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分子物理线站调试和一些分子及团簇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uan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原子分子物理线站调试和一些分子的实验研究,第二部分是Van der Waals团簇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第一部分:原子分子物理线站的调试和一些分子的实验研究 在第一章中,概述了同步辐射光源的发展以及一些特点,并对同步辐射在各种研究领域的应用作了简要介绍。着重讨论了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在原子分子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详细讨论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绝热电离能、垂直电离能、超激发态、光电离截面、原子分子的Rydberg态及离解和预离解的定义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在本章中,还对目前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原子分子研究中常见的几种实验方法如光电离质谱、荧光光谱、光吸收谱、光电子谱及符合技术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在第二章中,介绍了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二期工程已建成的原子分子物理光束线及配套实验站的调试过程和结果。该光束线由具有两个包含角的高分辨球面光栅单色器、前置镜系统和后置聚焦系统组成。首先简要描述了该光束线光学准直的经过,具体介绍了各个光学元件的安装。安装完成后的光束线可以提供在7.5-124 eV能量范围内调谐的真空紫外光,给出了光束线的监测手段及零级光位置的确定,对三块光栅,进行了能量定标,并利用一些原子和分子的特征峰分别测试了各个光栅的分辨本领和重复精度,在光栅覆盖的能量范围内,光通量均在10<12>2photons s<-1>以上,并测出了样品处的光斑小于0.5x0.8mm<2>,总结了光束线的总体性能。另外,对原子分子物理实验站作了具体介绍,讨论了分子束的形成机理、飞行时间质谱仪的设计原理及多级光电离室的原理和结构,给出了该实验站仪器配备情况,并简要介绍了该实验站配套的数据采集方法。经光束线光谱定标和测试,结果表明光束线和实验站具有较好的性能。 在第三章中,利用高通量的同步辐射光源和自制的多级光电离吸收池装置,测量了NO、CO、乙腈、丙烯腈、苯系物中的苯和甲苯的光吸收谱,给出了部分电子态的电离能,分析了其中的自电离Rydberg态结构和一些振动能级,对部分结构做了精确指认,经过分析和比较,我们所得的结果比较精确和可靠。其中部分结果是首次利用圆筒形多电极光电离吸收池实验装置获得的,这些结果可为基础研究提供数据,对应用基础研究和环境保护方面也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部分:van der Waals团簇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在第一章中,介绍了团簇的定义、团簇研究的发展及团簇科学研究的现状,说明了团簇研究的重要性。给出了产生中性团簇和团簇离子的实验技术和方法。综述了研究团簇离子的几种典型的实验技术,如流动技术、静态气体技术、束技术、囚禁离子的实验技术。给出了团簇的结合能、缔合反应的熵值、分子间弱作用力的分类及幻数等团簇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最后着重介绍了量化计算的各种理论方法,对计算过程中的基组选择、团簇计算中的基组重叠误差及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方面做了详细描述。具体介绍了自然键轨道分析、分子中原子理论和GAUSSIAN 2计算方法。 在第二章中具体介绍了van der Waals团簇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结果。它们包括: 1.首次利用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光源的真空紫外同步辐射,使NO分子和Ar原子混合物的超声分子束发生光电离,测量了Ar,NO和异类团簇Ar·NO的光电离效率谱。在谱中,在与Ar原子的共振线对应的能量区域(11.5-12.0 eV)观察到一个强的类共振结构。这个结果表明:在异类团簇Ar·NO的内部,稀有气体Ar原子的激发能转移到与它接触的分子NO上,使分子NO发生电离。 2.Rg·NO团簇是分子团簇研究的重要原型之一。在量子化学计算的不同理论水平和基组中,我们选择CCSD(T)理论水平和cc-PVDZ基组计算Rg·NO和Rg·NO<+>的稳定几何构型和振动频率。计算结果显示这种团簇呈歪斜的T型结构,Rg原子靠近NO分子中N原子的一侧,Rg-N-0的角度随Rg原子量的增加而增大。我们还利用G2方法计算了Rg·NO的电离能和Rg·NO<+>的离解能,其中电离能是首次获得的。并首次得出:随着Rg原子的极化率的增加,Rg·NO的电离能从He·NO的9.265eV线性降低到Kr·NO的9.132eV,而Rg·NO<+>的离解能从He·NO<+>的0.017eV线性增大到Kr·NO<+>的0.156eV。并首次利用优化出的几何结构对Ar·NO复合物做了分子中的原子(AIM)和自然键轨道(NBO)分析,从AIM分析得出了复合物间成键临界点,以及键间的电子密度和相应的拉普拉斯值,在NBO分析中,给出了重要轨道的电子占有数和轨道间电荷转移的关系和数量,并得到了二阶微扰稳定化能△E<(2)>。 3.在QCISD/cc-pVTZ水平上计算了Ar-CO和Ar-CO<+>的几何结构和相互作用能,首次利用分子中原子和自然键轨道理论分析Ar-CO和Ar-CO<+>复合物中具有键鞍点的原子间电荷密度和拉普拉斯值,得到了一些重要轨道的电子占有数、电子转移和轨道间二阶微扰稳定化相互作用能。利用QCISD/cc-pVTZ方法系统计算了Rg-CO和Rg·CO<+>的稳定几何构型和振动频率。并利用G2方法计算了Rg·CO复合物的结合能和电离能,以及计算了Rg·CO<+>’复合物的离解能,其中电离能、部分结合能和部分离解能是首次获得的。从这些结果中我们得到了一些规律,理论结果和现有的实验结果符合的很好。不过,由于目前实验数据仍然很少,对这些基本的体系需要开展深入的实验研究。
其他文献
该文自行研制了一台超声-挤出一体化模型装置, 利用该模型装置系统研究了挤出过程中超声作用对聚苯乙烯(PS)熔体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苯乙烯(PS)共混体系加工流变性能、线
该文通过分子设计方法合成了聚氨酯预聚体可聚合乳化剂,对这种新型乳化剂的性质、胶束化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将这种可聚合乳化剂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单体进行乳液聚合,采用红外光
镍基变形高温合金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和工业燃机的涡轮盘上。镍基变形高温合金优异的性能主要来自于析出相γ的沉淀强化作用,因此γ相的成分、尺寸,形貌及分
让别人活下去”——这是他们的格言.rn这次开工的动力始于阅读乔治·J·马雷特的《欺骗死神——越南和老挝战场的空中救援》一书,我向各位对此主题有兴趣的朋友们强烈推荐该
期刊
α/β-sialon烧结是一个复杂反应烧结过程,采用多阶段烧结能有利于致密化.SiN、AlN原料粒度、AlO添加量及埋粉组成对产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产生不同程度影响.该论文
近年来,从基础物理的观战和光电器件应用的需要出发,探求具有较大非线笥极化系数和快速响应的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日趋活跃.有机材料,金属有机材料和半导体纳米材料是近年来
目的 探讨穴位电刺激配合瑞芬太尼PCIA的分娩镇痛效果及对外周血b-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30例分娩镇痛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65,采用瑞芬太尼PCIA)和观察组(n=65,采
聚有机二硫化物是一种新型的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其理论能量密度远高普通的电池正极材料,甚至高于研究正热的嵌入式层状无机化合物及导电聚合物,为了获得良好的电池性能,该工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主动需要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写作,提升学生对写作的学习热情,利用一些词句来对写作内容进行完善,利用优美的修辞来不断优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