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ies on Production and regulation of the Inulinase by Aspergillus niger Ur-2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黑曲霉Uγ-2菊粉酶的产生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初期产酶速率较快,pH下降速度快。在发酵进行到96~120h期间,出现产酶的迟缓期,此时发酵液的pH为4.38~4.22;以后菊粉酶活力明显上升。在192h菊粉酶活力达到最高值,发酵液pH降到最低点(3.54)。在发酵进程中,发酵液可溶性蛋白出现2个高峰,与菊粉酶活力变化曲线比较,表明在72h出现的第一高峰主要是杂蛋白;在192h出现的第二高峰主要表现菊粉酶的产生。与生物量的变化曲线比较,尽管在发酵初期产酶速率较快,但菊粉酶在发酵液中大量积累出现在120h后(对数增长期的后期)。 本研究通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方法,研究了细胞外菊粉酶、细胞内菊粉酶和细胞壁菊粉酶酶组分的构成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三部分菊粉酶在酶组分构成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并且细胞内无细胞外菊粉酶组分,因此可推测出细胞外菊粉酶的分泌方式为同转译分泌;细胞外菊粉酶各组分合成之后同时分泌出来。在不同发酵时期测定细胞外、细胞内和细胞壁菊粉酶活力研究酶活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细胞外菊粉酶活力在发酵192h后达到最高值,细胞外菊粉酶的合成与细胞生长同步进行,属于延续合成型的酶。在发酵24~48h之间,细胞内菊粉酶活力下降较快,48~120h胞内酶活力降低缓慢,120h后细胞内菊粉酶活力变化不大。而细胞壁菊粉酶24h酶活力最高,24~48h酶活力急剧下降,48h以后酶活力基本保持不变。 研究了环境因素对菊粉酶合成和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菊粉对细胞外菊粉酶的合成有一定的诱导性,菊粉降解产物果糖和葡萄糖对细胞外菊粉酶的合成无抑制作用,通过流加葡萄糖的方法可以提高酶活力20.91U。添加吐温80未提高细胞外菊粉酶的产量;在培养基中加入玻璃珠破坏菌丝球的形成降低了菊粉酶活力;加入脱壁酶促进酶产生,酶活力提高了30.72U。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赤霉素分子(Gibberellins,GAs)作为二萜类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GA的生物合成与代谢与GA在植物体内的信号转导密切相关,并且与体内其它激素的信号相互整合,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植物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应答。本实验室前期对水稻ELONGATED UPPERMOST INTERNODE(EUI)的功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表明EUI编码
本研究利用PCR-RFLP方法鉴定并证明苏云金杆菌Bt4菌株含有cry9基因,以Bt4的质粒为模板,利用全长引物F9EA /R9EA进行PCR扩增,得到全长cry9E基因。将目的片段插入到表达载体pET21b,得到大肠杆菌重组表达质粒pETcry9Ea。经测序和Blastn比对分析,证明克隆的基因为cry9Ea基因,提交GenBank登记,登录号为FJ380927。该基因读码框为3453个碱基,编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在其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由黄豆苷原、染料木素和黄豆黄素组成。它被机体吸收以后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类雌激素效应,具有防治癌症、降低血脂、抗氧化、预防骨质疏松和改善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等多种生理功能。大豆异黄酮在胃肠道微生物菌群作用下可被转化为各种不同代谢产物,如二氢黄豆苷原(DHD)、雌马酚(Equol)和去氧甲基安哥拉紫檀素(O-Dma)等。最新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代谢产
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是一株从马铃薯疮痂病自然衰退土壤中分离的生防菌,能够产生多种脂溶性抗生素,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抑制作用。根据“链霉菌线性质粒5’末端都结合有共价蛋白”这一性质,通过改进琼脂糖包埋块制作方法,发明了一项高效快速检测链霉菌质粒种类和构型的技术,即“包埋块二次处理法”,并检测出了Men-myco-93-63中存在两种内源线性质粒。双向电泳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推测质
目的:探索替加环素对患者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收集整理关于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个案报道,统计分析患者基本信息、基础疾病、替加环素使用时间、低维蛋白原血症发生时间及转归等信息,并利用Naranjo’s评估表判断其不良反应的关联性。结果:共检索15例个案报道,Naranjo’s评分多为“很可能”,
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 LT)是肠产毒性大肠杆(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分泌的一种热不稳定肠毒素,LT是由一个具有毒性的A亚单位(LTA)和形成环状的五个能够与神经节苷脂GM1结合而粘附于真核细胞膜上的B亚单位(LTB)组成。能引起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水样腹泻。LT除具有毒性外,还能够有效的启动局部及
病毒性传染病是困扰我国养猪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每年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猪死亡和生产效率低下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由机体细胞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糖蛋白,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活性及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其中又以α-干扰素的广谱抗病毒作用最为显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猪α-干扰素对猪病毒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
目的通过对1例静脉使用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病例进行分析,为临床对该现象的识别及处置提供借鉴和帮助。方法根据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可能因素,分析其与替加环素的相关性,并讨论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危险因素与处置。结果该例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替加环素的使用存在合理的时间相关性,且排除其他疾病因素,考虑该纤维蛋白原降低为替加环素引起的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结论临床在使用替加环素过程中
笔者对森林草原交错带的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包括群落结构、群落的时间动态、垂直结构、营养层次、群落多样性、群落相似性以及各类群之间的生态位等方面。结果如下: 1 通过对不同生境中节肢动物群落的调查得出,在森林带和森林草甸区中,针阔混交林明显大于单纯林,在草甸草原区中,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丰富,数量较多,其中天敌类群占优势。 2 从不同营养层次上分析可知,森林带物种数均大于森林
大肠杆菌是最常用的外源蛋白表达宿主,它以其遗传背景清楚,便于操作和成本低廉而在基因工程中广泛使用。但是在基因工程的实践中,大量表达的外源蛋白往往容易聚集成难溶的包涵体。这就需要复杂的变性复性过程,使其从无活性的聚集体状态恢复成为天然构象状态。同时人们发现在极端渗透压环境中,细菌能够通过摄取或者合成有限的几种所谓的相容性溶质(compatible solute)而保护自己。利用这一特性,可以使用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