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女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及其教育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婚恋观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社会主流婚恋价值观的走向。在我国特有的户籍制度与传统观念影响下,城乡女大学生婚恋观念具有特殊性。本研究重点探究城乡女大学生婚恋观念的现状,分析城乡女大学生婚恋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应如何开展,意在丰富和完善不同大学生群体的婚恋理论,提高社会对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关注,为高校开展婚恋观教育提供理论依据。笔者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将婚恋观念分为恋爱观念、择偶观念、婚姻观念、家庭观念和性观念五个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笔者发现性别和户籍对大学生婚恋观念有显著影响,农村籍女大学生和城市籍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念差异主要表现在婚姻观念、家庭观念和性观念三方面,恋爱观念和择偶观念无明显差异;农村籍女大学生与农村籍男大学生、城市籍女大学生与城市籍男大学生婚恋观念的差异体现在恋爱观念、择偶观念、婚姻观念、家庭观念和性观念五个方面。通过后续的访谈调研,笔者发现城乡女大学生婚恋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性因素、教育性因素、文化性因素、客观性因素和个体性因素五个方面。在当代社会,婚恋观教育存在一些欠缺,高校婚恋观教育方法单一、脱离实际、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性。我们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应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婚恋观为引导,同时尊重性别和户籍差异,避免将城乡女大学生特殊化。婚恋观教育应倡导以爱情为基础,主张婚恋自由、两性平等,避免功利化,提升道德责任意识,同时增强包容和理解。城乡女大学生婚恋观教育要依靠高校、家庭和社会三大主体来共同努力。高校作为教育主体,可开设婚恋观教育课程和积极开展校园心理帮扶等,同时在课程内容上实现分模块教学,避免对城乡女大学生群体的歧视和特殊对待。家庭应全面优化婚恋观教育,父母应积极参与婚恋观教育的家校合作,并在日常相处中要做到以身作则,积极影响子女的婚恋观。社会要充分利用影视剧等节目传播积极健康的婚恋观念和婚恋知识,净化网络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其他文献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就是按照铁路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通过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改善劳动条件,最有效地调动劳动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实现安全生产,达到杜
班组是煤矿安全生产最基层的组织,是落实煤矿井下安全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在推进煤矿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进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班组安全教育建设,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安全教育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也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是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自觉遵章守纪,是杜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语音交互成为了最方便快捷的人机交互方式,智能音箱则逐渐成为人们日常主要的人机交互对象。语音交互质量的好坏是决定人机交互体验质量的关键,其中声学回声能够严重影响待识别语音指令的质量,从而降低语音唤醒与语音识别结果的判别。因此,智能音箱环境下的回声消除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是针对传统声学回声消除算法对目标语音信号的失真性和复杂性等问题,提出
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船舶核心技术逐渐成熟,各国对智能船舶的实船实验相继取得成功,中国研发的“大智号”智能船舶更是获得船级社认证并投入使用,这一切标志着船舶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然而,智能船舶的发展不仅需要智能技术的发展,其管理与运营也离不开相关法律的保障。世界主要航运大国和IMO等国际组织已经对智能船舶的法律问题展开研究,中国现行海事法律虽然可以适用于智能船舶,但是,其在细微之处仍然
安全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永恒主题。安全文化已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起着重要的作用。安全教育是安全文化实现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之
会议
情绪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每个大学生都有切身的体验,管理作为一门科学,研究和揭示着大学生成长发展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基本规律,大学生情绪管理是将情绪提升到管理科学和教育理念
近年来,气候变化日益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
目的:本研究通过制香片干预一次性大负荷离心运动所导致的骨骼肌超微结构损伤的大鼠,分析其修复肌细胞的细胞膜及促进细胞重构的治疗作用,为临床防治运动性骨骼肌损伤提供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村镇人口众多,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发展比较滞后,许多村落还沿用原有的建造方式,对绿色技术的应用极度缺乏,现有的标准体系中大多是针对城市建筑开发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