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俗:大众文化研究的关键词考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uax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媚俗”(kitsch)是一个经常出现在当代文化批评与文化研究中的“关键词”(key word),一般是作为贬义词来使用的。在中国,媚俗成为文化批评的重要术语进入公众视野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它的高频使用并迅速流行则是在九十年代,随着消费文化的兴起而滥觞。通过对这个关键词内在涵义的考察,我们可以一窥当代中国文化思潮的变迁,特别是批评界对中国大众文化的暖昧态度及其内在原因。本文主要从四个角度对“媚俗”一词进行分析:一是从辞源学角度追溯该词在中西语言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梳理其意义的演变过程,并辨析当前文化批评界对这个词的不同使用,论证文化批评关键词与社会实现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二是追溯媚俗现象的缘起,厘清媚俗现象与现代性尤其是浪漫主义的关系。三是论证媚俗现象出现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深入理解该词的复杂性,避免简单的“贬义化”态度。四是总结媚俗一词对于我们认识大众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以及这个词对当下文化研究、文化批评的启示。具体来说,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一、对“媚俗”的一般理解是指审美或作品的坏趣味、缺乏品位。但考察该词的中西词源,可以看到其含义颇为复杂,指涉甚广。因此,需要对该词的中西词源加以追溯,从而才能了解该词在当下的具体用法及问题。二、媚俗现象的出现与德国浪漫主义紧密相关,应该说,从它的产生就和大众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三、媚俗是大众文化的本质,二者的联系是有机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了媚俗,也就理解了大众文化。媚俗现象与现代大众社会的出现密切相关,必须辨清媚俗现象的社会的和心理的成因。四、不同于习以为常的对于媚俗的批判和否定态度,其实一直还有另外一种声音,这种声音认为,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需要来说,媚俗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尤其在后现代社会,当后现代主义对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界限的加以了消融之后,使得我们对媚俗文化的批评常常陷入一种两难。这也使我们有机会对“媚俗”一词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入的思考。五、进一步,通过对媚俗的这两种态度和判断的辨证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媚俗的悖论和媚俗的自反性问题。而这种矛盾有利于我们辩证地思考大众文化的价值和不足,也有利于我们认识该词对中国当下的文化研究、文化批评的意义。本文主要循着雷蒙·威廉斯的方法,对文化研究和批评的关键词进行梳理和研究。概念、术语是批评和研究的基石,尤其是对于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实践性品格的文化研究来说更是意义重大,下工夫厘清大众文化研究中的关键概念应该说是大众文化研究的基础,这也许也正是本文的方法论意义所在。
其他文献
小城镇以其优美的环境、原始的风貌、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保存完好的历史遗迹,深深地吸引了许多旅游爱好者。开发小城镇旅游资源,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然而,一
贺麟先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构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知行关系论体系,这是中国传统知行论的合乎逻辑的发展,又是批判吸取西方认识论的产物。贺麟先生不仅对知、行、合一的内涵有
教师的入职教育是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纽带,对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专业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在教师入职期为其制定法定的入职培训政策,以促进教师入职教育的顺利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地围绕土地问题而产生的矛盾日益尖锐,关于农地流转方面的纠纷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种。关于农地流转,国内学者大多关注农地流转的效率、土地规模
通过对液压支架姿态监控系统现状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多传感器校正的液压支架姿态监控系统。对该监控系统的整体结构布局、多传感器融合校正方案等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
大学校训是大学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体现。好的校训能集中反映一所大学的办学宗旨和历史传统,体现出学校的文化追求和精神风貌。我国
孩子之间的冲突十分频繁,这是他们学习同伴交往的一个自然历程。处理好孩子们这些看似细小、微不足道的冲突是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行为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到
原发性肝癌(PLC,简称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部肿瘤的5%以上,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长,在我国也是高发,目前,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仅次于肺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视频数据飞速增长。为了对这些海量视频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索引,需要研究高效的基于内容的方法对视频数据进行检索,而视频标注是视频索
<正>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不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是全球30个MDR-TB高负担国家之一。2017年全球估算新发利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