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之后,随着危机的缓和,全球经济逐渐步入经济平稳期。但固有的问题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解决,经济仍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缓和与动荡并存,全球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而此时,我国的信用卡产业在经受08年的“井喷式”发展之后,在产业发展之路上到达一个新的交叉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环境背景下,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目睹了各国信用卡危机的警示,接受巴塞尔协议的实施要求,我国的信用卡产业有幸在发展的初期就接受到“坏”的警示和“好”的矫正,在全球金融环境的转折点,全力按照新的监管要求,从粗放型发展向精耕细作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迈进。 尽管通过对欧美国家信用卡危机的分析、对我国现有信用卡风险数据的分析显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的信用卡产业发展向好,出现类似欧美信用卡危机的可能性较低,且信用卡产业也比较符合BASLE要求,可以较快速的建立符合BASEL要求的风险监管模式和风险计量方法,但这些都不是我们可以忽略或降低关注信用卡风险的借口。我国人口众多,信用卡可发展的市场大、基数大,但我国的信用卡市场机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极不完善:征信制度稚嫩、法律规范缺失、信用卡文明程度较低、良好的信用卡意识还未普及……这些都要求我们在产业发展的初期就将信用卡风险监管这道墙建设的“固若金汤”,万不可等到风险爆发后再“亡羊补牢”,使整个产业处于被动的“堵漏”状态。 处于如此重要的转型时期,信用卡产业的风险控制是首要任务,这也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监管要求的关注点。目前我国处在BASEL2向BASEL3的过渡阶段,并依据BASEL要求,结合中国国情,出台了“中国版巴塞尔协议”。根据本文的分析,在BASEL视角下,首先信用卡产业可看做是“低资本高收益”的低风险业务;其次信用卡业务有别于一般公司贷款、个人贷款的业务特性,该产业具有较为完善的数据系统,拥有从前期推广到后期使用的完整数据记录,是建立数据分析模型的有利基础;再者,目前国内各家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采用的信用卡风险监管指标已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BASEL对预期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等指标的要求,这说明信用卡产业是较为符合BASLE的监管机制和要求的,可以较为快速的建立起符合BASEL要求的风险监管模式和风险计量方法。 BASEL3加大对流动性风险的监控,新增了“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两个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本文率先将BASEL3的新监控指标放入信用卡业务进行分析,最终将这两个指标都归结到信用卡的“应收账款”上,得出结论:商业银行需要按照最新监管要求,至少按季度对“未来月度应收账款总额”和“未来年度应收账款总额”进行估算,对比信用卡部门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和“可用的稳定资金”,分别检视“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是否达到监管目标。在确保监管目标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留存资本和损失以及利润之间的博弈关系,于是文章在这部分将管理风险上升到经营风险的高度,探讨了风险与利润的动态平衡,分析了利用数据池建立平衡点测算模型以及提供贴近市场细分客群的风险管理增值服务。 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从BASEL监管指标角度讨论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控制,属于阶段性的数据监控,和风险控制效率的监测,而整个产业的风险控管是需要密集的分布在产业的各个流程、各个环节中的,文章的第四部分以全新的视角,创新性的多角度多条线对信用卡风险进行“包抄”,以“多维度全流程动态”的管理方式诠释了信用卡风险管理模式,并创新了“三维立体动态控管”和“风险筛漏模型”的风险管理概念。信用卡的风险来源多,包括银行自身、客户、外部监管,对风险;信用卡风险的暴露环节多,贯穿整个产业流程,包括营销阶段、审核阶段、客户管理阶段;信用卡风险并非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风险管理时不可以采取单一的、片面的、静止的管理监控方法,而要采取从源头扼制、从环节监控,并动态分析的管理监控模式。首先从风险源头出发,分别从银行内部操作角度、客户管理角度和外部监管角度进行阐释和分析,进行“全方位”的风险控管;然后从风险暴露节点出发,分别从推广阶段、审核阶段、客户管理阶段区分业务节点和内控合规节点进行阐释和分析,进行“全流程”的风险控管,全流程的风险控管以业务流程为顺序对风险进行层层阻挡,形成“风险筛漏模型”;最后从风险管理机制出发,要求进行授信政策动态调整、客户额度动态管理、风险防范策略动态升级的“动态”风险控管。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转型期间的我国信用卡产业即是机会也是挑战,我们要坚定不移的按照全球监管要求并结合我们自身的特色形成有效的信用卡风险控制模式,走出一条“低风险高收益”的中国式信用卡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