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轨卫星通信系统频谱兼容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eo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通信需求地不断增长,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各国和商业公司也纷纷加入到低轨卫星建设的浪潮中。然而卫星数量的增加使得频率和轨道资源变得非常拥挤。合理和高效利用频谱资源有助于推动低轨卫星系统可持续的建设和发展。为实现频谱轨道资源的高效利用,须研究大规模低轨卫星星座系统与其他无线电系统之间的干扰机制,基于系统间的干扰特性并制定相应的干扰规避策略。宽带低轨通信卫星广泛采用Ku、Ka和Q\V等频段。这些频段也适用于其他通信业务,例如地面通信业务、静止轨道卫星固定和卫星广播业务等。为了不对已有的通信系统造成有害干扰,宽带低轨通信卫星需采取相应的干扰规避措施。除了考虑同频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非对地静止轨道(NGSO)卫星系统还需要考虑与邻频系统之间的频谱共存。例如射电天文业务(RAS),其频率包括Ku频段的10.6~10.7GHz以及Q\V频段的42.5~43.5GHz,并且与NGSO卫星固定业务的频段相邻。由于射电天文系统对有害干扰的约束非常苛刻,低轨通信卫星系统设计需要考虑与RAS之间的频谱共存。为了解决低轨卫星通信系统频谱兼容性的挑战,这里探索了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与静止轨道(GSO)卫星系统之间、低轨卫星系统之间以及低轨卫星系统与射电天文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与GSO卫星系统之间的兼容性挑战在于干扰规避策略的设计。ITU RS.1503建议书已经规定了低轨卫星系统对GSO卫星系统的干扰评估方法,并且卫星操作者可以通过ITU所提供的GIBC干扰仿真模块来验证低轨卫星系统是否对GSO卫星系统产生有害干扰。规避低轨卫星系统对GSO卫星系统的干扰常用策略包括空间隔离、功率控制以及波束成形等方法。渐进倾斜是由One Web公司提出的一种基于空间隔离的干扰规避技术,旨在保证低轨卫星与GSO卫星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角度隔离,从而规避有害干扰。除了规避干扰,低轨卫星星座系统的无缝覆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渐进倾斜策略的设计需在满足空间隔离和无缝覆盖的约束下尽可能地降低对低轨卫星通信容量的影响。基于对干扰特性的研究,下行最差干扰事件发生时,低轨卫星、GSO卫星以及GSO卫星系统地球站三点共线。为了满足共线干扰和无缝覆盖条件,我们建立了一个带约束的系统容量最大化的优化问题。通过对优化问题进行离散化,我们提出了一种结合暴力搜索和遗传算法的求解方案。根据仿真结果,该方案满足约束的条件下能够对卫星系统的通信容量进行最大化。低轨卫星系统之间的频谱兼容性挑战包括对有害干扰的评估以及干扰规避策略的研究。对于低轨卫星系统之间的干扰,目前国际上并没有公认的干扰评估指标以及工具。本文对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之间的干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时变特性是低轨卫星系统之间干扰的主要特征之一。当干扰卫星、被干扰卫星以及相关地球站的位置三点共线时,干扰最为强烈并且持续时间较短。为了评估低轨卫星系统之间的干扰,我们对干扰场景进行提炼并提出了相应的干扰分析模型。首先我们对干扰进行分类,并通过随机几何对被干扰卫星系统信干噪比进行理论分析。此外NGSO卫星可能采用复杂的选星方式,这使得干扰的理论分析变得非常困难。因此,我们对低轨卫星系统之间的干扰建立仿真模型,该模型能够支持干扰规避策略、波束调度策略以及干扰场景的输入。最后为了对有害干扰进行评估,我们采用的干扰评估指标包括可用性,通信容量恶化程度以及频谱效率的恶化程度等指标。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与RAS之间频谱兼容性的挑战包括对干扰的评估以及干扰规避策略的设计。为了评估低轨卫星系统对RAS的干扰,根据ITU的规定和建议,我们开发了一个干扰分析和仿真框架。该框架可以仿真单个NGSO卫星星座的对射电望远镜的干扰,也可以分析多个NGSO卫星系统产生的集总干扰。通过输入卫星系统参数,包括星座配置、用户分布和波束调度策略,该框架能够预测不同纬度和观测方向下射电望远镜所受干扰的分布。仿真结果可以用来指导干扰规避策略的制定。本文主要围绕着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频谱兼容性研究展开,为低轨卫星星座系统设计提供输入。为实现频率和轨道资源的高效地利用,需要对频谱使用加以约束以保证不同通信系统之间的和谐共存。根据频率划分,与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存在干扰的系统包括静止轨道卫星系统、地面通信系统以及射电天文等系统。研究低轨卫星系统相关的干扰,对实现可持续的频谱资源利用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锂金属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Li-ion)、锂硫电池(Li-S)和其他以锂金属作为负极的高能量密度电池,其凭借超高理论容量(~3860 m Ah g-1)和低氧化还原电位(-3.04 V vs.),在电化学领域一跃成为研究热点。然而,锂金属电池固有的锂枝晶和锂离子快速传导难题阻碍其进一步发展,其中Li-S电池还面临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隔膜作为电池的关键部件,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切入点。碳纳米纤
学位
近年来,便携可充电设备的大量需求促进了储能器件的高速发展。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LIBs)由于有机电解质易燃、成本增长和锂资源匮乏阻碍了其进一步大规模应用。水系锌离子电池(ZIBs)因高安全性、成本低廉和环境友好备受关注,对其正极结构进行设计以提高比容量和循环寿命成为当前ZIBs领域研究的热点。碳纳米纤维膜(CNFs)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高的长径比、易于调节的结构和性能、可量产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电化学
学位
随着卫星技术的日趋成熟,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提高,卫星互联网将会提供更加普适的用户接入服务。由于卫星星座具全球覆盖的能力以及周期性轮巡的轨道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信息互联网,将会进一步推动全球信息便捷高效传输,进一步拉近全球用户的沟通距离,同时,卫星互联网也为我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实现卫星互联网的实施与建立,本文从卫星网络的三个维度关键问题进行梳理研究,包括
学位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的加速,有机和无机污染物排放日益增多,造成了淡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废水净化变得尤为重要。工业废水中的部分污染物可通过物理、生物降解等手段除去,但染料、酚类、药物等有机污染物,由于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难以通过生物降解消除。高级氧化工艺(AOPs)具有矿化率高、氧化反应速率快等优点,成为处理有机废水的理想方法。基于亚铁离子催化作用的芬顿试剂(Fe2+/H2O2)作为其中一种高级氧化
学位
和有源定位相比,无源定位自身不发射信号,通过对目标辐射源信号进行截获测量来进行定位。由于其具有隐蔽性好、作用距离远、反隐身能力强及采购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无源定位在电子对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无源定位系统主要的辐射源对象,雷达系统正在不断优化提升,雷达的信号形式、信号处理技术、应用场景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新体制雷达的出现使得电磁环境变得日益复杂,这些都给无源定位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学位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识别算法拥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如何实现在轨快速高效的可见光遥感图像目标识别,增强时效性,提高星地通信带宽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受运算资源限制和空间环境的影响,深度学习目标识别算法在轨应用面临很多新的挑战。论文从算法设计、软件实现和在轨验证平台三个方面,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可见光遥感图像在轨目标识别技术开展研究,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面向遥感载荷原始数据的目标识别算法研
学位
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它的工业品贯穿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民生产生活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石油的需求量非常巨大,但我国大部分石油都依靠进口,供需不平衡导致石油资源成为影响国家战略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EOR)迫在眉睫,化学驱采油技术在众多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技术中发挥了显著的成效,其中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较好修饰改善
学位
红外探测器具备全天时、全天候、不受天气影响等特点,被广泛使用在空间探测、战略预警等领域。复杂背景下髙效、鲁棒、可靠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能够提高我国红外预警能力、反导能力以及在未来战争中的制空能力,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由于红外图像成像距离远,分辨率低,缺乏细节和纹理信息,目标所在背景复杂,易淹没在背景中,因此需要进行红外目标识别与检测技术研究。待测目标与红外传感器距离较远,目标所
学位
柔性生物传感器在人体健康监测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而能够连续监测和量化汗液中的钠离子、钾离子、葡萄糖、乳酸、p H值、重金属离子等生物标志物浓度的柔性传感器是智能服装的核心部件。本文以碳纤维(CF)为基底,通过恒电流沉积的方法分别在碳纤维表面沉积聚苯胺(PANI)和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并在后者表面涂覆钠离子选择膜,制备出柔性p H值和钠离子溶液传感器,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
学位
弱信号探测对大口径和高收纳率的星载天线的需求愈加迫切,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作为目前角分辨率最高的射电观测技术,需要更大口径星载天线来构建空间VLBI,使基线长度远超地球尺寸,从而获得极高角分辨率,实现更远和更精细的宇宙射电源探测和研究。然而,一方面,现有火箭运载能力限制了卫星的重量和体积,增加了卫星的设计和制造难度;另一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