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基生物炭活化PDS去除抗生素抗性基因及降解双酚机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33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环境中药物和个人护理品、抗生素抗性基因、内分泌干扰物等新兴污染物的存在对传统污水处理技术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基于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新兴污染物去除技术,过二硫酸盐(PDS)相比过一硫酸盐(PMS)具有更高的氧化还原电位,且更易于运输和储存,常被用作首选的氧化剂。因此亟需开发成本低廉、稳定、高效的过二硫酸盐活化剂。污泥基生物炭活化剂因其低成本、易获得等优势逐渐进入人们视野,然而,如何提高其催化活性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分别以磺胺甲恶唑(SMX)、磺胺类抗生素抗性基因sul1和可移动遗传元件int I1以及双酚A和其替代物为目标污染物,对污泥基生物炭驱动的过二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去除水环境中新兴污染物的效能和机制进行探讨,以期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过硫酸盐活化剂,为新兴污染物水处理技术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以废弃市政污泥为原材料分别制备了400℃、600℃和800℃温度下热解形成的生物炭BC400、BC600和BC800,并对上述材料分别活化过二硫酸盐降解磺胺甲恶唑的效能进行了评价,发现降解效能从高到低依次是BC800>BC600>BC400。探究了BC800/PDS体系中污泥基生物炭浓度和初始p H对磺胺甲恶唑降解效率的影响,发现BC800浓度为0.75 g L-1时对SMX的去除率可达92.6%,该体系在p H 5.0-11.0范围内效能稳定。通过表征测试分析发现,BC800较高的石墨化程度和表面C=O官能团含量使其活化效能更高。通过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光谱(ESR)、猝灭实验以及电化学测试确定了电子转移途径在BC800/PDS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提出了磺胺甲恶唑可能的降解途径并通过ECOSAR软件预测了磺胺甲恶唑及其降解中间体的急、慢性毒性。以磺胺类抗生素抗性基因为例,考查污泥基生物炭/过二硫酸盐体系对去除抗性基因sul1和可移动遗传元件int I1的可行性。结果发现,相比单独PDS处理,污泥基生物炭/过二硫酸盐体系能够有效减少样品中sul1和int I1的绝对丰度以及细菌生物量。同时,与原始水样相比,PB=1:2.5处理对sul1和int I1的相对丰度去除率分别达到62%和60%,可有效降低sul1和int I1的相对丰度,而单独PDS处理导致了sul1和int I1相对丰度分别增加到原始水样的5.1和3.4倍,携带sul1和int I1基因的细菌对单独PDS具有一定抵抗能力。通过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发现污泥基生物炭/过二硫酸盐体系能够有效减少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丰度,而变形菌门在PB=1:2.5污泥基生物炭/过二硫酸盐处理中相对丰度(58%)远高于其它处理组。该体系对原始水样中多种菌属的去除作用显著,但是以Sphingomonas为主的部分菌属处理后相对丰度上升。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sul1与intl1绝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sul1可以在种内和种间传播和转移,并发现Hydrogenophaga、Solibacillus、Moheibacter以及Aequorivita可能是磺胺类抗生素抗性基因sul1和可移动遗传元件int I1的潜在宿主。根据扫描电镜结果,发现细胞壁及细胞膜损伤是致使微生物失活的重要机制。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7株磺胺类抗生素抗性菌,通过特异性引物的PCR扩增,检测出这些菌株均携带sul1和int I1基因。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不同处理条件下S1、S2、S3、S4、S6以及S7分别进行灭活细胞相对定性分析。结果发现,污泥基生物炭/过二硫酸盐体系对上述六种抗性菌均能有效灭活,证实了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到的很大一部分抗生素抗性基因、可移动遗传元件以及16S r RNA可能来自细胞外或失活的细胞。采用β-环糊精改性方法提高了污泥基生物炭活化过二硫酸盐的效率,当β-环糊精改性生物炭(β-SB)的浓度为0.4 g L-1时,双酚A的降解率可达91.6%。根据淬灭实验、ESR结果和电化学分析,提出了β-SB/PDS体系中双酚A及其替代物的降解机制仍然以电子转移机制主导。双酚A及其替代物作为电子供体触发了PDS的分解。在此过程中,β-SB生物炭表面的羟基有助于电子转移过程。通过理论计算与中间产物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手段,发现取代基的不同导致了双酚A及其替代物的降解途径差异。生态毒理学评价的结果表明,双酚A及其替代物降解后毒性普遍降低,但一些苯环裂解产生的中间产物对鱼类、水蚤和绿藻仍有一定毒性,应重视可能会增加毒性的部分中间体的产生。
其他文献
工业企业产生的大量重金属废水因意外事故或违规排放而进入水体,导致重金属污染事件,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时有发生,对当地居民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因此探索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新型吸附材料,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主要设计合成出三嗪基树状分子,并将其修饰到聚丙烯腈纤维表面,以针对性去除水中多种危害较大的重金属阴阳离子,系统性考察了其吸附效能,详细阐释了其对水中重金属阴阳离子的去除机制,
学位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被认为是全球最普遍的恶性肿瘤之一,长期在肿瘤相关性死亡原因中排第三位。手术是治疗HCC的常规方法,但由于HCC的高侵袭性和快速发展特性,只有1/3的病例在早期被发现并可通过手术治疗。HCC的切除率小于15%,而术后复发率约为50%。这些存在的问题需要寻求新的治疗方法,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声动力疗法(sonodynamic the
学位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长对城市空间内的室外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于室外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的夏季,针对严寒地区城市进行的系统性研究相对较少。同时,当前绝大多数的研究着眼于风、热、湿环境等,针对辐射环境的研究较为缺乏。而辐射环境是城市局地气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组成成分复杂、具有动态波动性及三维方向性等特点,辐射环境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且在城市能量平衡及人体热舒适中起着至关重
学位
为了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对污、废水中的磷酸盐进行深度去除,以减少进入湖、库等地表水体的总磷负荷非常关键。吸附法因为操作简单、对低浓度磷去除效果好、且兼具对不可再生磷资源的回收潜力,已被广泛接纳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深度除磷手段。由于对磷酸盐具有较高的亲和力,镧基吸附剂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污、废水中磷的去除研究。然而,由于吸附容量不足或分离回收困难等,很多镧基吸附剂的应用仍十分受限。为此,本研究以具有丰富CO3
学位
随着清洁供暖政策的推广,空气源热泵应用于北方地区供暖过程中的低温适应性问题,因压缩机补气和变频技术的进步而逐渐缓解,使得空气源热泵在严寒地区应用成为可能,由此出现了低环境温度变频空气源热泵机组。低环境温度变频空气源热泵机组常用压缩机补气和变频技术,来满足宽温区运行工况。如何融合建筑负荷特性和压缩机变频性能,设计低环境温度变频空气源热泵机组尚需深入研究。同时补气技术提升热泵低温适应性也一直是研究热点
学位
非常规水源水处理是缓解淡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对策,纳滤基于绿色分离机理可有效去除水中的各类有机、无机污染物,逐渐成为高品质净水与回用的主流方式之一。然而,纳滤产出高品质水的同时排出了大量的浓水,排放量占纳滤进水的10%~50%,且伴随高盐、高有机物、可生化性较差等特征。常规处置方式(例如排入地表水体、排入污水管网和深井灌注)不仅严重威胁当地的水土生态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还浪费了浓水中的离子资源和水
学位
高效地去除地下水中含量过多的铁、锰和氨氮仍是我国饮用水安全所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快速砂滤技术凭借其经济环保、便于操控的优势,成为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地下水同步除铁、锰及氨氮的方法。然而,较长的启动周期是影响砂滤效能的一大弊端。本研究分别采用氧化剂投加、微生物抑制/促进和复合锰质活性滤膜引入三种方式,实现滤柱的加速启动;通过构建生物-接触催化氧化耦合作用同步深度除铁、锰及氨氮滤池,考察生物作用和催化氧
学位
抗生素菌渣因含有一定量的抗生素残留而具有一定的耐药风险,我国已于2008年将其定性为危险废弃物。此后,制药企业只能采用焚烧技术对抗生素菌渣进行处置,高昂的处理费用限制了制药企业的健康发展。土霉素菌渣是抗生素菌渣的一种,其有机质含量高,是生产有机肥的理想原料。好氧堆肥是实现废弃物肥料化的高效处理技术。目前,土霉素菌渣的肥料化价值虽已得到初步肯定,但对于限制土霉素菌渣好氧堆肥处理推广应用的产品安全性问
学位
地表水地源热泵以水库和江河湖海等水源作为热源或热汇,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一种方式,在全球多个国家得到应用。目前,相比于地埋管地源热泵,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项目的发展相对缓慢,除气候和地表水条件的限制外,相关设计方法和理论不成熟是其主要原因。本文以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中多排螺旋盘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开展一系列的实验和模拟研究,全面阐述并分析传热和压降性能以及低温下的管外壁结冰特性,揭示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参数
学位
新污染物治理成为“十四五”生态环保工作重点,抗生素是首批被重点管控的新污染物之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使得抗性基因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污水厂中存在大量的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和抗性菌(antibiotic resistance bacteria,ARB),其传播受多种因素如温度、环境污染物浓度、污水处理工艺等的影响。本文研究中国22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