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藻-滤食动物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生物链优化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hui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水产养殖废水净化处理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基于循环水养殖系统(RAS)提出的“高效菌藻共生单元-水生动物滤食单元-水耕蔬菜滤床单元”生物生态耦合处理工艺,通过对水产养殖废水的逐级净化、资源回用,可基本实现养殖废水的“零排放”。本研究重点考察了该工艺前两个单元菌藻-滤食动物生物链中氮磷形态的转化规律,提出优化的生物筛选与匹配,以期实现营养盐的高效转化及生物利用。研究结果如下:实验室中使用模拟水产养殖废水分别进行了纯藻温度筛选和菌藻共生系统研究。选用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卵囊藻(Oocystis sp.)、舟形藻(Navicula Pelliculosa)和隐藻(Cryptomonas obovata)4种微藻进行藻种筛选。结果表明,温度对微藻的生长影响显著,5~15℃低温时,隐藻能够维持较好的生长状态,低温季节选用隐藻作为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藻种;25~30℃高温时,小球藻和隐藻都有较高的生长速率和氮磷同化率,但考虑到隐藻生长周期较短、滤食动物同化率低等缺点,小球藻更适宜作为高温季节的水处理藻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菌藻共生系统进行微生物相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微藻对细菌群落结构变化有显著影响,系统中氨化细菌、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等可能是模拟水产养殖废水中氮磷转化的关键因素。实验室内分别研究了圆顶珠蚌(Unio douglasiae)、大型溞(Daphnia magna)、青虾(Macrobranchium nipponense)3种滤食性动物对小球藻、隐藻的滤食效果。结果表明,3种动物对2种微藻均有明显的滤食去除作用,以Chl-a计算,小球藻消除率为大型溞>圆顶珠蚌>青虾,隐藻消除率为圆顶珠蚌>青虾>大型溞。动物滤食对水体TN的去除率表现为圆顶珠蚌>青虾>大型溞;NH4+-N、DON、PN浓度因动物排泄产生和滤食去除同时作用而波动较大;NO3--N被微藻和动物直接或间接利用而迅速减少;NO2--N积累推测是由于DO浓度降低使硝化反应被限制在亚硝化阶段。圆顶珠蚌、大型溞、青虾对小球藻系统中TP的去除率分别为17.04%、24.30%、21.15%,青虾对隐藻系统中TP的去除率为25.55%,而圆顶珠蚌和大型溞对隐藻系统中的TP去除较弱,分别为4.93%和1.05%,其主要归因于圆顶珠蚌和大型溞排泄的PO43--P更多。相较于小球藻,3种动物对隐藻同化率更低。综合考虑滤食性动物对微藻的Chl-a消除率、氮磷同化率及水质净化效果,对小球藻、隐藻分别选用圆顶珠蚌和青虾进行滤食去除。在常州市武进区古村塘“菌藻沟-螺贝塘-蔬菜湿地”三级水产养殖废水净化工程内开展现场试验。2019年8~11月先后采用小球藻和隐藻构建菌藻沟,结合螺贝塘内的滤食贝类和浮床植物对实际水产养殖废水进行处理,试验分析了工程运行中两单元的净化效果及氮磷收支情况。菌藻沟和螺贝塘的氮磷输入途径主要为单元进水,输出途径除单元出水外,主要包括水体和土壤的反硝化作用、沉积作用、螺贝塘中动物和植物的同化作用等。菌藻沟内微藻生长导致Chl-a明显增加,螺贝塘内动物滤食对Chl-a的消除效果明显,对小球藻和隐藻的Chl-a消除率分别为64.11%和37.53%。菌藻沟水体中TDN、TDP明显减少而TN、TP无显著变化,表明菌藻沟主要完成了溶解态氮磷向颗粒态氮磷的转化。螺贝塘中颗粒态和溶解态的氮磷的去除效果均较为显著,且采用小球藻时水质净化效果更优。通过实验室和示范工程研究,表明菌藻-滤食动物生物链能够有效实现水产养殖废水中溶解态氮磷向颗粒态的转化和进一步去除;小球藻和隐藻分别为高温和低温季节适宜的应用藻种;小球藻、隐藻分别采用圆顶珠蚌和青虾进行滤食时水体净化效果更佳;实际工程中菌藻-滤食动物生物链有效利用水产养殖废水中的氮磷,实现了水和氮磷资源的循环利用。
其他文献
富氧燃烧技术可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但烟气中排放的汞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害,还会造成压缩设备中铝制金属部件的汞齐化产生的剥蚀溶解,严重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吸附剂喷射被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烟气脱汞技术,但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传统的空气燃烧领域。富氧燃烧复杂烟气条件下的吸附剂脱汞性能的研究还很缺乏。因此,本文以卤素浸渍改性生物质核桃壳热解焦为吸附剂,在固定床实验台上研究了模拟富氧燃烧条件下
机械臂作为一种智能化装置,正逐渐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人们对生产任务的要求越来越复杂,单个机械臂通常无法完成特定的任务需求,此时需要多个机械臂协作完成。可靠的多机械臂协作系统不仅要考虑单个机械臂系统的可控性,还要考虑机械臂之间动作的协同,即机器人的轨迹规划及关节控制问题。本文设计了两台六自由度串联机械臂,采用Ether CAT通讯方式搭建了双机械臂协作系统。首先,在对常见的机械臂手臂及手腕构
固溶和时效热处理工艺是铝合金热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能够有效的提升铝合金零件的综合力学性能。铝合金风淬生产线是主要用于汽车铝合金零件固溶和时效热处理的专用设备,主要包括加热炉以及风淬炉两部分。在铝合金零件的整个热处理过程中要求炉内温度分布均匀,炉气流动合理。而对于炉内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问题,很难通过实验测量的方法获得,因此目前热处理设备的设计以及热处理工艺的制定仍是依靠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和反复生产
随着对地球资源需求的增加以及对生物物种研究的发展,人类对于海洋资源的探测与开采、水下生物的观察与研究更加广泛,因此大大促进了水下机器人的发展。目前,大多数仿生水下机器人仍为刚性结构,存在噪声大、扰动大、柔顺性差等问题。针对上述现状,本文提出一种可变构型的软体仿生水下机器人。本文以牛鼻鲼作为主构型仿生对象,以鲹科鱼类为副构型仿生对象,完成了变构型软体水下机器人的整体结构设计,其中,机器人基体结构、驱
高炉煤气是炼钢工业中生产的主要废气,高炉煤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以高炉煤气作为主燃料,可以有效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但是高炉煤气燃机在结构和运行原理上与传统天然气燃机有所区别,并且高炉煤气具有组分和热值变化频繁的特点,这就导致联合循环机组常常会偏离设计工况运行。另外联合循环本身存在大惯性、强耦合和强非线性的特点,在机组总负荷调节过程和燃料热值波动的情况下,传统控制系统很难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因此掌
加压富氧燃烧技术(Pressurized Oxy-fuel Combustion,POFC)是一种极具工业应用前景的高效低能耗碳捕集技术,将其应用于流化床锅炉能够兼具燃料适应性强,污染物排放水平低,负荷调节性好等优点,引起国内外学者与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为全面深入地了解流化床锅炉加压富氧燃烧系统特性,本文建立了煤加压流化床锅炉富氧燃烧系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燃烧系统特性研究,得到了送风、炉内床温
外骨骼技术作为人体效能增强最可观的研究方向之一,具有非常庞大的社会需求,在军事运输、医疗救援以及民用日常等领域都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刚性外骨骼重量大、交互性差,导致穿戴效果不佳,且高额的售价使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柔性外骨骼结构分为三个独立设计的部分,包括髋关节柔性固定器、膝关节柔性固定器以及踝关节柔性被动储能机构,髋关节和膝关节部分通过气动人工肌肉相互连接,踝关节部分通过凯夫拉线固定到
航天器中的柔性结构容易发生大幅值、低频率的振动,严重时甚至会影响航天器的正常运行。航天器工作时会周期性的处于地球的阴影区和光照区,其工作的环境温度为-180°C~150°C,温度变化会改变材料的物理性能,同时结构受热不均匀会产生热应力,而材料性能的改变和热应力均会改变结构的动态特性。因此,研究结构在热环境下的动态特性,对航天器中的大型柔性结构设计、振动控制和姿态控制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热环境下
氛围是一种可感知的现象,在建筑中氛围影响着人们的建筑体验。在理性主义传统下,建筑师和理论家们往往会有意或无意的忽视非理性的事物。随着对现代建筑所造成的空间乏味与感官平淡的反思,建筑师们开始试图改变这一局面,这就意味着在设计时既要关注功能、空间等理性事物,也要关注氛围这一非理性的事物对建筑使用者情感的影响。建造作为建筑本质层面的事物与氛围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建造角度出发能够帮助建筑师更加清楚的理解氛围
小型核动力装置可以通过交通工具运输,为偏远地区或者海岛提供现实的、经济可行的能源保障;也可以作为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的备用电源,为遭受自然灾害的地方提供电源;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APROS平台建立移动式核动力转换装置仿真模型对装置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研究了蒸发器破裂、凝汽器真空破坏和循环冷却水阀门卡涩对系统的影响。基于APROS火电版中基本换热单元构建了核动力转换装置直流蒸发器仿真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