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理论视域中的林译小说研究 --以三部译作为中心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e19878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据统计,林纾一生共翻译了英、美、法等十一个国家九十八个作家的一百六十三部作品,其中很多属于世界一流作品,如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人的作品。林译小说为中国文学提供了一个向外国文学学习的窗口,林纾的翻译事业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国内外学者对林纾及林译小说的研究颇多,成果颇丰。然而,以往研究大多以传统语言学为视角,通过原文与译文的逐字比较来评判林纾的翻译,进而得山林纾的翻译不忠于原文的结论。但本文作者认为,依照这种传统的翻译的标准,只以文本为对象,以译文与原文的相似度为重点的研究是无法正确评价林纾及林译小说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价值的。
  因此,本文将以操控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鲁·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为视角,探讨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等因素对林纾翻译活动的影响。描述性研究是本文的论证方法。作者首先分析林译小说在语言层面的变异与改写,然后将这种改写和变异置放在当时宏大的社会文化语境下予以考量,从中分析出林纾的意识形态是如何操控他的翻译实践,赞助人是如何影响林纾翻译文体的选择以及当时的主流诗学又是如何影响他的译文语言抉择。在意识形态方面,林纾是一个有着强烈爱国情感的知识分子并且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了大量删减、增添甚至改写原文内容的翻译方法。这些方法的采用,并非由于他不懂外语所致,而是由于受到了他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意识形态的操控的结果。林纾的翻译除了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之外,还受到诗学的影响。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的文学流派。桐城派以古文著称天下,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体来说,古文,尤其是桐城派古文是必备的写作技能。因此,林纾选择古文作为其小说翻译的语言工具,是受到当时主流诗学的影响的结果。此外,林纾将原文的各种文体全部翻译为小说这一文体,是受到赞助人梁启超的影响。梁启超为了利用小说作为其政治抱负的宣传工具,大力提高了小说的地位和声望。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林译小说特有的翻译现象是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共同操控的结果。
其他文献
期刊
1840年的鸦片战争宣告了中国锁国时代的终结,风云激荡的中国近代史由此拉开了帷幕。由于清政府的腐败、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后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机,人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黄遵宪就是在这样一个动乱的时代中诞生、成长并演绎其精彩人生的。  黄遵宪,清末著名的诗人、历史学家,同时他作为一位外交家、维新派的政治家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他先后被派往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
学位
身份是个动态的建构过程,不同环境、不同对象的话语表征及突显也不尽相同。国家身份在外交场合的建构,其中有很重要的部分是通过国家领导人在国际场合发表的众多演讲得以实现。美国作为21世纪全球的唯一超级大国,一直强调国家形象的打造与宣传,故本文致力于研究奥巴马在政治话语中构建国家话语身份的方法。中东地区由于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及丰富的石油资源,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美国也不例外,因此,本文以奥巴马发表的关于中
学位
期刊
巴赫金强调两个声音是构成生命和生存的最低条件,对话性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属性。作为其理论的核心内容,对话理论以分析文本的对话性为出发点来探索话语的对话本质,主张作者、读者、主人公、社会意识等对话主体的地位平等。近年来关于对话理论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将其应用于翻译的研究却在少数,而具体到探讨译作中互文现象的翻译研究更是屈指可数。翻译活动是沟通不同文化间的桥梁,属于跨文化对话和交流,涉及到作者、文本、译者、
学位
转喻研究是当今认知语言学的焦点之一。国内外学者对转喻及语法转喻的研究己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人们对转喻的认识也从一种修辞手段转变为人们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一种体现。语法转喻就是在以句子为单位的转喻研究。在国内,沈家煌(1999)最早提出"语法转喻(grammatical metonymy)"这一术语。在国外,RuizdeMendoza&Pérez(2001)、RuizdeMendoza&Otal(200
学位
王文斌(2012)从洪堡特"内蕴语言形式"观切入,揭示英汉语言诸种现象性差异背后所隐匿的本质性区别:英语具有时间性特质,而汉语具有空间性特质。本研究的宗旨是从语言哲学层面考察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质性区别,并从语言层面对其展开较为具体的论证。本研究首先择要绍述学界从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等视角剖析英汉主要差异的诸多成果和论述,然后从深层次上探视英汉两种语言的个性化特征,以期给英汉语言时空性特质观点提供较
学位
鲁德亚德·吉卜林(1865-1936)是二十世纪著名的英国作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他的作品包括诗歌、小说、短篇故事、日志、散文、传记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丛林之书》和《基姆》。然而,他的许多作品也因与帝国主义存在联系而受到抨击。有人称吉卜林是个残忍的无情的帝国主义者,也有人认为他是位理想主义者并对他作品所散发的艺术魅力表示欣赏。笔者认为,两派之争各执其理,但却忽略了吉卜林帝国意
报纸
成语英译研究一直是译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当这个成语同时负载着文化意蕴的时候,其研究意义就会愈益凸显。对于这类成语而言,恰当的翻译不仅可以较好地将成语中隐含的文化意蕴传递给读者,而且可以便利于读者的理解与接受。  论文构建了成语文化负载词的概念,并基于中国古典著作《三国演义》及其罗慕士英译本建立了中国成语文化负载词样本库。本文分析了中国成语文化负载词的特点,考察了艾克西拉提出的十一种文化专有项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