镇土家族民间佛教丧葬仪式之“施食”仪式的佛藏考源。其研究对象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为施食仪式的佛藏考源,其二为佛教施食仪式的湾潭个案背景。选择该个案的原因在于区域内传统文化的还原程度高、鲜明的土家山区特色、宗教信仰复杂交融以及精湛的民间文本创作水准。选择施食仪式的佛藏考源为研究点,原因在于针对佛教施食仪式的发展现状,重新审视前人关于唐宋以来佛教施食仪式的研究结论并发起进一步探讨,也可为佛藏于民间的流变和佛教施食仪式的史学考察提供一份鲜活典型的研究资料。
  本文采用的写作方法为历史
2010年,南京市教研室与上海教科院合作,开展了运用“课堂观察”手段进行《课例式研究》的课题研究.笔者有幸参加了此课题研究,主要研究“课前与课后检测”. 在具体的课例研究中负责命制前后测试题,统计分析检测结果,根据课前检测结果对课例教学设计提建议,根据课后检测结果反思课堂教学效果,并提出教学改进建议. 笔者对课题研究中的一个课例(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3.1 图形的旋转)的“课前检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