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非饱和黄土持水及渗透特性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fairs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如滑坡、崩塌、地基湿陷等都与水在黄土中的渗流有关。而黄土地区地下水埋藏深,地表水向地下水是以非饱和渗透的方式运移。土水特征曲线和非饱和渗透曲线分别反映了土壤的持水特性与渗透特性,是体现非饱和土水力特性的两个重要本构关系,而要分析两大参数的机理,就必须分析土壤自身的孔隙特征。因此,本文以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和非饱和渗透曲线为对象,从测试技术、微观结构和数值模拟等多方面对其开展了研究,并针对压实黄土和原状黄土做了系统测试,总结了其土水特征和非饱和渗透曲线的形态与规律,并根据其孔隙结构分析了其机理。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方面的研究:
  (1)提出了通过压汞法测得的孔隙特征数据预测土水特征曲线的方法。该预测方法结合Washburn与Young-Laplace方程计算基质吸力,将压汞过程中的孔隙率转化为增减湿过程中的含水率,将实际接触角作为拟合参数,以获得土水特征曲线。并用不同层原状黄土与古土壤进行了验证。预测结果表明,在取合适的接触角时,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土水特征曲线;黄土的接触角应取増湿70°,减湿50°;古土壤接触角应取増湿60°。
  (2)提出了一种简单快捷的渗透性曲线测试方法,该方法将滤纸与土柱相结合,可以用一周左右时间测试得到0-105kPa全吸力范围内的渗透性曲线,解决了现有测试方法量程小、耗时长、设备昂贵的问题。通过对各种试验条件的数值模拟,探讨该方法的适用条件,得出了保证试验精度并使试验结果达到最佳时应满足的给水速率、测量点选择、计算吸力取值、测量时间间隔及土样数量,对试验过程进行了优化。
  (3)对延安三种干密度的压实黄土的孔隙特征曲线、扫描电镜、土水特征曲线及渗透性曲线进行了实测,根据测试结果分析总结了压实黄土的水力特征及其与孔隙特性的内在联系。同一含水率下制得的压实黄土为双孔隙结构,即粒间孔隙和粒内孔隙,对应土水特征曲线与渗透性曲线为双降,包含饱和区、主过渡区、次过渡区、残余区四个区域;主过渡区与次过渡区界限为70kPa,对应粒内孔隙与粒间孔隙界限;不同干密度的压实黄土粒间孔隙分布不同,粒内孔隙相同,土水特征曲线与渗透性曲线的饱和区、主过渡区不同,次过渡区与残余区相同。
  (4)对甘肃正宁黄土剖面L1-L3原状黄土和S1-S3古土壤进行孔隙特征曲线、扫描电镜、土水特征及渗透性曲线进行了实测。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得到原状黄土的水力特征及其与孔隙结构的内在联系。由于沉积环境与粘粒含量不同,正宁黄土为集粒结构,古土壤为基质结构。集粒结构黄土有四种孔隙:次生孔隙(>32μm)、粒间孔隙(2~32μm)、片层群间孔隙(0.15~2μm)、片层群内孔隙(<0.15μm),其中片层群间孔隙、片层群内孔隙都属于粒内孔隙,对应土水特征曲线与渗透性曲线的四个区域:饱和区、主过渡区、次过渡区、残余区。基质结构古土壤有三种孔隙:次生孔隙(>32μm)、基质间孔隙(0.15~32μm)、片层群内孔隙(<0.15μm),对应土水特征曲线与渗透性曲线的三个区域:饱和区、过渡区、残余区。压实黄土与原状黄土主过渡段到次过渡段的拐点都为70kPa。土水特征曲线与渗透性曲线的形态取决于各类型孔隙的分布特征:黄土的粒内孔隙越多,次过渡区及残余区土壤持水性越好渗透性越强;粒间孔隙越多,主过渡区持水性越好,渗透性越强;而总孔隙度只影响饱和持水度与与饱和渗透性。
  
其他文献
本文以白鹿塬西南侧长安区鸣犊街道四坡村废弃黄土窑洞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实地调查研究废弃黄土窑洞的变形破坏特征,并总结废弃窑洞破坏的模式;采用室内试验研究黄土和古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并分析窑洞在正常居住、窑洞废弃等不同窑洞状态下含水量与土体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借助迈达斯(MADIS GTS NX)有限元软件模拟不同窑洞状态下窑洞边坡的应力应变特征,进而揭示了废弃黄土窑洞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并提出相
我国境内地震发生次数多、频率高,并且所发生的地震破坏性强。地震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越来越大的威胁。2015年我国开始建设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通过建设国家地震预警系统获得地震烈度速报能力和地震预警能力,为减轻地震灾害威胁提供有力保障。地震预警系统在陕西拟新勘选站点612个,其中需要进行场地测试站点127个。  为了确保陕西新勘选站点的观测效能,需对拟勘选站点进行场地环境地脉动
学位
全球范围内与W成矿密切相关的岩体,主要有S型、A型和I型花岗质岩石,与高分异还原型S型或I型花岗质岩石及与A型花岗岩密切相关的W、Sn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研究较深入,与弱分异氧化型I型花岗质岩密切相关的W(Mo)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钨矿类型,其成岩成矿作用机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江南钨矿带的东部新发现了一批与弱分异氧化型I型花岗闪长岩有关的W-Mo矿床(如东源W-Mo矿床,逍遥W矿床、竹
秦巴山区镇巴县地质环境复杂,岩性复杂多变,地质灾害受地域影响较大,再加之区内降雨充足,灾害发生的概率进一步增加,滑坡灾害尤为突出,本文以镇巴县幅区内灰岩地区为研究区域,区内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和稳定性为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方法和成果如下:  (1)通过实地野外地质详查,将研究区滑坡分为岩质滑坡和土质滑坡,并将研究区70个野外调查点作为样本,通过统计结果可见顺向坡数量最大,其次为逆向坡、顺斜向坡,逆斜向
学位
高速铁路是世界各国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据2019年底统计数据,我国高速铁路投入运营里程超过3.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随之而来的环境振动问题日益突出,高速铁路所引发的环境振动对附近建筑物安全性、周边精密仪器的正常使用以及沿线居民的身心健康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此,国内外专家展开深入研究,尤其在软土地区进行了大量的现场实测和理论分析,但针对我国黄土地区高速铁路环境振动问题研究较少。因此,在黄土地区高
学位
秦巴山区南部任河流域分布大量降雨诱发浅层滑坡灾害,由于区域内斜坡含碎石粉质粘土堆积层与下部强风化带所具有的非均质结构,再加上多变的斜坡结构类型和复杂的气象环境条件,致使降雨作用下斜坡浅表层土体内非饱和-饱和水文响应过程较为复杂,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浅层土体的变形强度特征与滑坡破坏模式。本文以任河流域内典型降雨诱发浅层滑坡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降雨滑坡水文响应与地表变形监测系统,通过研究多因素复杂环境条件下
学位
结构面是岩土体破坏类型的控制因素,也是岩土体破坏的潜在发展方向的标志。黄土的结构面是伴随着黄土的沉积、演化而形成的,由于成因各异,其力学性质、性状也各有不同,所控制的灾害发生类型也各有所异。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原位剪切试验、室内三轴及剪切流变等试验手段,对黄土结构面的类型开展了研究,并以黄土-基岩结构面及黄土-古土壤接触带为例重点研究其变形及强度特征,并得到了如下结论:  (1)根据黄土结构面的成因
近年来,随着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建设的开发与扩建,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这些基础工程设施的开发,形成了许多高陡的岩土体边坡,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传统的工程措施,如浆砌石护坡、抗滑桩、锚杆支护等,这些工程防护措施造成边坡裸露的现象,在降雨期甚至会发生水土流失、滑坡等地质灾害,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对岩质边坡进行生态复绿技术研究,使其逐渐完善并广泛应用于破碎岩质边坡工程的
学位
成矿及伴生元素地球化学模式的研究对矿产勘查有着重要意义,其中关于刻画元素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尤为重要,但目前还较为缺乏将地表沉积物(次生晕)和深部岩石(原生晕)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结合进行深部找矿问题的研究。铜陵矿集区开展的“大型矿集区深部精细结构与含矿信息研究”工作,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研究机会。本文基于安徽铜陵地区1:20万水系沉积物和狮子山矿田钻孔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分别展开了水系沉积物数据单元、多元
众所周知,土的宏观力学性质受其微观结构控制,要查清微观结构对宏观力学性质的影响作用,首先必须查明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通过电镜扫描获取黄土微结构图像并利用IPP软件对其微结构参数进行提取,之后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研究了不同纬度地区马兰黄土的微结构特征变化规律,最后探讨了马兰黄土微结构参数与力学参数的相关关系。得到以下结论:  马兰黄土微结构特征随纬度降低呈现规律性的变化。颗粒形状从棱角状和半棱角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