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星形胶质细胞AEG-1/EAAT2通路探讨柴胡疏肝汤对癫痫模型小鼠的干预机制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ise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脑功能障碍的慢性疾病,炎症反应导致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是癫痫发病的机制之一。近年来已发现促炎因子可通过星形胶质细胞升高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调控星形胶质细胞膜上兴奋性谷氨酸转运体2(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 2,EAAT2)表达和功能,引起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的失衡,导致神经元损伤和癫痫发生。目前,抗炎治疗成为癫痫新的治疗靶点;柴胡疏肝汤可能通过降低促炎因子表达水平,从而维持中枢神经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的平衡。因此,本实验研究基于星形胶质细胞AEG-1、EAAT2的表达探讨柴胡疏肝汤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对癫痫小鼠的干预研究。方法:1.在动物实验中,应用柴胡疏肝汤干预慢性癫痫小鼠,观察癫痫发作情况的改变,HE染色、尼氏染色、免疫荧光染色、ELISA、RT-PCR分别检测观察神经元损伤、胶质细胞活化、炎症因子水平和GATA1、AEG-1、EAAT2基因水平的变化;2.在细胞实验中,利用炎性因子IL-1β刺激星形胶质细胞使其呈“反应性活化”状态,在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模型中运用慢病毒shRNA干扰技术,沉默AEG-1基因表达,检测EAAT2基因表达的变化,总结AEG-1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3.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检测转录因子GATA1对AEG-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调控作用;探讨柴胡疏肝汤通过GATA1/AEG-1/EAAT2途径调控癫痫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抗痫机制。结果:1.癫痫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紊乱,细胞肿胀破裂,胞浆内尼氏体数量减少,胞核边聚、固缩、核仁消失;海马区GFAP阳性细胞增多;血清IL-1β表达量和海马组织GATA1、AEG-1 mRNA表达升高;而海马组织EAAT2mRNA表达降低;柴胡疏肝汤可改善小鼠癫痫发作情况,小鼠海马组织CA1和CA3区损伤情况明显改善,海马区GFAP阳性细胞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汤组小鼠血清IL-1β表达量及海马组织GATA1、AEG-1 mRNA表达降低,而海马组织EAAT2 mRNA表达升高。2.经炎性因子IL-1β激活后的星形胶质细胞AEG-1 mRNA表达水平升高,EAAT2 mRNA表达水平降低。而利用慢病毒shRNA干扰技术沉默AEG-1表达的细胞模型,EAAT2 mRNA的表达降低水平减少;3.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转录因子GATA1可调控AEG-1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影响荧光素酶的活性。结论:1.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小鼠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升高,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程度增加,同时海马组织GATA1、AEG-1基因的表达上升,而EAAT2基因表达下降。这初步提示GATA1、AEG-1基因的表达与癫痫存在着一定的关系。2.柴胡疏肝汤能够降低癫痫小鼠的发作的频率、平均发作的时间,改善癫痫小鼠脑组织神经元损害情况;降低脑部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水平、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并可能通过下调GATA1和AEG-1基因、上调EAAT2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改善癫痫小鼠的发作情况。3.转录因子GATA1可能通过调节AEG-1的转录从而介导IL-1β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为GATA1/AEG-1/EAAT2途径作为调控癫痫的靶点提供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背景: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及年轻化趋势,尽管宫颈癌治疗方法在不断完善,但总体预后仍不理想。研究发现,FOXF2可以抑制宫颈癌细胞体外增殖、迁移、侵袭以及成瘤能力,其低表达预示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差。RB是细胞周期调控的关键参与者,与E2F转录因子结合形成复合物,直接抑制E2F转录活性,从而控制细胞生长和分化。有关研究显示,FOXF2可通过阻滞RB
红树植物是指一类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洋潮间带的木本植物,可分为真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两大类。木果楝属(Xylocarpus)植物属于楝科(Meliaceae)真红树植物。柠檬苦素是其产生的独特天然产物,由于其复杂的笼状结构和抗真菌、抗肿瘤、抗疟、拒食杀虫等一系列生物活性,在本世纪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本论文通过95%乙醇提取、乙酸乙酯萃取、正相、反相硅胶柱层析以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纯化的
研究背景及目的前人研究发现情绪冲突控制可能靠前扣带皮层的“情绪控制系统”抑制情绪性干扰刺激的加工。然而,情绪冲突的加工机制尚未在记忆层面得到证实。根据之前研究,我们提出假设:如果在冲突条件下情绪性干扰刺激的加工确实被抑制,那么干扰刺激的记忆编码可能会被削弱,并且其记忆提取成绩可能会变差。本实验旨在探索情绪冲突加工对记忆编码和提取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从记忆角度验证情绪冲突控制机制。研究方法我们采用了
研究背景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全球单因素致死率最高的传染性病原体,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去泛素化是泛素化的逆反应过程,主要表现为靶蛋白上的泛素链被分解,泛素分子单个解离的过程。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USP25)是去泛素化酶家族中研究较多蛋白的一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USP25在介导内质网蛋白质降解、调控TLR
目的及意义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阐明局部缓释表皮生长因子是否能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性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愈合,并观察其安全性。因此,我们设计、开展此项多中心临床研究,旨在探讨表皮生长因子促进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愈合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应的干扰因素;研究结果有可能使部分高危的吻合口愈合不良患者获得更强的愈合率和更少的术后并发症,从而导致更低的复发几率。研究方法筛查直肠癌患者,行新辅助腹腔镜TME手术,术后通
研究背景:马尔尼菲蓝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感染好发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尤其是AIDS患者。基于AIDS患者居高不下的现状以及近年来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TM感染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TM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其症状包括发热、肝脾肿大、溶骨损害和皮肤破损等,感染后期更会出现严重的TM全身播散性感染,这也是造成TM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揭示TM致病机制,推进TM诊疗进
目的维生素B2(Vitamin B2,Vit B2)是人体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之一,其缺乏导致的各种疾病在我国居民中较为常见,近年来维生素B2在骨生成中的有益作用已经被证实,但其促进成骨的机制尚未见报道。机械力学刺激在骨代谢的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适宜条件的牵张应力刺激可以在许多临床治疗中刺激骨组织自身的生长与重建,例如牵张成骨、骨折修复以及正畸牙移动。然而,维生素B2与机械力刺激共同作用下对成骨分
背景:骨盆骨折常合并需早期治疗的严重合并伤,较难在受伤早期时处理骨折,且治疗时间较长,待全身状况稳定后,骨折往往已经发展为陈旧性骨折。因为陈旧性骨盆骨折常伴有骨性结构异常,周围组织层次不清晰,移位骨块牵拉、卡压或骶孔堵塞压迫所致神经损伤不明确,其治疗一直是创伤骨科医生的难点。目前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手段,都存在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复位困难以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围手术期问题。因此,本课题组开展
乳腺癌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常见的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癌症之一,早期发现与治疗是提高乳腺癌生存几率和恢复患者身体健康的关键。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作为一种新型的乳腺检查方法能有效提高乳腺癌的筛查率。近年来,医学图像与人工智能的有效结合促进了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aided diagnosis,CAD)系统的发展与应用,深度卷积神经
背景: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上针对胃癌的治疗是在病理诊断下,通过分期预后决定治疗决策。由于胃癌预后存在较强的异质性,针对预后的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物的探索一直是研究热点。其中,Ki-67被认为是评价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高价值标记物,它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恶性程度、临床转归和预后密切相关,准确预测Ki-67表达水平对临床决策有指导作用。临床常规Ki-67检测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存在创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