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大田实验与盆栽实验,研究了栽培措施对半夏生长(株高、叶面积、叶绿素指数SPAD、光合特性、珠芽出土率)及产量的影响。 1.不同施肥配比对半夏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旨在探究适宜怒江地区半夏栽培的N、P、K施肥配比。实验共5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提高N肥含量的配比3∶1.5∶1.3(A1)、降低N肥含量的配比1∶1.5∶1.3(A2)、提高K肥含量的配比2∶1.5∶2(A3)、大田生产常用施肥配比2∶1.5∶1.3(A4)。 2.不同播种深度及种茎大小对半夏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通过5个播种深度[5cm(C1)、7cm(C2)、9cm(C3)、11cm(C4)、13cm(C5)]及5个种茎大小[种茎直径<1cm(D1)、1cm<种茎直径<1.5cm(D2)、1.5cm<种茎直径<2cm(D3)、2cm<种茎直径<2.5cm(D4)、2.5cm<种茎直径<3cm(D5)]的完全实验,探讨了适宜怒江地区半夏种植的播种深度及种茎大小。 3.N、P、K三元素对半夏生长及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通过5个处理[不施肥(CK)、施N、P、K全肥(E1)、缺N处理(E2)、缺P处理(E3)、缺K处理(E4)]来探讨N、P、K三元素对半夏生长的影响,为半夏的施肥提供科学的依据。 4.研究了有机肥对半夏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半夏的合理施肥提出新的思路与依据。实验共设6个处理,即不施肥(CK)、纯施化肥75g/m2(OF-0%)、用25%有机肥代替化肥(OF-25%)、用50%有机肥代替化肥(OF-50%)、用75%有机肥代替化肥(OF-75%)、纯有机肥(OF-100%)。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综合来看,提高N素含量的配比A1表现出优势,可明显地增加半夏的叶面积,A1处理的叶面积比对照CK提高了20%,比大田常规施肥配比A4提高了5.9%;不同施肥配比对半夏的SPAD及Pmax的影响趋势相似,即提高了N素含量的A1在半夏生长中期优势明显,降低了N素含量(P、K的含量相对提高)的A2和提高K素含量的A3在生长后期优势逐渐显现;A1与A4的产量最高且相差不大,但A1的大块茎所占比例较A4提高15%。因此,在生产上建议适当地提高N素的比例,既可以保证产量又可促进半夏块茎的膨大,但需与P、K配合施用,才能保证半夏在整个生长期间保持较高的植株活力及光合效率,促进半夏干物质的积累,提高半夏产量。 2)种茎大小对半夏的各生长指标和净增产均有显著性影响;播种深度只对半夏的叶面积及珠芽出土率有显著性影响。在各播种深度下,半夏的生长指标及净增产均与半夏种茎大小成正比。但半夏种茎越大越容易腐烂,且有研究表明市场上以2cm左右的半夏为最佳。播种深度越深,半夏的叶面积越大,珠芽出土率越低,均对半夏的生长有利;但播种越深,种茎越容易腐烂,且费工费时。因此结合本实验结果与之前的研究结果,建议以直径1-2cm之间的半夏做种,播深9cm。 3)N、P、K三元素中,对半夏生长指标的影响程度为N>P>K。与全素处理相比,缺N、缺P、缺K的叶面积分别降低16.5%、14.2%、5.9%,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分别降低22.1%、9.3%、0%,产量分别降低20.9%、0.8%、6.5%。表明N元素对半夏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均最大, P元素作为植物体有机化合物的成分对半夏生长影响较大,而K元素可在植物的生长的后期促进光合产物向块茎或种子运输。因此,在半夏的生产过程中一定要保证N肥的供应,同时配施P肥和K肥,各元素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发挥作用,才能保证半夏的长势良好且高产。 4)施用一定量的有机肥能使半夏生长健壮,增施有机肥的处理OF-25%、OF-50%、OF-75%、OF-100%比纯化肥的处理OF-0%叶面积提高14%-18%,叶绿素指数SPAD较纯施化肥的高,产量较纯施化肥提高5%-10%。半夏的产量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增幅不明显。OF-100%与OF-75%产量最高但差异不显著,OF-100%较OF-75%的繁殖系数降低12%。综合评定用75%的有机肥代替化肥可提高半夏的产量且能保证较高的繁殖系数,即施用尿素17g/m2(N≥46%)、过磷酸钙37g/m2(P2O5≥16%),硫酸钾10g/m2(K2O≥51%),有机肥852g/m2(有机质≥45%,总养分N+P2O5+K2O≥5%)为最适施肥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