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肌电活动的影响;研究莫沙必利治疗F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大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经14C-UBT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阴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其中第一组34例,第二组30例,第三组24例。第一组34例接受莫沙必利(5mg Tid)治疗,疗程4周;第二组30例接受莫沙必利(5mg Tid)和奥美拉唑(20mg Bid)治疗,疗程4周;第三组24例接受莫沙必利(5mg Tid)和奥美拉唑(20mg Bid)及黛力新片(1片Qd)治疗。另选取同期无消化系统症状的健康志愿者24名作为正常对照组记为第四组。应用胃电图记录仪分别记录前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餐后/餐前主功率比(PR)、主频(DF)、主功率(DP)、餐前及餐后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N%)、胃动过缓百分比(B%)、胃动过速百分比(T%)。第四组记录各例健康志愿者的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各组间对应胃电参数的差异。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第三组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1)第一、第二及第三组治疗前餐后/餐前主功率比(PR)、主频(DF)、餐后主功率(DP)三项指标较之志愿者组均较低,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餐前主功率(DP)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一、第二及第三组治疗前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N%)较之志愿者组低,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第一组治疗后餐后/餐前主功率比(PR)、主频(DF)、餐后主功率(DP)三项指标较治疗前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前主功率(D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治疗后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N%)较治疗前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第二组治疗后餐后/餐前主功率比(PR)、主频(DF)、餐后主功率(DP)三项指标较治疗前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前主功率(D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组治疗后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N%)较治疗前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第三组治疗后餐后/餐前主功率比(PR)、主频(DF)、餐后主功率(DP)三项指标较治疗前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前主功率(D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组治疗后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N%)较治疗前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第二组治疗后餐后/餐前主功率比(PR)、主频(DF)、餐后主功率(DP)、餐前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N%)四项指标较第一组治疗后对应各项指标均升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前主功率(DP)、餐后正常慢波百分比(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第三组治疗后餐后/餐前主功率比(PR)、主频(DF)、餐后主功率(DP)、餐前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N%)四项指标较第一组治疗后对应各项指标均升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前主功率(DP)、餐后正常慢波百分比(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第三组较第二组治疗后餐后/餐前主功率比(PR)、主频(DF)、主功率(DP)、正常慢波节律百分比(N%)四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第三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状态评分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胃动力不足及胃电节律的紊乱。(2)单独应用莫沙必利、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及黛力新均能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动力不足及胃电节律紊乱。(3)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或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及黛力新较单独应用莫沙必利能更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不足及胃电紊乱情况,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4)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及抑郁,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及黛力新的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