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肪性肝病是指肝脏内脂质蓄积超过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1/3以上,现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呈低龄化趋势。医学界已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但仍缺乏疗效明确的治疗方法。我国脂肪性肝病患者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为主,但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仍未明确,使其有效治疗更加困难。为此,我们根据辨证论治基础及选方原则,拟用常规中药联合针灸治疗脂肪性肝病患者,以观察针药结合的临床治疗疗效,并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为载体,探讨针药联合的治疗作用及机制,以期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机制乃至治疗方法提供更佳思路。本文从二个方面较为详细而系统地研究和阐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临床及实验问题。第一部分为临床研究。目的:观察自拟祛脂三味方配合针灸治疗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祛脂三味方(山楂,决明子,虎杖)治疗脂肪性肝病70例(治疗组),并配合针刺(双侧足三里,太冲,太溪,丰隆,三阴交),其中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又将其分为脾虚及肝郁(虚实)两组,虚证患者加之以灸法(足三里,三阴交)治疗,与对照组(易善复治疗组)34例相对照。3个月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体征、BMI、肝脾CT比值、糖代谢、肝功能与血脂变化指标。结果:治疗组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改善BMI数值、肝功能指标,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改善肝脾CT比值,其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65%,两组间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肝脾CT值,BMI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祛脂三味方配合针刺治疗脂肪性肝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第二部分为实验研究。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机理。方法: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针药结合治疗组,中药治疗组,针刺治疗组,西药(易善复)治疗组,并相应辅之以饮食的改变。分别给药后观察大鼠的肝脏病理改变,体重变化,肝指数,血脂,肝功能及铁代谢、胰岛素及脂联素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联性。结果:针药结合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改善大鼠的肝脏病理情况,减轻肝脏的脂肪变性,降低血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TG, TC等水平,提高脂联素及改善胰岛素抵抗情况,并一定程度上改善氧化应激指标,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针灸、中药或西药。结论:针药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机理可能与其改善血脂代谢与胰岛素抵抗,并减轻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本研究为临床上治疗脂肪肝,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