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溶剂对激发态氢键及分子内质子转移影响的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stein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氢键是一种基本的弱相互作用,许多物质的光物理性质和光化学行为与其密切相关。质子转移反应沿着氢键进行。经过光激发后,质子供体和质子受体的电荷布局将重新排布。一般情况下,分子内质子转移反应过程伴随着分子内电荷转移。溶剂环境对氢键强度、质子转移反应势垒和电荷转移过程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进而会改变分子体系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2-(苯并[d]噻唑醇-2-基)-3-甲氧杂苯-1-醇(MMT)与2-(苯并[d]噻唑-2-基)萘-1,3-二醇(DHT)分子都是萘系的衍生物。MMT与DHT分子在不同溶剂环境中的光物理现象在实验上已观测到,并被报导。然而,对于这两种分子体系,氢键动力学的溶剂化效应仍缺少详细的理论分析和讨论。本文使用密度泛函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方法,从分子级别上深入探究了不同极性的溶剂对MMT和DHT分子的激发态氢键和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的影响。为此,我们计算并分析了氢键的键参数、红外振动光谱、电子光谱、前线分子轨道、势能曲线等方面问题。计算得到的吸收和荧光光谱与实验值相符。通过理论分析,我们证实了激发态氢键加强机理,加强的氢键为ESIPT反应提供驱动力。同时,我们揭示了激发态氢键的溶剂化效应,即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MMT和DHT分子体系的激发态氢键强度逐渐减弱。更重要的是,通过计算质子供体和质子受体的Hirshfeld电荷,说明了激发态氢键强度受溶剂影响的根本原因是溶剂环境对质子供体和质子受体的电负性产生了影响。通过分析前线分子轨道,我们发现MMT和DHT分子在轨道跃迁过程中均具有明显的分子内电荷转移特征,并且随着溶剂极性的逐渐增大,分子内电荷转移越来越明显。势能曲线的计算结果很好地解释了MMT和DHT分子体系的ESIPT反应过程的溶剂化效应。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分子处于基态时,MMT和DHT分子的质子转移反应均为吸热反应,且逆势垒较小,因此基态质子转移反应不易发生。当分子处于激发态时,随着溶剂极性的逐渐增大,ESIPT反应过程呈现越来越难以发生的趋势,逆ESIPT反应也越来越难以进行,而且处于激发态的互变异构化的酮式结构随着溶剂极性的逐渐增大而越来越稳定。对于所研究的这七种溶剂,MMT和DHT分子的ESIPT反应过程从难到易的顺序均为: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甲酰胺→乙腈→甲醇→氯仿→甲苯→1,4-二氧六环。揭示ESIPT反应的溶剂化效应有助于开发具有大的斯托克斯位移的产品,这将在光电子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深圳市肺结核患者产生耐多药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完善深圳市耐多药肺结核(MDR-TB)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4年1月—2015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因有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易结构修饰等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其独特的光学性质,ESIPT类化合物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荧光成像、荧光探针、电化学、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各个领域。虽然ESIPT染料应用广泛,人们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入,但ESIPT染料结构与光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还不太明确,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三部分:1,以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HBT)为母体,
阻抗控制与匹配问题是高速信号完整性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阻抗控制是保证高速信号在传播过程中波形不畸变的必要条件,而阻抗匹配是保证高速信号在接收端不发生反射,从而被正
法院信息化建设是司法的一场重要革命,通过技术手段创新审判管理方式将会提升审判能力现代化的水平。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和发展,在提升审判质量效率、加强审判管理和内部监督、方
报纸
目标运动状态的改变将导致目标跟踪算法精度降低或发散。为了提高机动目标跟踪的跟踪性能,首先,针对当前统计(current statistical,CS)模型中最大加速度固定设置导致模型误差增
<正>人物简介杜强,非虚构写作者,曾供职于南方都市报和南方人物周刊,现任"时尚先生Esquire"杂志副主编。曾获"人民文学之星"非虚构写作奖、瑞士"真实故事奖"等。代表作有《太
结合当前时势,本文对知识经济时代下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假设理论作了详细分析与论述,指出会计环境以及会计工作理念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有所改变,比如货币的计量方式等,只
大陈岛垦荒精神是垦荒队员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依然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在党的建设现代化进程中,应大力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对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进行创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预防与控制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将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研究,实验组32例实施全面的、针对性的
历史上几次重大的核事故中均检测到放射性碘核素的存在,尤其是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放射性碘核素是早期核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放射性碘核素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