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技术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社会化媒体迅速发展,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正在成为中国公民意见表达的新途径,诸如微信这样的社交网络,在人际交往的基础之上也实现着信息传播、获取的功能。以“沉默的螺旋”为例,关于意见表达的理论研究在传统媒体时代具有其适用性和实用性,而随着媒介技术和传播形式的变化,人们的意见表达形态也随之变化,为了证明“沉默的螺旋”理论是否还适用,学界展开了诸多讨论和研究,并提出了“反螺旋”、“双螺旋”等创新理论。国内也有学者将该理论立足于微博语境下进行研究,而在已经突破8亿用户的微信上,还鲜有研究。微信语境与微博语境有所不同,微博多是陌生人之间的信息发布与获取,而微信则是熟人之间的社交和信息沟通。虽都为互联网社交媒体,但两者形成的表达环境、参与对象、讨论话题有所不同,“沉默的螺旋”的适用情况也会有所不同。由此延伸开来,“沉默的螺旋”在微信中是否仍然适用?是否呈现新的特点?哪些因素影响着螺旋的形态?各因素之间的影响有何不同?人们对此又有何种态度?这便成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成都大学生微信用户,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来展开研究,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了解研究对象的微信使用情况、意见表达情况,和观点态度,核心部分在于影响表达行为的因素。影响因素分为外部环境因素、个人因素和话题内容因素,经过科学严谨的研究得出结论,个人因素中“个人对意见气候的感知”、“个人对被孤立的恐惧”对意见表达的影响有所减弱,而外部环境和话题内容的不同反而更能影响研究对象的意见表达。最后,本文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说明了研究对象对我国意见表达现状的认知和态度,并从宏观层面提出了改进意见,一方面希望为“沉默的螺旋”理论在新形势下的检视和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对我国构建开放、平等、理性的意见表达氛围有些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