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O3污染气象成因及其浓度预报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h76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地面O3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区域夏季最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对人体健康、作物生长、气候变化都有着不利影响。随着PM2.5治理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包头市O3污染可能进一步加剧。北高南低的地势特征,阴山山脉横穿其中的特殊地形以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交界地带的地理位置,使包头市O3污染更易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厘清包头市O3与气象要素及天气形势等气象条件的关系,并基于此建立逐日浓度预报方程,对未来包头市O3污染的预报预警、大气环境的精细化管理以及科学决策都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利用了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包头市O3浓度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并利用Hysplit模式定性地分析了O3的传输特征与潜在源区;其次,采用Lamb-Jenkinson(L-J)分型法对影响包头地区的天气形势进行分类,探讨了不同天气型对包头市O3的影响机制;最后利用气象数据构建了6种机器学习模型对包头市的O3日最大八小时平均浓度(MDA8 O3)进行了预报。主要结论如下:(1)2014-2020年包头市O3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MDA8 O3第90位百分位数、平均值和第5位百分位数分别上升了9、13和4μg/m~3;O3在7月前随时间浓度上升,7月后随时间浓度下降,超标主要集中在5-8月。O3浓度与日最高气温呈显著正相关(r=0.62,p<0.01),与气压呈负相关(r=-0.18,p<0.01),与相对湿度、风速和降水量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通过各气象要素不同区间对应的O3浓度与超标率可知,相对湿度与风速过高、过低都不利于O3污染的发生。O3污染绝大多数(92%)发生在无降水日。风向为西南-南-东南风时,易于出现O3污染。(2)O3清洁日与超标日的气团轨迹存在显著差异,清洁日72.9%的气团轨迹来自北方,传输距离相对较长、移动速度较快且所经过下垫面较为清洁;超标日88.5%的气团轨迹来自南方,传输距离短、移动速度慢,且经过的下垫面多为重工业城市;超标日与清洁日的潜在源贡献高值与权重浓度高值均主要在包头以南区域,主要潜在源区包括鄂尔多斯、榆林、吕梁、延安、临汾、铜川、运城、晋城等地。(3)基于L-J分型法对包头市5-8月进行天气分型,发现南风气流型(S)、西南风气流型(SW)、气旋型(C)出现频率占所有天气型的50.2%,对应的O3浓度均值和超标率较高,分别为151~140μg/m~3和38.8%~24.8%,易于发生O3污染,将S、SW和C型称为易发生O3污染天气型。北风气流型(N)、东北气流型(NE)、西北气流型(NW)出现频率低,累计为15.2%,对应的O3浓度最低,为102~112μg/m~3,未出现O3超标情况,将其称为清洁天气型。(4)在N、NE和NW型下,包头地区在500h Pa受低压槽控制,中层明显受干冷的西北气流影响,在地面多位于冷高压前部,局地温度较低且有偏北大风,同时回流指数值小,传输路程长,边界层高度高,大气扩散条件好,不易形成臭氧污染。N与NE型时影响包头的气团主要经过巴彦淖尔与外蒙地区,NW型时气团主要来自阿拉善、巴彦淖尔。在S、SW和C型下,包头地区500h Pa有高压浅脊,850h Pa受暖中心或暖平流影响,地面处于低压前部或受低压控制,易出现高温和南风气流,此时回流指数、传输路程、边界层高度均处于中等水平,扩散条件较好。该天气型既有利于O3的本地生成,在阴山阻隔下又有利于随南风气流输送至包头的O3及其前体物在山前积聚,使O3浓度不断升高。C型时影响包头的气团主要经过周边的鄂尔多斯、乌海和石嘴山等地。除了经过C型的地区外,SW型还经过榆林、延安、庆阳、铜川和渭南等地,S型还会经过山西的忻州、吕梁、临汾和运城。(5)针对包头市O3污染受气象条件影响显著的特点,基于气象数据和前一日O3浓度建立了6种机器学习模型对包头市MDA8 O3进行模拟与回顾预报。总体来说,以气象参数为主所建立的机器学习预报模型能准确地预报包头的O3浓度与超标日。6种模型中,极限树回归模型(ETR)对O3浓度的拟合效果好、预报值与真实值的偏差小,各阶段的模型性能表现均为最佳。ETR模型5-8月的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0.68、17.6、13.8、11.3%,对O3超标日预报的准确性也较好,预报评分(TS)为0.52,空报率为8%、漏报率为45%。Light GBM模型(LGBR)的R~2、RMSE、MAE、MAPE分别为0.64、18.6、13.9、11.5,较ETR模型略差,但对O3超标日的预报准确性最好TS评分为0.62,空报率最低为7%、漏报率最低为35%。线性回归模型(LR)综合表现最差,R~2、RMSE、MAE、MAPE分别为0.53、21.2、16.8、13.9,TS评分最低仅为0.30,空报率与漏报率均为最高,分别位30%、65%。
其他文献
祁连山区降水受大气环流系统和局地地形的影响较大,受观测资料稀少的制约,对该地区降水的形成机制尚不是十分清楚。为此,本文借助2018-2019年兰州大学联合甘肃、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等单位联合开展的西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工程-“祁连山地形云人工增雨(雪)技术研究试验”的观测数据开展祁连山区降水天气学及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利用降水观测连续性较好的2019年6-9月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分析祁连山区累计降水量
学位
湖泊作为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的关键指标,尤其是在旱地,湖泊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水资源,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诸多方面产生影响。旱地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41%,是近百年来全球增温最显著的地区之一。由于旱地降水稀少、增温显著、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因此,旱地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近几十年来,旱地湖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湖泊表面水温(Lake Surface Water Temper
学位
随着十三五光伏扶贫,十四五整县光伏和光伏治沙的推进,光伏新能源发电技术有了重大突破。然而,单台光伏发电装置因其容量小,功率低等原因已经不再满足当下需求。因此,对多逆变器并联系统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单相光伏逆变器作为被控对象,研究基于混合逻辑动态(Mixed Logical Dynamical,MLD)建模的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Finite Control Set Model Predic
学位
快速公交系统(BRT)因其在建设、运营和维护方面的成本效益,已成为许多城市首选的公共交通方式。而BRT的快速交通功能也被视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然而,随着城市私人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在现有的路权范围内建设BRT限制了交通需求的发展,致使交通矛盾突出,交通拥堵频发,已成为制约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交叉口是城市交通网络的瓶颈,其服务水平显著影响道路的整体服务水平。在传统控制策略
学位
南极平流层臭氧对全球臭氧含量和对流层天气气候至关重要。本文利用三维化学传输模式SLIMCAT、多种卫星资料和再分析资料,探究了11月南极臭氧洞面积偏大的原因以及2000年后南极平流层臭氧的恢复趋势,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1.利用去除氯和溴卤化物当量(EESC)趋势贡献的月平均臭氧洞面积异常,挑选出11月南极臭氧洞面积偏大和偏小事件,探究了8月南极异常偏大的臭氧洞面积是否是11月南极异常偏大臭氧洞面积
学位
短时强降水是影响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强对流灾害性天气,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且近年来降水统计表明,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西北地区的降水强度和频率显著增加。其中兰州位于西北地区的中东部,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山脉与黄土高原相间的河谷,具有独特的山谷地形;同时兰州也位于干湿气候过渡区,是陆气相互作用的敏感区,适合进行下垫面敏感性研究。但早期的强降水研究大多根据大尺度环流形势和水汽来源对强降水进行统计
学位
沙尘的直接辐射效应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均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西北地区沙尘频发,每年向大气中排放大量沙尘气溶胶。本文以我国近7年西北地区发生的不同强度沙尘事件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WRF-Chem模式中不同起沙方案结合Nudging对我国西北地区发生的沙尘天气过程进行模拟,找出更适合我国西北地区的模拟方案以提高模拟结果,随后先以一次典型沙尘过程为例通过修改起沙方案参数改变沙尘浓度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
学位
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建设、水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工影响天气作为大气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在增雨抗旱、增加河流湖泊蓄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急需大力加强西北地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在人影作业前,对增雨的时机及范围的确定至关重要,同时对作业条件的分析必不可少。水汽是自然降水的源,也是人工增雨的资源,而气流是影响水汽输送及降水的重要因素。气流场
学位
众多研究表明,多普勒雷达资料同化可以有效改善数值模式对强对流天气的降水预报水平,但受制于各种因素,雷达资料中的径向风同化对模式改进效果常存在不稳定的现象,可能导致降水位置偏差、降水量偏差等问题。首先,这可能由于径向风资料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例如速度模糊等),导致模式同化了错误的观测信息;再者由于径向风的直接同化与反演同化均存在一定的误差,因而影响了同化效果;另外,数值模式能否有效地吸收高时间分辨率
学位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改善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CBTC),基于车车通信的列控系统成为下一代城市轨道交通列控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基于车车通信的列控系统是在CBTC列控系统的基础上,将部分地面设备功能转移到车载设备上,优化了系统结构,实现了以车载为核心的控制理念。作为一种新的列控系统,在投入使用前进行形式化的建模验证与仿真测试必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