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会,即“轮转储蓄和信贷协会”,是一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的民间金融互助组织。标会,即采取竞标方式决定资金使用先后的一种合会,被视为合会中效率和理性化程度较高的类型。这种合会在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福建、台湾等地区非常流行,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近年来这些地区陆续爆发了大规模的倒会案件,暴露出标会走向类似传销诈骗的问题。那么,正常的标会形态是怎样的?它是如何运作的?这种结构简单的金融互助组织是如何产生并延续了千年?这些问题凝结成了本文的中心问题:“标会何以可能?”
在标会的众多研究中,人类学偏重强调其社会互助、文化整合的社会功能,而经济学坚持经济人假设,讨论标会机制对节约交易成本的作用以及个体在标会中的投机行为。经济社会学则选择的中间道路,从“嵌入性”视角切入,用社会网络来探究标会。经济学与社会学研究成果中一项重要的共识,就是标会能够起到信息交流的作用,从而降低对借贷双方资格审核与保障借贷安全的交易成本。而对标会如何起到促进信息交流、降低交易成本的过程,学者们却鲜有提及:或把标会与其寄生的社会网络混为一谈,或把社会网络当成标会存在的不变基础。事实上,随着标会规模的扩大,群体、社会网络与标会组织不可能完全重合。社会网络不是均质的网络结构,标会组织中也存在着很多的结构洞。另外,社会网络在标会发起、运行、变更、倒闭的过程中也发生着变化,社会网络与标会是相互影响的,这种动态的影响过程对于标会的信息传递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探究标会运作和个人的策略行动,本研究选用了“生活网络”概念来替代社会网络。生活网络是本文的重要概念,指个体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继承、构建,并一直互动着的社会网络。因此它是社会网络的一部分,特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互动中能够触及,并有一定互动频率的社会网络。相较于社会网络的宽泛性,活跃、窄小的生活网络更适合于本文有关标会及其参与者间互动的研究。
把标会与生活网络区别开来,并且在标会的运转周期中考察两者的互相作用是前人所没有做过的研究,这也是本文要对响水镇标会进行的考察。本文的主题是建立标会与生活网络相互影响的假设模型,并以深入访谈的资料加以佐证:标会本身不生产信息和信任,其组织、正常运行都依赖会首对其生活网络的动用和经营;反过来,生活网络在支撑标会正常运转以及发生风险后的个体追偿等过程中,也发生着变化重组。该模型通过对标会的建立、运作、变更过程的叙述来显现标会与生活网络的关系,最终得出结论:生活网络是标会产生与维持的重要基础。
在标会与生活网络二分的模型中,本文还着重探究了参与标会的个体及其策略行动:出于自利动机与情感义务的冲突,个体在强调情感义务的生活网络之中构建出标会——摒除了人情束缚的自由逐利场域。在其间个体采取了多种手段追求经济利益,甚至包括哄抬会利等投机行为,这也给标会带来了很大风险。而在标会发生风险、甚至倒会时,个体又通过重拾生活网络中的人情来软化矛盾、运用情感义务等纽带形成小团体共同行动等手段来减少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