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岛北部近岸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生物多样性研究

来源 :浙江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IB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舟山渔场地理水文环境独特,水质肥沃,渔业资源丰富,是我国最大、世界著名的渔场,在我国渔业生产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上,凭借舟山渔场的丰富渔产,海洋渔业成为舟山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然而,由于受过度捕捞、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舟山渔场早已今非昔比,传统渔业资源衰退,渔获物组成小型化、低龄化、低值化。与历史相比,渔业资源量大幅下降,鱼类群落结构演替、生物多样性变化等现象十分明显,渔业资源衰退让人们意识到应及时停止人类不合理活动、注重渔业资源养护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探讨舟山沿岸海域的鱼类群落结构演替及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恢复舟山渔场渔业资源并保持舟山渔业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本文以2020年10月(秋季)、2021年1月(冬季)、4月(春季)、6月(夏季)在舟山岛北部近岸海域进行渔业资源底拖网定点调查所获得的鱼类数据资料为基础,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级聚类、NMDS分析、ABC曲线、SIMPER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时空变化,结果如下:(1)根据四个季度月采集到的渔获物样品,共鉴定出鱼类50种,隶属于12目26科45属。不同季节鱼类种类数为夏季(29种)﹥冬季(27种)﹥秋季(25种)﹥春季(22种);调查海域的鱼类以洄游性种类为主,其中,四个季节共有种有13种,仅在单一季节出现的鱼类有26种;四个季节鱼类中均以鲈形目占比最多,鲱形目次之。(2)调查海域鱼类在生态习性上以暖水性种为主,共有28种,占比56%,暖温性种次之,共有22种,占比44%;四季调查所获鱼类未出现冷水性种;在摄食习性上可分为五种功能群:浮游动物食性、浮游动物/游泳动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底栖/游泳动物食性以及杂食性功能群。(3)调查海域优势种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优势种有2种,分别为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和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夏季优势种有6种,分别为康氏小公鱼(Stolephoras commersoni)、带鱼(Trichiurus haumela)、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银鲳(Pampus argenteus)、斑尾刺虾虎鱼和龙头鱼;秋季和冬季优势种数均有1种,秋季为龙头鱼,冬季为凤鲚(Coilia mystus)。(4)四个季节鱼类的重量密度和尾数密度均以夏季最高,其平均值分别为58803g/km~2、32615ind/km~2;以冬季最低,其平均值分别为11411g/km~2、1574ind/km~2。春季重量密度和尾数密度最高处以老鼠山附近海域和普陀山及东极岛附近海域最高;夏季重量密度和尾数密度分布较高区域较春季有西移现象;秋季与冬季重量密度和尾数密度较高区域与夏季相差不大。(5)聚类分析(CLUSTER)与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分析结果显示,春、夏季鱼类均可划分为4个群落,秋季可划分为5个群落,冬季可划分为7个群落,以夏季群落相似性最高;SIMPER分析显示四个季节组内特征种及组间分歧种均为该季节优势种或常见种;ANOSIM检验表示各季节组群间均呈现极显著差异(P=0.001<0.05);ABC曲线走势说明春季鱼类群落结构受干扰最小,冬季鱼类群落受干扰明显。(6)生物多样性指数季节差异较大,丰富度指数(D)以冬季最高(2.57),秋季最低(1.45);均匀度指数(J’)以春季最高(5.87),夏季最低(0.83);多样性指数(H’)以冬季最高(6.25),春季最低(2.46)。生物多样性指数时空变化明显,丰富度指数(D)秋冬季较高处在外海,春夏季移至海域中心;均匀度指数(J’)春季高低跨度最大,夏季整体较均匀,秋冬季普遍较低;多样性指数(H’)春、秋季以秀山岛附近海域较高,夏、冬季高值中心移动值东北部和东南部海域。
其他文献
暴露在环境污染物重金属镉中,会对许多鱼类的生殖、呼吸、血液循环和嗅觉等系统都产生不良影响,机体为了抵御重金属镉的负面影响因此产生氧化应激现象,机体内的活性氧(ROS)由此增加,但过量的ROS会激发生物体内的抗氧化防御系统。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是生物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其他四聚体蛋白质相比,GPx4是唯一一种单体GPx,也是唯一一种能够直接降解哺乳动物机体内磷脂氢过
学位
闽江口是我国福建省最大独流入海河口,该区域在历史上风暴潮发生频率较高且损失严重。为研究不同致灾要素对闽江口风暴潮漫滩效应的影响,同时为针对该区域风暴潮防灾策略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本文基于ADCIRC模型,以9608号台风HERB为背景构建闽江口区域高分辨率风暴潮漫滩数值模型。模型结果与实测验潮站水位数据比对验证的基础上,针对模型计算最大可能淹没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针对最大可能淹没水深进行危险性
学位
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为鲱形目(Clupeiformes)、鲱科(Clupeidae)、斑鰶属(Konosirus)中唯一的一种鱼类;广泛分布于印度洋至太平洋地区。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栖息地破坏,野生斑鰶数量急剧下降;同时,斑鰶也面临着较高的捕捞压力,已经出现了小型化和低龄化等趋势。群体遗传学可用于检测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以及解析群体的遗传结构,为斑鰶渔业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供重
学位
广泛存在于陆地和海洋环境中的anammox菌(An AOB)为新型脱氮技术的开发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途径。全程自养脱氮工艺(CANON)是基于厌氧氨氧化(Anammox)的一种新型脱氮工艺,它在同一反应器协同氨氧化菌(AOB)和An AOB的作用,实现全程自养脱氮的目的。CANON工艺具有运行成本低、脱氮性能高等优点。针对CANON工艺功能菌群富集困难、脱氮性能需进一步强化等问题,试验构建了不同连续流
学位
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经济鱼类,对低氧非常敏感,尤其在夏季高温下的光唇鱼幼鱼更易受到低氧威胁。为了探讨光唇鱼幼鱼低氧耐受能力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首先通过测量光唇鱼幼鱼及成鱼窒息点用以比对他们低氧耐受能力的差异,然后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出光唇鱼幼鱼低氧相关的信号通路及筛选出关键差异基因,除此之外还检测了低氧胁迫下光唇鱼幼鱼肝脏中的抗氧化酶活,能量代
学位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曾是我国东海“四大海产”之一,但由于过度捕捞和产卵场破坏等原因,当前鱼汛已不再出现,仅作为兼捕对象。曼氏无针乌贼具有生命周期短、世代更新快、生长迅速等特点,这不仅决定了繁殖期是其生命史的重要阶段,也决定了繁殖行为,即受精卵数量以及子代成活率,是曼氏无针乌贼资源补充量的主要来源。繁殖期的行为活动是曼氏无针乌贼行为学中重点的研究内容。繁殖期都有哪些行
学位
大黄鱼是我国近海特有的重要底层经济鱼类,人工养殖需要经历漫长的冬季,越冬存在低温耐受不稳定问题。本研究在实验室通过人工设置低温与水流条件,从游泳能力、生理生化、转录以及代谢四个方面来综合评价越冬期间温度与水流交互作用对大黄鱼生理生态的影响机制,为大黄鱼安全越冬提供数据支撑。研究成果主要如下:1.温度与水流交互作用对大黄鱼持续游泳时间、摆尾频率与鳃盖呼吸频率的影响研究实验设4个温度组:8℃、12℃、
学位
杀香鱼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是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内脏白点病(Visceral granulomas disease,VGD)的病原菌,该菌能感染包括大黄鱼、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黄姑鱼(Nibea albiflora)以及石斑鱼(Epin
学位
多环芳烃是一类致癌、诱变并致畸变的有机污染物,随着化石燃料的开采与利用而大量进入海洋环境,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多环芳烃污染的海洋沉积物环境中,厌氧微生物虽然具有降解多环芳烃的潜力,但是由于代谢活性较低,降解率受到限制。目前许多研究表明,限制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是电子受体的浓度,提高电子受体的浓度能够有效增加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效率。而在存在电子受体条件下,添加电子供
学位
三疣梭子蟹是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蟹类。贝类是梭子蟹池塘养殖模式重要的混养品种,而关于贝类对梭子蟹池塘养殖模式养殖环境(尤其是底质环境)影响的研究仍十分有限。本研究以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综合养殖系统为基础,混养不同密度缢蛏,通过对不同密度缢蛏养殖池塘底质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动态变化的监测,分析缢蛏混养密度对底质理化性质、小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易降解有机物含量以及不同种类细菌数量的影响,旨在从底质环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