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床气化炉内多相反应流动及煤气化系统的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_h05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流床气化炉内多相反应流动规律和气化系统的过程模拟是气化炉和气化装置设计的基础。本文对气流床气化炉内的单相流动、多相流动和湍流反应流动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同时对气流床煤气化过程系统进行了模拟与分析。 气流床气化炉内流动和反应规律研究对常见气流床气化炉(炉体直径相同)内气体停留时间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短停留时间部分的物流(如小于1秒),多喷嘴对置气化炉明显小于其它气化炉炉型。 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式气流床气化炉内颗粒停留时间的测量方法并建立实验装置。实验表明颗粒停留时间规律不同于气相。对多喷嘴对置气化炉,喷嘴气速增大,颗粒平均停留时间增大;颗粒粒径越小,颗粒平均停留时间越长。对多喷嘴对置气化炉与单喷嘴顶置气化炉,二者颗粒平均停留时间基本相等,但颗粒最短停留时间前者约是后者的3倍。气相和颗粒停留时间规律均表明多喷嘴对置气化炉有更好的气化性能。 分别对气化炉内气相(冷态)、气固两相(冷态)、均相湍流反应流和多相湍流反应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多喷嘴对置气化炉,颗粒在撞击区富集;气流速度越大,颗粒的分散度越高。以多喷嘴对置粉煤中试气化炉和Texaco水煤浆气化炉为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气化炉出口温度和气体组成与工程数据基本吻合,说明了气化模型的可靠性。 对多喷嘴对置粉煤气化炉,在氧煤比可行操作范围内,撞击流股的温度在1800~2000K,氧煤比每升高0.01Nm3/kg煤,气化温度大约升高30~40℃;当“喷嘴上部空间总高度/气化炉直径”从1.67降为1.11时,气化炉封头内向上撞击流股的速度约增大50%,气化炉拱顶温度从1511K上升到1573K,增加~60℃。喷嘴上部空间高度对多喷嘴对置气化炉拱顶内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的影响得到了实际工业装置耐火砖寿命的验证。 气流床气化系统过程研究基于Aspen Plus软件建立了多喷嘴对置式气流床煤气化过程的系统数学模型,得到了Cl-、NH4+等离子液相浓度分布等详细信息。对物性模型,气化炉采用PR-BM模型,对含有气体的设备采用ELECNRTL+Henry模型,对液固两相的设备采用STEAMNBS模型。多喷嘴对置粉煤气化中试炉和多喷嘴对置水煤浆气化示范装置的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或装置运行数据基本吻合。 以制备100,000Nm3/h H2为基准,以山东北宿煤和贵州煤,分别采用(Ⅰ)水煤浆气化、(Ⅱ)粉煤气化(激冷)、(Ⅲ)粉煤气化(废锅)流程以及后续变换工序对煤制氢的能耗进行了分析。水煤浆气化的冷煤气效率较粉煤气化低7~9个百分点,总热效率低2~5个百分点; 对粉煤气化,山东北宿煤的冷煤气效率和总热效率均高于贵州煤~2个百分点。研究表明煤质和气化工艺对煤制氢的能耗影响显著。通过对气化炉及其工艺的模拟分析,提出了固态排灰气流床气化技术、水部分激冷技术以及煤基直接还原炼铁工艺,模拟表明在技术和能耗上都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1.安全齐穗期是安排各品种播栽期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应用江苏由北至南4个代表性地点(赣榆、淮安、扬州和吴县)近50年(1958~2007)5 ~ 10月逐日日平均温度资料,根据生产上常用的耐寒性较弱和较强的粳稻安全齐穗期的温度指标,得出了近50年及其前25年和后25年4地点两类粳稻保证率为50%、80%和90%的安全齐穗日期,后25年各地的安全齐穗日期较前25年普遍延迟,延迟的幅度在3~4天;后25
低聚表面活性剂是指通过联接基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统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其头基或接近头基的位置以化学键联接而成的一类特殊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其表达通式为m-s-m·2X-或m-s-
汽油中掺入乙醇可以提高汽油辛烷值、改进燃烧性能、降低汽车尾气中PM2.5的含量,缓解尾气引起的大气污染。甲醇与合成气制乙醇具有中间步骤少的优点,研究甲醇与合成气制乙醇工
本文对α-烯烃的应用及生产工艺进行了阐述。国外生产方法主要是乙烯齐聚法,国内主要是石蜡裂解法。由于我国的石蜡资源丰富,并且石蜡裂解制α-烯烃生产成本低,在价格上与乙烯齐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湿法磷酸副产氟硅酸(H_2SiF_6)中的氟和硅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的新方法。首先,以磷酸副产氟硅酸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氨水为碱源,通过不同的水浴加热时间和水浴加热温度来合成含钛硅基介孔分子筛。然后对合成的介孔分子筛后的含氟滤液进行回收,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依次加入硫酸钠(Na_2SO_4)和(Al_2(SO_4)_3)合成高分子比的冰晶石。通过不同的表
  目的 通过临床治疗因鼻部注射填充物美容后皮肤软组织破溃、糜烂、坏死或局部窦道形成,探讨该类并发症常见或特殊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 50例因鼻部注射美容后术区皮肤
李斯特菌是一类重要的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可引起人类和动物的败血症、流产、脑膜炎和胃肠炎等临床症状,死亡率可达30%。老人、儿童和免疫力低下人群最易感。李斯特菌属有六个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