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基表面NbC增强层原位形成机制及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an2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铁零部件会由于表面破坏而失效,通常采用表面强化手段解决该问题。本文利用原位反应合成法在灰铸铁(HT300)表面制备NbC增强层。分析增强层的微观组织、物相组成;再从热力学方面判断所涉及反应发生的可能性,进而从动力学角度分析建立碳原子扩散模型,阐明增强层的生长动力学过程、组织演变规律及形成机理;同时通过显微压痕诱导裂纹并分析裂纹种类,研究增强层裂纹扩展行为,判定裂纹种类,进而结合公式法计算增强层断裂韧性及残余应力;此外,采用显微刻划实验对NbC/灰铸铁体系界面结合性能及失效行为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以高纯铌板和灰铸铁(HT300)为原料,采用铌板/灰铸铁-原位合成法在1150℃下预热处理2min,随后在990℃、1010℃和1030℃每一温度下分别保温热处理5min、10min、15min和20min,得到铁基表面NbC增强层。增强层的物相组成为大量的NbC和极少量的α-Fe相,其厚度为12.50±1.4μm~29.10±2.0μm。沿着厚度方向,NbC晶粒尺寸逐渐增大,体积分数基本保持不变,其中NbC相的晶粒尺寸为80nm~600nm,体积分数约为95%。此外,以菲克第一定律为基础建立碳原子扩散模型,该模型构建了热处理参数(温度、时间)和C浓度分布与NbC增强层微观组织的关系。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一致,其中,分析计算得出,原子的扩散激活能为98.59KJ/mol。(2)采用纳米压痕仪测得NbC增强层表面和截面的硬度值分别为19.70GPa和21.78GPa,弹性模量分别为:418.85GPa和474.05GPa;显微压痕法结合曲线法判断NbC增强层表面的裂纹为巴氏(Palmqvist)裂纹,根据选定公式计算其断裂韧性为9.50-10.71MPa·m1/2,XRD检测其残余应力为-404.71±23.64MPa。此外,判断得出NbC增强层截面裂纹为半币(Half-penny)裂纹,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其断裂韧性为6.41 ±0.82MPa·m1/2、残余应力为-96.32±1.20MPa。相比其他方法制备的类似材料,NbC增强层具有较高的断裂韧性。分析表明:原位合成所得NbC增强层的增韧机制为陶瓷颗粒之间的韧性相(少量基体)增韧、细小晶粒NbC增强相(微/纳米多尺度)的细晶韧化作用。以及层间残余压应力的应力增韧的综合作用。(3)通过显微刻划法测试NbC增强层与灰铸铁基体间的结合性能,并分析增强层在连续加载下的变形和破坏失效机制;研究表明:NbC增强层与灰铸铁间的结合强度为63N,裂纹扩展形式均为沿晶扩展,最终增强层的破坏是划痕沟槽底部和边缘裂纹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他文献
高强度高导电性的铜合金是一类具有优良综合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功能材料,它广泛应用于电器设备、电力工业、焊接、热交换器等方面。如何使得该类合金同时具有高强度和高导电率是国内外一直以来竞相研究的热点。要满足上述的性能,铜合金设计首先需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有效的协调其强度和电导率之间存在的矛盾。本文主要研究了四种不同Cr含量的Cu-Cr-(Si)合金,利用OM、SEM、TEM观察分析了合金的组织及析出相
钨钛合金因为具有抗腐蚀性和抗氧化性能好,导电导热性能好等优异性能,而经常被做成薄膜材料广泛用于半导体金属连接处的扩散阻挡层。W-Ti合金阻挡层主要由W-Ti合金靶材溅射镀膜而成,在实际应用中靶材的性能尤为重要,而其性能主要取决于合金的制备工艺,国内在W-Ti合金制备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成为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以W粉、Ti粉和TiH2粉为原材料,W-1 0%Ti为研究体系,采取机械球磨工艺和真空
钛-钢复合板广泛用于石油、化工、海水淡化及造船等行业。由于钛和钢之间的线膨胀系数差异较大,焊接残余应力易导致接头开裂,大量脆性金属间化合物弱化接头力学性能,熔化焊接难度较大。本文依据过渡区焊缝金属高熵化技术思路,设计熔焊对接TA2-Q345复合板坡口形态及尺寸,通过对复合板结合层熔焊过程数值模拟,确定焊接工艺参数。实施TA2-Q345复合板的TIG熔焊对接。分析了接头组织,研究焊接工艺对接头组织及
随着W-Ti薄膜的广泛应用,作为溅射靶材的W-Ti合金的组织性能成为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W-Ti合金的组织性能决定溅射后膜的性能。传统的制备方法通常是经过复杂的烧结工艺获得性能良好的W-Ti合金,不利于产品化生产。因此寻求兼顾合金性能良好和烧结工艺简单的制备方法成为当前W-Ti合金研究的重点。本文采用高能球磨结合不同烧结工艺制备了 W-Ti合金,依次研究了烧结方法、烧结温度、Ti含量和W粉粒径对
Cu/Al导电头作为湿法炼锌的核心部件,其界面的电阻所影响的电耗和电流效率一直受到各界广泛关注。目前,主要采用爆炸焊和铸造法制备Cu/Al复合材料,但爆炸焊和铸造法受其本身技术的限制,在制备过程中噪音大、危险性高、环境污染大等,并且制备的Cu/Al复合材料界面空洞多、裂纹缺陷明显、导电性能差,因此,Cu/Al导电头在服役过程中经常有爆裂的情况发生,导致炼锌厂生产成本升高,生产效率降低,电能消耗大。
电子封装的快速发展,使CBGA(陶瓷焊球阵列封装)、PBGA(塑料焊球阵列封装)、QFN(方形扁平无引脚封装)、0201、01005(封装尺寸)及各阻容元件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元件安装密度的增加和引线间距的细小化对表面贴装技术及其所用焊锡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焊锡膏的特定印刷性及抗塌落性已成为目前回流焊接技术发展的重点。而我国在这一领域起步较晚,尤其是在细间距、精细间距和超细间距领域,所用焊锡膏完全依
CuW合金由于兼具铜的高导电导热性和钨的耐磨难熔性,被广泛地用作于电力和核工程领域,如高压断路器的触头材料、耐电弧电极和核反应堆中的偏滤器。本文设想利用更高强度的钨纤维(Wf)与钨颗粒形成整体的钨骨架结构,通过随后的熔渗工艺使铜填充钨骨架间隙,得到性能更为优异的CuW触头材料。本文采用热压熔渗法制备了添加不同层数Wf增强的CuW合金,研究了添加不同层数的Wf对CuW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通过在Wf
核电以其发电量大、成本低廉、不依赖自然环境、污染小等优势,成为许多国家的主要电力来源。核电材料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在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研发能够提高反应堆抗事故能力的事故容错燃料系统成为核工业界的重点方向。包壳材料作为包裹核燃料堆芯的外壳,其性能是反应堆正常运转与抵御严重事故的重要保障。钼合金由于其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和较好的辐照抗性,成为事故容错燃料包壳的候选材料之一。但钼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实践的发展,党的建设目标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前的调试和顿挫,到改革开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目标的确立与丰富,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目标的发展和完善的演进过程。这些与时俱进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伟大社会革命中进行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对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必然结果。新中国70年来党的建设目标的演进,呈现出
单晶Si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由于其较好的耐高温抗辐射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微电子元器件及太阳能电池等产业,成为工业、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但单晶Si属于典型的硬脆材料,具有硬度高脆性大的特点,采用传统加工方法由于机械力易造成断裂崩碎等问题,加工比较困难。电火花线切割由于其非接触式加工的特点,不会产生宏观机械力,非常适合硬脆材料的加工。电火花线切割放电间隙的大小对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