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噻吩并吡咯拓展的非对称电子受体及其高效太阳能电池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sslight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富勒烯受体在过去六年中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这也将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的能量转换效率(PCE)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长期以来大部分的研究工作基本是以试差方式开展,对于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还知之甚少。此外,当前如Y6等的稠环电子受体(FREAs)虽然已经将效率突破18%,但是此类受体的合成步骤却依旧复杂,且效率提升之下的材料成本和器件稳定性等问题也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因此,本论文以噻吩[2’’,3’’:5’,6’]-s-并茚达省-[2’,1’:4,5]-噻吩-[3,2-b]-噻吩-[2,3-d]并吡咯(IPT)为基础核骨架,开发了一系列二噻吩并吡咯(DTP)衍生的非对称核。围绕供电核与吸电端基的协同作用、侧链对器件稳定性调控、非稠环结构筛选以及侧链和端基的匹配性等方面展开研究,通过对核结构的优化设计来探索开发高性能的稠环/非稠环电子受体。同时,系统研究了分子结构与器件光伏性能的关系,并初步解析了结构优化下的合成成本和器件稳定性等关键问题。本文先以课题组开发优化的IPT非对称核为基础框架,利用环戊二烯桥将DTP和硒酚单元稠合至苯环的两侧,开发了新型的给电能力更强的七元非对称稠环核DTPPSe。为了获得能级合适的窄带隙受体,我们在DTPPSe上进行端基调控设计合成了三个非对称稠环受体(即DTPPSe-IC、DTPPSe-2F和DTPPSe-4F)。相对于非氟代的DTPPSe-IC,氟代的DTPPSe-2F和DTPPSe-4F表现出红移的吸收和显著加深的能级。当与PBDB-T共混时,基于PBDB-T:DTPPSe-2F的共混膜显示出更加优异的相分离形貌、边界清晰的纤维状电荷传输网络以及更加紧密的π-π堆积距离,因此相应的器件获得了13.76%的最高PCE和0.56 e V的低能量损失(Eloss)。此次工作证明了单氟代端基可以有效调控稠环受体的吸收和能级,从而获得高性能的窄带隙受体。紧接着,为了进一步优化IPT非对称核,首次探索将N-功能化的二维侧链用于非对称受体的设计中,并合成了三个非对称稠环受体IPT2F-Th、IPT2F-Ph和IPT2F-TT。由于和相邻己基苯之间存在空间位阻,所以二维侧链与非对称骨架之间形成了一定的二面角。这种偏转限制了二维侧链和骨架平面的共轭,使得三个受体具有相似的能级和溶液吸收。然而,不同的二维侧链对分子间的堆积方式以及共混膜形貌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基于PBDB-T:IPT2F-TT的共混膜表现出更高的载流子迁移率、有序的纤维状相分离以及更加合适的π-π堆积距离,所以相应的器件获得了14.02%的PCE和75.06%的填充因子(FF),明显优于其他两个器件。此外,在热老化或光老化100小时后,最优化的PBDB-T:IPT2F-TT器件依旧可以保持12%以上的PCE,显示出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该工作表明己基并噻吩要优于其他两个二维侧链,且N-功能化二维侧链是一种可以同时提升器件性能和稳定性的有效策略。随后,在效率快速增长的背景下,面对器件效率和材料合成成本之间的矛盾,我们将非对称核IPT进行了裁剪。利用当前最经典的三个分子框架结构,以DTP为基础构建单元,分别设计合成了三个非稠环受体DBT-4F(A-D1-D-D2-A型)、DBD-4F(A-D1-D-D1-A型)以及DBTD-4F(A-D1-A1-D1-A型)。理论计算表明,非对称的DBT-4F具有比其它两个对称非稠环受体更加平面的骨架,这有利于分子间π-π堆积和电荷传输。因此DBT-4F与PBDB-T共混的器件具有更有效的光子收集、更高且更平衡的电荷传输以及更少的电荷复合,相应器件也获得了12.14%的最高PCE。而基于DBD-4F和DBTD-4F器件较差的效率主要体现在其较低的JSC和FF上,这可能是它们的共混膜中分布着大范围的边界不清晰的相分离区域所致。DBT-4F的成功设计说明了DTP构建单元可以用于高性能非稠环受体的开发,而非对称的A-D1-D-D2-A框架结构更适合基于DTP的非稠环受体。最后,将成功探索的非稠环受体DBT-4F端基上的氟原子替换为化学上更廉价的氯原子,从而进一步增强分子内的电荷转移(ICT)和收窄带隙。通过调整中间苯上的烷氧基侧链以平衡氯代端基带来的溶解性和结晶性等性质变化,设计合成了三个氯代非稠环受体DBT-EH、DBT-BO和DBT-HD。结果发现,侧链的调控使得非稠环受体的带隙发生了变化,也让中间苯与两侧单元间呈现出21-25°的二面角。形貌研究表明,2-己基癸基取代的DBT-HD与PBDB-T混合得更好,它们的共混膜表现出纤维状的相分离形貌和优异的π-π堆积,因此基于PBDB-T:DBT-HD的器件获得了13.57%的高PCE和73.39%的高FF。该工作获得了当时最佳的氯代非稠环受体DBT-HD,表明DBT非对称非稠环核可以通过合理的分子优化策略来开发成本效益好的非稠环受体。
其他文献
<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问题是历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有"好问题成就好课堂"的说法。随着历史学科教育走进核心素养时代,教学问题又被赋予教学内容整合平台的功能,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笔者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隋朝的兴起与灭亡"一课为例进行内容整合尝试。
期刊
化石能源燃烧排放出的氮氧化物(NOx)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燃煤电厂的排烟温度较高(320–400℃),适合安装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装置,NOx达到超低排放标准。但是,以钢铁和焦化等行业为代表的工业锅炉因烟气温度大多在150℃以下,且具有产业分布广、污染物排放量大等特点,在NOx治理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臭氧(O3)氧化技术作为NOx处理的适用技术已有工业应用案例,但是在应用中出现耗能高、氧化
学位
含氟化合物在医药、生物化学以及材料科学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在新药开发合成中引入含氟官能团成为了一种常见有效的手段,所以开发简单实用引入含氟基团到有机骨架的方法是化学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三氟甲基亚磺酸钠和三氟甲基磺酰氯都是市售的氟化试剂,已经被广泛用于各种氟烷基化反应中,具有成本低廉、易于储存使用的优点,开发其在氟烷基化反应中的新用途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而且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本论文中主要研
学位
可溶液加工的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具有柔性、重量轻、半透明等突出优点。在稠环电子受体(FREAs)的飞速发展下,以聚合物给体和FREAs共混作为活性层的二元OSCs的光电转换效率(PCE)被不断刷新。有机半导体材料光子俘获能力和光子俘获范围较窄,限制了二元OSCs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在二元主体系中引入和(给体或受体材料)吸收互补能级合适的第三组分,被证明是一种有效来拓宽二元活性层的光子捕获范围的
学位
印刷传感器是利用印刷电子技术将导电墨水直接在基板上沉积图案或电路而形成的传感器,具有低成本、易操作、可大规模生产等优点,在飞机结构健康监测等领域极具应用潜力。本文首先按照导电颗粒的分类标准,分别介绍了金属、碳系、聚合物三类导电墨水。随后详细介绍了制造印刷传感器的三大技术:喷墨打印、丝网印刷及增材制造。同时,本文还回顾了目前印刷传感器在飞机结构健康监测上的三类主要应用,包括应力/应变传感器、损伤传感
期刊
目的 探讨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2月对13例下肢大面积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手术进行修复,创面缺损面积为8.0 cm×5.0 cm~20.0 cm×17.0 cm,皮瓣切取面积6.0 cm×9.0 cm~18.0 cm×21.0 cm;皮瓣供区均直接分层缝合。术后观察创面闭合、皮瓣成活与供区愈合情况,定期随访皮瓣
期刊
本文利用较为简单的有机反应成功合成出多种新型AIE荧光分子,并在离子检测、细胞成像、爆炸物识别、抗生素检测、潜指纹成像等多领域进行研究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维生素E衍生物的AIE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在Fe3+特异性检测的应用本工作以维生素E琥珀酸酯和1-氨基芘为原料,通过两者形成的酰胺键合成出新型探针分子VESA。多种表征手段证明VESA具有显著的AIE特性,在溶液中聚集状态下发出蓝绿色
学位
纳米铝热剂,又称超级铝热剂,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新型纳米含能材料,具有高体积能量密度,质量能量密度与TNT等炸药相当,具备在一定外界刺激作用下快速释能的特性,在微机电系统、微点火与快速起爆、新材料加工和反应性焊接等多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纳米铝热剂体系配方和结构改性、性能优化以及应用性研究等方面,对复合体系的反应机理,尤其是对点火完成后反应传播机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
学位
近年来,时间调制阵列(Time modulated array,TMA)在信号处理领域备受关注。相比于传统相控阵,TMA采用射频开关而非移相器,通过对射频开关周期性调制从而实现波束形成,且采用单通道输出,配合滤波器提取谐波信号。TMA相比于相控阵具有更为简洁的硬件结构,通过设计开关时间序列便可实现方向图综合或波束形成。由于射频开关的周期性调制,TMA会产生一系列谐波波束,从而可以在不同的方向传输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