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cj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高新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愈加显著,这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方面,更体现在高新区对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所具备的促进作用等方面。大部分高新区内企业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在其所在城市中所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所形成的凝聚力、辐射力、影响力,是经济、人文、社会、政治、地理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内容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从首都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角度来看,随着高新区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已形成了以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个的产业集群为龙头的高新产业园区。高新区形成产业集群,实现规模效益,对地方经济的增长提供强大的助推力。然而,这些高新区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副属品”。例如,集群松散不经济、产业园区非集群化、现有集群的扩张与升级缓慢等问题。对于此类现象的研究,既需要实践的探索,也需发挥理论研究的抽象与前瞻思维,为其提供依据并进行方向性指导,从而为“世界城市”首都北京提供高新区建设的实证依据。对于产业集群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各国学者已经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并试图通过研究解释园区发展中出现各种现象和问题。反复比较国外研究文献,规模效应理论对于高新区的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方面,具有相当强的解释力。目前,国内对于相关问题研究的重点多集中在区位选址、园区规划、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体制创新等角度进行研究。通过高新区及城市经济发展数据分析,采用实证方式对高新区发展理论加以证实的研究成果还不多。高新区建设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脉点,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应当可以肯定。那么,高新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到底是什么?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机理又是怎样?高新区的扩张,对城市各个方面发展的影响又有哪些?高新区集群经济的发展是否将加速区际间产业内和产业间的分工进程?高度流动性、集约化、垄断性和渗透性是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主要特征,究竟高新产业区在规模上达到何种程度能够实现最佳规模效应?对于上述问题,本论文从规模效应对高新区内的驱动力的影响出发,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主要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结合园区的土地属性和技术属性,将中关村科技园对首都经济增长、城市空间变化、城市竞争力等方面的影响融合在一起,利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手段,进行细致详实的综合研究。中关村科技园区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前身),由此中关村成为中国第一个高科技园区和中国经济、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试验区;1999年6月,国务院要求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2005年8月,国务院做出关于支持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决策,并于2006年批准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新的规划范围,逐步成为“一区十园”跨行政区域的高端产业功能区,并辐射全国。200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目前,中关村科技园区包括海淀园、昌平园、电子城、得胜园、雍和园、石景山园、丰台园、亦庄园、通州园以及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所辖的十个科技园共同构成了环绕京城布局的颇具特色和充满活力的高科技产业带。中关村的发展已经超出单纯的行政地域概念而成为一个城市功能地域的品牌符号,其辐射半径不仅涵盖北京市、环渤海经济圈,甚至还扩散到了全国和全球的范围。作为一个特殊的城市空间区域,作为未来北京多极核城市空间结构中的重要极点之一,本文选择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实证案例,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产业集群的培养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等问题,深刻认识和评价产业布局与规模的现状和潜力,如何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格局,从而有助于北京作为“世界城市”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分工,为提升北京城市竞争力提供有力的实践论据。本文主要内容由八个章节构成。第一章,提出本文的研究对象和问题,明确研究方法,确定主要创新点和不足,指明本研究意义之所在。第二章,阐明本文运用的基本理论,包括高新区的发展理论和城市发展理论,以及高新区对城市发展影响的基本原理。第三章,简述国内外高新区的发展历程,指出其基本规律;重点分析规模效应对高新区发展的影响机理,并用国内外高新区发展的典型案例来进行佐证。第四章,分析高新区对城市经济增长、空间结构、管理模式、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然后借助当前比较通行的城市竞争力评估体系来分析高新区对城市竞争力的具体影响,并指出高新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第五章,构建高新区规模效应实证模型和高新区对城市发展的要素贡献率模型,以证明规模经济效应在高新区的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各个要素对城市竞争力的贡献水平。第六、七章为中关村科技园区及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案例分析,运用数据和资料来对前述构建的模型进行数据计算,以检验理论模型构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证明高新区对城市发展的实际作用,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第八章,通过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分析,得出高新区对所在城市的空间、社会分化、公共管理和城市竞争力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这一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逐步增强的趋势。由于研究视域依旧敞开,通过研究得出的几点启示,进一步强调结论的探索意义。总体上看,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高新区以及产业集群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许许多多可供给后人借鉴的成果。高新区的建设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种创新驱动,更加引起政府职能部门和民间研究机构的热情。本人在既成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将规模效应理论应用于分析高新区经济增长,借助具体案例深入分析了高新区的经济发展动力,高新区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科技创新能力、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城市公共管理等方面带来的影响,最终将落脚点锁定在了增强城市竞争力上。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促进高新区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推动高新区进行“三次创业”。本文力求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把科技园集群效应与城市竞争力提升有机联系起来。追寻北京城市化新特点,对高新区与城市竞争力的内涵进行了界定,通过模型和统计分析得出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内涵的高新区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高新区极点经济决定城市竞争力,并有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城市竞争力的影响指数有利于聚合产业集群发展的软环境。二是以高新区研究理论为依托,对竞争力评价进行了系统分类,并运用相关评价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并用因素剖析法和指标分析法中的部分具体方法对有关城市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价。将城市产业竞争力作为一个动态的大系统来贯穿其构建、培育、提升、评价与管理的全过程,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为城市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提供理论和方法。三是“中关村模式”代表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本文通过理论探求和案例分析认为,人力资源和高新技术等要素对于高新区乃至北京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作用,然而中关村成功的示范效应以及地方利益的驱动,园区建设在首都各区县遍地开花,这样非理性的园区“膨胀热”会在一定程度损害北京的高技术产业总体效能。一部分以劳动密集型、低增加值和关键性技术依赖进口为特征产业将会影响高技术产业方面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过度分散势必导致每个园区都难以达到最起码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了政策建议,即“提升产业集群辐射力、加快人才特区建设、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新城”等方式是突破发展瓶颈的根本选择。
其他文献
在全球进行低碳革命的背景下,本文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研究低碳问题。为实现供应链的低碳排放,本文不断探索与其相匹配的供应链碳排放评价思路。本文首次提出在研究供应链碳排放
操作风险被称为商业银行最古老的风险,但直到20世纪末国际上发生一系列与操作风险有关的重大损失案件以后,才引起巴塞尔委员会、国际银行业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各国才意识到
本文主要由当代人对休闲的理解及其实践所面临的困境而引发的思考,即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正在摆脱匮乏并日益走向富裕社会,从而拥有越来越多的闲暇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其中对农业的影响最为深刻。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农业具有生态脆弱性特征,气候变暖及其极端性气候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汽车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我国自1995年首次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以来,经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脑卒中的一种,占比达到20%~30%,这种非外伤如过度用力、情绪激动等导致的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急性期病死率便达到30%~40%,
目的探讨同期三镜联合手术(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与分期两期两镜手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19对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KN28细胞分为MKN28/H19组、MKN28/H19mut组和空白对照1组,MKN28/H19
<正> 关于秦巴山区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有关学者发表了不少论文报告,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对秦巴山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多数论文所涉及的对象系
公司治理的最终目标是增加企业价值,而影响企业价值的路径有两条,即现金流与资本成本,其中资本成本又包含了债务资本成本与权益资本成本,因此,公司治理的改善能够通过降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