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大众文化在中国社会迅速勃兴,对大众文化的研究和大众文化批评正是对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全面分析。本文试从大众文化理论发展脉络、生存现状的角度,通过对我国大众文化批评理论的梳理,以及对目前大众文化批评的实践活动、我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功能和意义等的剖析,来探询我国大众文化批评所存在的问题和走势。本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大众文化批评的理论背景。这一部分主要对阿诺德的精英文化理论、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和菲斯克的能动大众与生产性文本理论等四个重要阶段和代表人物的观点作一个理论的梳理和廓清。寻找大众文化批评理论从全面批判大众文化到多视角、跨边界的批评实践轨迹,为下文探求我国大众文化批评的理论借鉴和发展实践提供一个理论背景和原则立场。第二部分:我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发展历程。主要从我国大众文化的产生发展、特征与功能、我国大众文化批评的产生发展以及我国大众文化批评的权力诉求四个方面作一些基本分析,探讨我国大众文化的出现及大众文化批评的出现对社会文化生活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第三部分:大众文化批评的实践及其意义。从目前大众文化批评与后现代主文化的融合、后现代实践----电影和文本中的戏仿、大众文化批评所呈现的批评功能及批评意义等方面深入探讨我国大众文化批评实践中的情况和积极效果。这部分内容注重从批评实例出发,如对文学和电影批评实践活动的分析等,旨在于突出大众文化批评在大众文化泛化的当下存在的积极意义。大众文化批评能调节大众文化生产者、大众文化产品、大众文化消费者这三个环节的关系,还能调节大众文化与整个社会的关系。第四部分:大众文化批评的问题和走势。本文认为,大众文化批评的存在有两面性,在担当着引导大众文化发展方向的责任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挥之不去的精英主义立场;“移植”理论的他者语境;大众文化批评对象的扩张等问题使大众文化批评的消极性彰显。大众文化批评依然担负着人文精神导向性的任务,在进行批评媒介多元整合的情况下,最终成为关注社会文化发展的监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