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甘草药对最佳极性部位的筛选及工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no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手段,研究白芍甘草药对不同极性部位的含量,白芍甘草药对四个极性部位对小鼠离体子宫及对痛经模型大鼠血清和子宫中MDA、SOD、GSH-PX、ROS、NO、PGE2、PGF2α的影响,优选出白芍甘草药对最佳极性部位,优化最佳极性部位的提取工艺,进行组织分布学研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白芍甘草药对提供科学的、合理的和必要的参考。材料与方法:1采用高效液相波长切换法,分别对白芍甘草药对石油醚极性部位、乙酸乙酯极性部位、乙醇极性部位和水极性部位中的芍药苷含量、芍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使用细胞培养,激酶抑制物处理,结合质粒转染,流式细胞术和免疫印迹分析实验方法,探讨了当归龙荟丸有效成分靛玉红-3-单肟对巨核细胞系细胞Dami增殖、凋亡和多倍体化的影响,以及S6K1 C-末端自抑制假底物结构域和疏水基序、MAPK和Akt在SP600125诱导巨核细胞白血病系多倍体化方面所起的作用,以期明确靛玉红-3-单肟治疗巨核细胞白血病和S6K1作为巨核细胞白血病药物筛选靶点的可行性
学位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雌激素受体表达不同状态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ER+)与MDA-MB-231(ER-)的增殖与凋亡的影响,为复方苦参注射液应用于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ER+)与MDA-MB-231(ER-)细胞,应用终浓度为0.4mg/ml的复方苦参注射液分别处理两种细胞48h,并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以及应用终浓度为2umol/L的多西他
学位
目的:(1)通过电泳方法分析比较梅花鹿、马鹿、驯鹿、新西兰红鹿四种鹿茸的水溶性蛋白质差异,为鹿茸的免疫鉴定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利用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提取梅花鹿鹿茸中的目的蛋白;(3)以梅花鹿鹿茸特异蛋白为抗原制备多克隆抗体;(4)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制成可以快速检验梅花鹿鹿茸真伪的检测试剂盒。材料与方法:(1)材料:实验材料鹿茸均采购于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其中梅花鹿及马鹿各规格饮片由西丰县
学位
目的:通过研究齿叶白鹃梅叶水提液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体质量及血糖血脂的影响,明确其降糖调脂的作用;通过研究齿叶白鹃梅叶水提液对2型糖尿病大鼠JNK信号通路JNK、AKT、PDX-1、IRS-1 m RNA表达的影响,阐明齿叶白鹃梅降糖作用与JNK信号通路的关系;通过建立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齿叶白鹃梅叶水提液及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黄酮单体对Caco-2细胞模型上α-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从另一角
学位
目的:通过增液汤干预干眼模型大鼠后,对大鼠的泪液分泌量、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角膜组织病理及血清IL-4、IFN-γ含量的检测,进而评价增液汤对干眼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增液汤对干眼模型大鼠Th1/Th2平衡的影响。材料与方法:30只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称重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10只),模型组(20只)。模型组经皮下注射4㎎·ml-1氢溴酸东莨菪碱(8时、
学位
目的:探讨中药覆盆子粗提物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的保护作用,研究其在过氧化氢(H202)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中对凋亡因子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情况,对覆盆子粗提物的有效组分进行筛选,为中药覆盆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主要仪器与试剂:SW-CJ-1F洁净工作台(中国江苏苏净集团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Forma 3111
学位
目的:本课题选择商品药材马鹿茸的生长因子-活性多肽进行研究。分别通过水提取乙醇沉淀的现代提取技术,Tricine-SDS-PAGE电泳分析鉴定技术、超滤膜及纳滤膜的膜分离纯化技术及氨基酸柱前衍生化的含量测定技术对马鹿茸多肽进行生物特性研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马鹿茸多肽的性质提供实验基础和参考方向。材料与方法:1.本实验采用水作为溶剂超声提取与乙醇沉淀相结合的方法,以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的马鹿茸多肽含量为
学位
目的本研究课题是国家“中药复方多组分配伍筛选集成化微流控芯片的构建及新药筛选”“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编号:2013ZX09507005-005)以及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项目编号:L201605)的一部分。本文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探讨荆芥黄酮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分析荆芥黄酮组分的组成及配伍规律,并初步阐明荆芥黄酮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作用机制。为以药理药效为导向的质量控制模
学位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MT)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进一步探讨OMT的镇痛作用机制与高电压依赖性钙通道(HVDCCs)辅助亚基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1.采用部分结扎坐骨神经法(PSNL)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PSNL小鼠。2.利用von-Frey纤毛刺激法检测假手术Sham组、PSNL模型组、OMT给药组的机械缩足反应痛阈值ED_(50),利用Cat Walk步态分析比较各组小鼠的坐骨神经功
学位
目的:研究癫痫清颗粒对侧脑室注射Aβ_(1-42)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和Aβ产生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材料与方法:选取8周龄的昆明种小鼠(18-22 g),按体重随机分为六组,分别是假手术组,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1.3 mg/kg对照组,癫痫清颗粒12.48 g/kg、6.24 g/kg、3.12 g/kg剂量组。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向各组小鼠侧脑室一次性注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