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砂压裂液颗粒群碰撞破碎及管道耦合振动的数值分析方法研究

来源 :东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aemon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能源需求与日俱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采难于满足,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必将成为油气供给的主要方式。而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难度大,需要采用人工改造储层、水力压裂等针对性的开采技术。在水力压裂技术应用时,地面高压管汇及井筒内的携砂压裂液属于高雷诺数的固液两相非牛顿流体,压裂车组的非均匀供液、地层裂缝压力变化、局部流道结构变化产生的湍流流动、砂粒碰撞和堆积等,均会引起管道内流体压力波动,导致管道异常振动,造成管道局部开裂和连接螺纹刺扣、部分工具冲蚀和断裂失效,以及砂粒冲磨和破碎等。因此,携砂压裂液的颗粒群碰撞破碎及管道耦合振动的数值分析方法研究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前景,涉及到流体动力学、颗粒运动学以及管道结构动力学的耦合求解,属于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问题,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可为输流管道、高压管汇的两相流诱导振动控制提供理论支撑。搭建了室内固液两相流与管道耦合振动实验系统。实验研究了变径管直径比、变径长度、流体流速、砂比对管道振动的影响,得到了固液两相流与变径管道耦合振动结果,为携砂压裂液两相流与管道耦合振动数值分析方法提供实验验证。建立了携砂压裂液两相流耦合动力学数值分析方法。采用中心差分法建立时域离散的颗粒运动轨迹方程,引入插值函数,对动量定理求解颗粒碰撞前、后速度进行加权平均;通过速度收敛准则,修正初值速度并自动调整迭代求解次数;采用弹性理论计算颗粒碰撞力,根据法向和切向应力,提出了颗粒碰撞破碎准则,使所建颗粒碰撞模型的数值计算耗时不依赖计算步长。以目标颗粒运动轨迹作为搜索网格对角线,形成可变的空间搜索网格体,创建碰撞搜索列表;沿颗粒运行轨迹进行逆向碰撞搜索,使所建颗粒碰撞搜索算法的计算精度、效率不受计算时间步长影响。根据流体与颗粒耦合物理参数传递方式,创建颗粒与流体耦合收敛条件;对局部不收敛区域,划分子计算域;通过子计算域启动判定条件,自动选择求解区域,并修正耦合计算时间步长,使所建流体与颗粒耦合数值分析方法求解规模得以控制。通过两颗粒、多颗粒碰撞算例,验证颗粒碰撞搜索的逆向迭代算法准确性与高效性;通过有限流体内单颗粒沉降算例和颗粒跟随算例,验证分域求解算法的准确性、高效性;通过支撑剂破碎算例,验证颗粒破碎准则的准确性。建立了携砂压裂液两相流与管道耦合振动数值分析方法。考虑颗粒的碰撞、破碎以及流体流场变化对管道振动的相互影响,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管道动力学求解,给出携砂压裂液两相流与管道耦合振动的参数传递和收敛条件,提出了两相流与管道耦合的数值求解算法。通过对室内固液两相流与管道耦合振动实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流体流速越高、颗粒砂比越大、变径管变径长度越大、变径比越小,管道振动加速度幅值越大,竖直方向略大于水平方向,振动频率在7.9Hz至14.5Hz之间,管道振动加速度幅值与振动频率其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小于15.0%。采用携砂压裂液两相流与管道耦合振动的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流动参数和结构参数变化对管道入口、中间、出口位置处振动幅值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对变径管道振动幅值影响从大到小的排序为流速、直径比、变径长度、砂比,直管道为流速、管道外径、砂比、粒径,弯管道为流速、流体粘度、砂比、粒径。
其他文献
工业物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IIoT)场景利用大量通信及工业设备的交互协同实现各类工业自动化应用,其下的信道具有多频段、强反射、密集散射、移动遮挡等特点。准确建立可表征上述特点的路径损耗模型存在巨大挑战,它是构建该场景下可靠无线通信链路的关键。本文基于射线追踪结果,利用统计方法对IIoT场景下复杂信道的路径损耗模型进行建模与研究.首先,提出适用于多频段的
伴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社会群体的消费结构开始发生改变,居民对休闲观光的需求开始逐步增加。各地区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开始对产业结构进行融合和调整,对农村地区的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在这一背景之下诞生了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休闲农业。休闲农业的产生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提升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烟台福山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业文化和资源,进行休闲农业项目的发展和
传感器可以感知周围的信息并将其转换为所需的信号形式,为我们提供有关周围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信息。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中,能够将压力变化转换为电子信号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在个人健康监测、疾病诊断、人体运动检测和智能电子皮肤等方面的各种潜在应用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然而,制备具有高柔韧性、轻质、透气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优异传感性能的压力传感器,用于舒适、全面的人体生理运动监测,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迫切
在"移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iPad移动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正以资源丰富性、操作便捷性等优势走入中学地理课堂。在地理核心素养指导下,基于湘教版教材中"中国的气候"一课,以iPad移动终端为平台,运用MeateoEarth、XMind、Paper、Office等教学软件,探索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整合的路径。
文章基于共享空间理念,对中国老城区生活性街区展开研究,分析总结街区发展的状况与问题,如功能布局不合理、交通拥堵、交往无活力等,确立街道更新目标,并结合国内外优秀实践经验,从功能更新、交往需求、空间文脉三个层面进一步探讨基于共享理念的生活性街道更新策略和设计方法。文章提出街道空间的功能布局,增加生活服务设施;创造人车共享的交通空间、营造健康的慢行空间;提升公共空间的交流功能,唤醒空间活力;提炼历史文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立德树人成果是检验高校各项工作开展情况的根本准则。不断探索课程思政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和路径是当今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应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实现课程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以学科竞赛为契机,从作品选题、团队组建到商业计划书撰写,全过程加强学生的品德修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科研项目孵化基地为平台,实现理论指导与创新实践的有机统一;以打
上世纪八十年代,依据我国国情和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之后开始广泛实行。2017年,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也进一步表明了我国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享誉世界的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他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与我国素质教育的目的和核心素养的要求是一致的。学生学业评价在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新课改指出“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单单只看卷面分数,提出要建立能够使学生各项素质都得以发展的评价
计算成像是融合光学硬件、图像传感器和算法软件于一体的新一代成像技术,突破了传统成像技术信息获取深度(高动态范围、低照度)、广度(光谱、光场、3维)的瓶颈。本文以计算成像的新设计方法、新算法和应用场景为主线,通过综合国内外文献和相关报道来梳理该领域的主要进展。从端到端光学算法联合设计、高动态范围成像、光场成像、光谱成像、无透镜成像、低照度成像、3维成像和计算摄影等研究方向,重点论述计算成像领域的发展
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群文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时围绕主题,通过课内阅读材料统整建构,课内外阅读素材融合衔接,课外阅读资源主题渗透路径,拓展学生阅读面,提升阅读素养。本文以人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PEP7 Unit5 What does he do?为例,具体阐述教师以教材中的阅读文本为参照,采用一篇带多篇的方式,选取开发、融合课内外阅读资源,展开同步阅读,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机会,增加学生阅读储
在向智能化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小型化、便携化以及集成化的柔性电子产品大量涌现。传感器作为电子产品最核心的元件需要具备良好的柔韧性、灵敏度、工作稳定性、质轻等特点。其中,应力/应变传感器是一类能将机械形变或压力转化为电信号的物理传感器,传统的应力/应变传感器因缺乏柔韧性、可穿戴性以及多功能等性质而逐渐失去在柔性电子产品市场的竞争力。此外,将传感器应用于可穿戴电子领域时,电池不足以为其长期运行提供足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