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2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方面巨大发展的同时,阶层、贫富分化显现出不断加大的趋势。在构建和谐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法制等方面协调发展的今天,低收入群体是所有社会群体中最需要关注的一个群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并且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3000美元,低收入群体所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包括群体性事件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该群体的稳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程度,关心和解决该群体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乎到社会的长治久安,也推动着社会总体预警指标得以完善。本论文属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低收入群体问题的预警指标体系研究”的一部分。该课题共设定四级五项指标,其中,行为状况指标为总体五项指标之一,是测评低收入群体稳定度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本论文重点论证和建构低收入群体稳定度的行为状况指标,第一部分论述行为状况指标建构的必然性:历史唯物论关于利益追求与人的行为状况的理论论证,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的历史性、具体性论证,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论证,现代行为学理论的论证。为了科学、准确地对低收入群体的稳定度进行测评,须将行为状况指标进一步细化。本文的第二部分把该群体的行为状况指标划分为社会行为、法治状况和政治参与三项,其中,社会行为指标选取了参加技能培训指项、邻里纠纷指项和入教者指项等;法治状况指标选取了依法维权指项、群体性事件指项和刑事案件指项等;政治参与指标选取了参加民主选举指项、人大代表指项和参加社团指项等。本文的第三部分论述了把握和运用这一指标时应注意的六个方面的关系问题:低收入群体的经济地位与其行为状况的关系,低收入群体的常规行为状况与特定行为状况的关系,低收入群体的社会行为与政治参与的关系,低收入群体社会行为与法治状况的关系,低收入群体的政治参与与法治状况的关系,低收入群体的心理成熟度与其行为状况的关系和低收入群体的行为状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本论文经过比较详细的调查和论证,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初步建立起低收入群体稳定度的行为状况指标,以期为决策部门提供操作性强、系统的科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