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认知和行动策略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u0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但当前社会各界普遍认为:“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学术界从体制、文化、资源等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了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实施状况,促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非常有必要研究当前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认知及行动策略。本文从理性选择理论入手,在微观视角下研究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认知及行动,考察学校在素质教育中的利益诉求,探讨素质教育在实践中的微观运行逻辑和社会支持条件,以此丰富发展理性选择理论并为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经验参考。本研究采用实地研究方法,以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在总体框架上,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为导言,主要介绍问题的缘起、研究目的、文献回顾、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以研究社会行动为重要内容的社会学非常重视对个人行动的研究与分析,而我国对法人社会行动的分析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根据理性选择理论,把学校作为法人行动者,并把其在素质教育中所处的地位与利益诉求作为影响法人行动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根据经济、教育发展的特点,本研究把调查地点选择在山东省A市,以A市为案例深入分析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认知和行动策略。第二章,分析了学校在素质教育体系中的利益诉求,分为“地位界定”和“利益界定”两部分。在前部分,本文指出了学校是从“政策形式”向“政策规范”转变的关键环节;在后部分,指出学校处在国家与社会的张力之中,受到三种利益选择的影响。第三章,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认知和行动策略。分析发现:学校认同素质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但这种认同并没有导致学校的积极参与,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仍倚重于“提高升学率”;学校对国家素质教育政策进行了“变通处理”,包括对素质教育政策的选择性执行、对测评的形式化以及素质教育的“应试化”等。第四章,分析了影响学校认知和实施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认为,学校法人地位的不牢固、素质教育政策与学校利益需求不协调是导致素质教育在学校难以开展的真正原因;提出了加强学校法人地位、提高素质教育政策与学校利益相协调、通过渐进方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建议。第五章补论,着重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
其他文献
今年第5期《劳动保护》杂志刊登了《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工伤认定难点》一文,提出了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那就是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伤如何认定,非公有制企业不遵守《安全生产法》
学位
期刊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领域正经历着剧烈的变化,这一系列变动也带来了阶层结构的分化与整合,其中的一个显著的标识就是中
乡村权力结构一直是乡村研究的一个热点,特别是伴随着新农村建设运动的开展,更是引起包括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关注。本文采用过程一一事件分析法和追踪研究
学位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合问题,并根据实证研究提出政策建议。主要内容和成果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对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和中国户籍制度下的农
本文分析了高校传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运用新媒体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并从新媒体工具运用、人才队伍建设、就业主体培养及校企共赢合作四个方面探索了新媒体形势
国内对于市民与农民的消费结构研究成果相当丰富,而对于一个新兴的、影响中国社会进程的——流动民工群体的消费结构研究,鲜有涉足。笔者源于对流动民工群体的关注,选择了流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