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厚板坯料设计及其热轧生产计划建模与优化算法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rx1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产计划与调度是钢铁企业智能化管理中的一项核心内容,在钢铁行业实现智能制造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厚板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机械和国防等行业的重要材料,其市场订单通常呈现多规格、小批量的特点,给中厚板生产的计划编制带来较大的困难。这主要体现在如何将上述多规格小批量订单进行优化组合和排序,设计坯料和热轧生产单元,以匹配钢铁企业大规模、批量化生产模式。论文考虑中厚板订单和生产的特征,针对坯料设计问题、冷装工艺条件下的热轧生产计划问题、考虑热送热装工艺的热轧生产计划问题,开展建模和优化求解方法的研究,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
  针对中厚板坯料设计问题,构建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设计了基于禁忌搜索和列生成技术的混合优化求解算法(TSCGHOA)。坯料设计是指依据用户需求的产品规格和数量对热轧坯料的规格数量等进行设计。中厚板坯料设计涉及子板组合、母板和板坯规格设计等内容,可将其归结为一种考虑同时对母板和板坯规格进行决策的下料问题。以最小化余材和热轧加工过程材料损失为目标,将母板和板坯规格的设计柔性转化为模型的约束条件,建立优化模型,并采用算法TSCGHOA进行求解。设计实验案例对TSCGHOA的性能进行测试,案例结果显示TSCGHOA算法可在多断面可选条件下获得坯料设计质量更好的解。
  针对冷装工艺条件下的中厚板热轧生产计划问题,分别采用约束规划方法和数学规划方法对问题进行建模和求解,并对两种方法的求解效率进行了比较。热轧生产计划是指从板坯集中选择板坯进行分组和排序形成一个或多个热轧单元。中厚板热轧生产计划需设计适用的方法,用于评价板坯组合排序对轧辊磨损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可将中厚板多个热轧单元的编制问题描述为一种团队定向越野比赛问题。考虑多种工艺约束,以最大化总标准轧制长度为目标分别建立了问题的约束满足优化模型和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两者分别通过软件CP Optimizer和Gurobi进行求解。设计实验案例对两种方法的求解性能进行测试,案例结果显示所采用约束规划方法的求解质量较采用的数学规划方法平均提升31.14%。
  针对考虑热送热装工艺的中厚板热轧生产计划问题,考虑热坯随时间变化的热量损失,构建问题的双目标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基于分解技术和迭代局部搜索设计了多目标进化求解算法(HMOEA/D)。与传统冷装工艺相比,热送热装工艺在节能降耗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考虑热送热装工艺的热轧生产计划编制需要同时考虑热轧机的生产效率和加热炉的能源节约。基于上一章提出的问题描述方法,可将中厚板单个热轧单元的编制问题描述为一种定向越野比赛问题。同时考虑冷坯和两种热坯,以最大化板坯潜在热量收集和总标准轧制长度为双目标建立问题的优化模型,设计算法 HMOEA/D 进行求解。设计实验案例对算法的求解性能进行测试,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和多目标蚁群算法进行比较,案例结果显示HMOEA/D算法在90%以上案例中获得了收敛性和分布性更好的帕累托前沿。
  以上述提出的模型和求解算法为基础,开发了中厚板坯料设计及其热轧生产计划编制辅助决策系统,根据系统需求主要分为坯料设计模块、冷装热轧计划模块和热装热轧计划模块。系统具有可通过鼠标点击按钮进行计划编制的人机交互界面,可对输入数据进行筛选和管理,可对计划编制过程参数进行设置,同时可对计算结果进行展示和调整。
  论文针对中厚板生产计划编制的难点问题,分别为坯料设计和两种工艺条件下的热轧生产计划问题建立了优化模型,并设计了优化求解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中厚板坯料设计及其热轧生产计划编制辅助决策系统,为解决多目标多约束的钢铁生产计划相关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为中厚板生产组织安排提供了辅助决策工具。
其他文献
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作为网络通信技术的落地终端,将会面临数量与质量的更高要求,并且朝着可穿戴和可植入的方向快速发展。在普通的电子设备中,电池往往作为电子设备的能源供给方案。而电池有限的容量和耐久性成为影响电子设备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为了避免以上问题,人们将目光聚集在采集生活的微小能量,并转化为可利用的电能。其中,纳米摩擦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TENG)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和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追捧。但是高内阻、输出功率有限、
MOEMS扫描光栅微镜是光谱检测分析装备的新一代核心分光器件,它具有分光与扫描功能、体积小、成本低、能单管探测器替代阵列探测器等显著特点,扫描光栅微镜控制系统是扫描光栅微镜能高精度稳定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开展电磁式MOEMS扫描光栅微镜的高精度闭环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迫切的应用需求。
  论文在分析扫描微镜和扫描光栅微镜控制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研究分析了重庆大学微系统研究中心研制的电磁式MOEMS扫描光栅微镜和集成角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基
柔性压力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可延展性、贴附性好、便于携带和可穿戴等优势,在电子皮肤、人体健康监测、软体机器人、人机交互接口器件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而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尤其是压阻式传感器,因其信号导出机制简单、制作工艺相对简便,近年来备受研究者关注。但普通压阻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往往无法满足微弱信号的测量需求,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在传感器中引入微结构极大地提高了传感器的性能。不过大多数基于微结构的压力传感器的制备往往需要昂贵的设备、较长的加工周期以及复杂的制作工艺,这大大限制了柔性压阻式传感器的规模
甲醛是广泛存在的一类致癌物,是众多疾病的主要诱因;碱基分子是DNA和RNA的重要组成部分,碱基检测是基因测序、基因相关的疾病诊治的基础。因此,甲醛和碱基分子检测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目前的检测方法和器件都存在一些不足,传统检测方法存在设备体积大、试剂昂贵、操作复杂、检测时间较长等问题;尽管半导体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和电化学传感器等在微型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存在选择性低、寿命短、稳定性差、可移植性差等问题。所以开发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响应迅速、小型化的传感器是目前的发展趋势。敏感材料直接决定着传感器
磁流变液的分散相与载体液之间存在较大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磁流变液发生沉降不可避免。磁流变液的沉降难题严重限制了磁流变液的应用推广。现有的抗沉降措施大都是从材料角度改善磁流变液沉降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磁流变液悬浮稳定性,但治标不治本,磁流变液长期静置后,沉降依然会发生。
  本文从器件层面出发,提出了可以有效实现运行分散的底置双通道磁流变阻尼器结构设计,进行了流变学分析建模及相关试验研究;同时,鉴于运行分散对磁流变液沉降状态感知的需要,针对底置双通道磁流变阻尼器结构设计,提出并实现了基于开
近年来,因为高可扩展性(<10nm),多级可能性和低功耗(sub-pJ)等优点,忆阻器在众多电子突触设备和可降解电子设备等中脱颖而出。基于不同材料的忆阻器在不同领域的潜在应用,选择合适的材料制备忆阻器,进一步研究其阻变原理,通过各种物理参数来对器件进行优化,最终可以获得性能稳定、且更具有针对性的忆阻器。在此基础上,对忆阻器应用于此领域进行验证实验,可以为忆阻器大规模应用于神经形态计算和可降解电子器件等领域提供技术储备。本论文探索了将氮化物半导体材料忆阻器进行神经形态计算的应用,为忆阻器以后应用于硬件神经网
压力传感器在航空航天、压力容器、汽车、油气管道和气象等领域应用极为广泛。但是在核电、冶金、化工、发动机监控等领域对压力传感器耐温性能有着较高要求,扩散硅压力传感器难以适应这些高温工作环境要求,因此高温压力传感器是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目前采用硅-蓝宝石、硅-金刚石、4H-SiC和6H-SiC等特殊材料制造的高温MEMS压力传感器,耐温性能较好,但是其制造工艺相对复杂,成本较高。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金属应变电阻的差分结构高温硅压力传感器,阐述了传感器的原理、仿真理论和制造工艺,该传感器具有
功率器件是电力系统中的核心器件。电力系统功率等级的提高对功率器件的功率等级及可靠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功率器件性能是由芯片性能以及封装性能决定,因此提升器件性能主要有采用高性能的SiC芯片以及研究新型封装形式两方面。目前SiC MOSFET芯片的设计及制造已经成熟,但其长期处于高温工作环境,高温下老化机理不明的问题。在封装方面,目前功率器件采用的大多是焊接型封装,焊接型封装热阻高,杂散参数大,易出现焊接层分层,电流不均匀等问题,限制了功率器件的功率等级及可靠性的提升。而压接式封装由于热阻低,杂散参数小,无键
摘 要:以人为本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适应当前税收现代化,需要从不同角度提出具体目标,逐步建立起系统的涵盖组织体系、人事管理、运行机制、教育培训、绩效考核、廉政监督等工作模式。并建立一种以工作团队为单位的、有机的、扁平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持续为税收事业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组织体系;学习型组织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期刊
摘 要: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看,重庆市农村居民家庭教育投资、医疗健康投资、等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制约着人力资本的形成。通过对重庆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现状的研究,分析重庆市农村居民家庭教育投资和医疗健康投资的特点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重庆市;农村;教育投资;医疗健康投资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5-0032-03  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