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锰废渣中耐锰霉菌Fusarium sp.的鉴定及其浸锰能力的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zd0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冶金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从矿物中提取有价金属的经济方法,特别适用于处理贫矿、表外矿及废矿,并具有成本低、投入小、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等突出优点。在生物冶金中,对高效浸矿菌种的选育和机理研究意义重大。彭小伟等已从电解锰废渣中筛选出一株锰抗性强的霉菌A5,并对其进行了初步鉴定。在本文研究中,通过扩增26S rDNA D1/D2区序列,A5菌进一步鉴定为Fusarium属的一个种。为了研究其在电解锰废渣浸出中的作用,从锰渣及Fusarium sp.的特性出发,通过摇瓶试验对其浸锰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考察了Fusarium sp.浸取前后锰渣中金属锰的形态变化,并对其浸锰能力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Fusarium sp.的浸锰机理。从电解锰废渣土壤中筛选分离到一株锰抗性强的霉菌A5,已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其菌丝细长,菌落疏松,菌落表面有绿、青、黑、橙不同颜色,培养基正反两面颜色有一定差异。基于2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此菌属于Fusarium属的一个种。利用Fusarium sp.进行锰渣摇瓶浸出试验,试验发现,矿浆浓度为10%时锰浸出率最高,当矿浆浓度大于10%时,锰浸出率有所下降;锰浸出率随时间的增加而提高,30h时达到最大;加大接种量,对锰浸出率影响不大。Fe2+和Fe3+的加入能够提高锰浸出率。采用优化的BCR(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连续萃取方案对Fusarium sp.浸取前后的金属锰进行了形态分析,研究了其锰浸出率和浸取前后锰的形态变化特征。同时考察了3种萃取剂EDTA、HNO3和CaCl2对锰的萃取效率及萃取后金属锰的形态变化,发现Fusarium sp.对锰的浸取能力较显著,3天后锰浸出率达56.5%,有利于从锰渣中回收金属锰。3种萃取剂对锰的浸取效果为EDTA>HNO3>CaCl2,平均萃取效率依次为50.0%,28.8%和21.2%。浸取前后,酸溶解态锰所占比例变化较显著,酸溶解态锰是比较容易浸取的形态。浸取过程中真菌代谢产生的生物酸是最重要的浸取剂。真菌浸矿的过程,不仅仅是其代谢产生生物酸参与的化学反应,微生物本身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考察不同浓度硝酸、柠檬酸和草酸(0.1M和0.5M)的浸锰能力及Fusarium sp.浸锰过程中培养液pH的变化,对Fusarium sp.的浸锰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对浸取前后的Fusarium sp.进行了扫描电镜,结果显示,Fusarium sp.代谢过程产生生物酸并参与了反应, Fusarium sp.本身在锰浸出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吸附作用。
其他文献
针对聚氨酯废料(PUW)资源化利用程度低,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开展化学法回收聚氨酯废料的研究,探讨了PUW、醇解剂(ALC)和催化剂(CAT)的种类以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UW/ALC
<正>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能通过护理手段控制一切消极影响帮助患者保持最佳身心状态[1]。腰椎手术患者由于受病痛的折磨,加之对住院环境不熟
我国环境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建立了一系列关于矿业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但原《煤炭法》比较重视煤炭的生产,对煤炭开采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污染的治理重视不够,因此在修
从文学名著改编成电视剧是两种艺术形式的转换。对改编来说,如果内容改出了问题,形式再好也没什么用。因此,名著改编成电视剧,除了一定要符合电视剧创作的特殊规律外,更要符合原著
最密切联系原则和特征性履行理论均源于萨维尼的法律关系本座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以下简称“适用法”)第四十一条中同时涉及了以上二者。文章将
黄磷生产具有高耗能、高污染、资源紧缺的特点,因此黄磷的高效、清洁生产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综述了黄磷生产“三废”的处理及综合利用的途径,同时还对尾气和废水的处理
目的探讨婴幼儿雾化吸入过程中播放音乐对促进其配合的作用。方法将住院需行雾化吸入治疗的200例婴幼儿按均衡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雾化吸入;观察组
来源于化工、医药、汽车领域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一种常见的空气污染物质,目前主要通过吸附材料吸附方式进行处理。本文介绍了活性炭类、疏水
裱糊工程是装饰施工中的重要工序,施工过程必须严格遵循施工工艺。文章按不同材质分别介绍了几种裱糊施工工艺及裱糊工程基层处理的操作技巧与禁忌。 Paperwork project is
本文针对近年来发达国家借用蓝色条款,极力推行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的情况,分析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设立“蓝色壁垒”的原因及其对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危害,并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