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人员社会适应的个案介入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aobi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是国务院自1978年颁布的对在有毒有害工作环境下进行生产劳动的特殊工种工人群体的保护制度,是对常年从事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及从事高空、高温、有毒有害工作岗位的职工实行的提前5年退休和工龄折算的退休政策。我国的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人员在全体退休人员中占据不小的比例,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人员普遍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阶段,与通常意义上的老年退休人群的问题与需求有很大差异。然而由于相关法规落后于时代发展,一些企业未履行相应社会责任,数量可观的此类人群在退休后遭遇的社会适应困境未得到政府、学界和社会大众的重视。目前学界针对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进退休政策、完善审批制度等宏观层面,较少关注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人员的退休后社会适应状况以及相应对策措施。而已有的对于一般退休人员社会适应状况的研究又主要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难以覆盖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人员的困难与需求。本研究从微观层面出发,在社会支持理论的指导下探讨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人员的社会适应困境及应对方法,采用任务中心模式对案主进行个案介入,通过提升其社会支持水平来达到改善案主的退休后社会适应困境的目的,从而为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人群的社会适应问题研究提供社会工作实务经验。本研究以社会支持理论为指导,以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人员汪女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以任务中心模式开展的个案工作方法,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社会工作介入,以探究缓和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人员的退休后社会适应困境的社会工作路径。首先,本研究将社会适应界定为经济、家庭、社会交往、心理层面适应新的社会生活方式,获得较高的生活满意度,以此收集个案对象的相关资料及在退休后的社会适应问题,对成因进行探索。第二,本研究运用任务中心模式展开个案介入工作,社工与案主依据澄清问题、制定计划、实施任务的步骤,从社会支持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等三个维度提升案主的社会支持水平,缓解心理压力,调节家庭关系,使案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再就业与自我发展的机会。第三,在服务的结束阶段进行评估、结案和跟踪,结合定量和定性数据,评估案主的社会适应状况,并进行跟踪。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以任务中心模式为代表的的个案工作方法,从社会支持的各个方面着手,能够有效地帮助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人员克服退休后的社会适应困境,包括经济压力、家庭矛盾、社交匮乏、负面情绪等问题。本研究拓展了社会支持理论和社会工作服务的新的服务对象和研究领域,为以提前退休群体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服务介入提供实践参考。
其他文献
本研究建立了绿色技术创新、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耦合协调系统,以河南省18个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现状及协调水平。结果表明,(1)河南省绿色技术创新发展较为失衡,区域差异性较大,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发展较为均衡,但两个系统整体水平不高。(2)在时序特征上,三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发展表现不同,开封等城市的耦合度明显降低,且到2020年时仍有三个城市的协调度处于轻度
<正>布洛芬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类非甾体抗炎药,能够通过对环氧化酶的抑制,使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进而发挥镇痛和抗炎的效果,同时能够利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挥解热的功能。布洛芬的适应症比较宽泛,例如对痛经、神经痛、肌肉痛、牙痛、偏头痛、关节痛、头痛等各种轻中度疼痛都有缓解作用,
期刊
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电商平台零售商竞争激烈。在线评论作为网络口碑的主要形式,是影响商家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由于虚假评论与刷单盛行,负面在线评论的准确性、可靠性与真实性相较于正面在线评论更高,但其蕴含的负面情感也同时制约商家进一步发展。现有理论告诉我们,商家可以通过采取服务补救降低负面在线评论带来的消极影响,但不同负面情感强度下采取何种服务补救措施提升消费者重购意愿是现有研究未曾关注的。因此,不
以11种不同品种的柚子籽为材料,通过索氏提取法提取柚子籽油,比较不同品种柚子籽油的组成及抗氧化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柚子籽中脂肪的含量范围在19.89%~40.17%之间;不同品种柚子籽油过氧化值范围1.85~2.17 mmol/kg、酸价范围0.66~1.67 mg/g、碘值范围101~114 g/100g,均符合国家标准;柚子籽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为亚油酸、棕榈酸、油酸、亚麻酸、硬脂酸,其中
<正>摄影诞生的初衷是为了记录。随后,摄影因为承载了人类丰富的思想、感情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复杂性,促使摄影艺术产生了多种门类,生态摄影便是其一。
期刊
<正>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由传统的知识本位逐渐转变为素养本位,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尤为重要。历史课程的知识理论性以及抽象性都较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课堂教学氛围也不够活跃。教师在构建历史课堂时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特点和学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展开探讨。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
期刊
建构主义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教育学与心理学领域影响颇大,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许多借鉴意义。相对来说,传统的学习与教育教学理论无法适应当下教育的新要求,而建构主义理论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建构主义的理论来源、教学观点,以及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高中历史必修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两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同时学习兴趣不高,情境教学法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对情境教学法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必要性、不足及优化策略等进行详细论述,以期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