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中的乡村记忆——以安徽z村为例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mei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农村社会不断演化和通往现代化之路的必经阶段,是乡村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变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的强势话语下中国乡村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理解和认识这一文化变迁现象,是学术界必须深思和探讨的问题。目前新型城镇化战略获得的成就及其具有的文化独特性吸引了国内外学者涉及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的广泛关注,各种理论观点纷纷而出。在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浪潮下,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经历了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变迁过程。伴随着农村空间结构的重组和农民身份的不断转换,农民的主体人格和乡土意识以及乡村社会的文化价值和信仰体系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迁。中国乡村社会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危机,实写当下农村、叙说乡野中文化的变迁成为现今新乡土叙事的一大趋势,这也是文化人类学家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研究采用人类学田野民族志方法,把乡村文化转型置于中国新型城镇化语境中,将其具化为一系列动态的象征符号来考察,从社会记忆和文化变迁两个角度来描述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乡村拆迁与重组的整个过程,借此来探讨传统乡村文化变迁的历程,并进一步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提出反思。
  全文包括导论、正文与结论三个部分,其中正文由两章内容构成。
  导论部分主要是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在梳理相关理论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正文第一章首先是文章背景资料的整理,即对田野点的概述。主要是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介绍小镇的人口与地理环境、历史和文化,并简要介绍小镇拆迁与重组过程中的相关情况。
  其次,笔者选取了Z村的一户大姓人家,通过实地观察和收集口头资料,细致入微地将这户人家的整个搬迁历史描述出来,以此户人家的搬迁故事为主线,将整个村庄其他部门和居民穿插到一起,以点带面,有血有肉地将整个村落的拆迁情况影射出来。在这一过程中重点描述居民在生活空间被打碎重组之后其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变革。
  正文第二章是对前一章田野资料的梳理和分析,从乡村地缘关系、身份认同、生计方式以及私人网络的变革等方面对乡村文化的变迁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在乡村空间结构被打破重组之后,村民在经历了“反对一被劝说一接受”之后,他们在生活方式以及文化认同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结语部分主要对文章中所提及的主要观点和问题进行简要梳理回答,强调对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文化变迁的重视以及对新农村美好未来的展望。
其他文献
期刊
学位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对人们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010年中国"六普"公布的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而我国的农民工总量约2.6亿,几乎占全国总人口的19%左右,这一庞大群体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等特征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经济运行可能产生何种影响,这些都决定了对农民工群体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性,尤其是研
学位
学位
期刊
学位
学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老年人作为一个具有独特需求和特征的群体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如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健康老龄化,对于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步伐,发展社区文化事业,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现代老年学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老年文化的底蕴丰富与否,老年资源开放利用等,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社会稳定,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