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鉴国内外银行治理研究、改革趋势、评估方法和指标选择的基础上,本文设计出适用于银行的治理评价体系。本文注重内部治理机制和功能分类的角度设计出4个一级指标(治理环境、风险控制、监督和信息披露),15个二级指标,50个三级指标以及167个四级指标,全面评估了2001-2010年中国106家商业银行的治理水平。本文研究的重点是验证银行治理有效性,即银行治理水平的提高是否能有效提高业绩和降低风险承担。统计结果显示,2001-2010年银行治理水平最高分79.93,最低分31.82;随着银行治理改革的推进和各银行在治理方面的创新,银行治理水平有逐年上升趋势,各银行之间的治理水平差异性较大。从实证结果来看,银行治理的有效性得以证实,银行治理水平BGI与绩效显著正相关,与风险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各分指标方面,风险控制、监督和信息披露方面水平的提高显著提高银行业绩,而内部治理环境由于考察治理机构的设置与人员的选拔,在短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三年一届),因此与绩效之间呈正向不显著关系。但相比信息披露的作用,这种稳定性在降低银行风险方面显著性更强,信息披露体现了外部治理的部分作用,这表明银行主要以内部治理机制为主,外部治理机制对风险的监督能力较弱,这与国内众多学者研究结论一致。此外,引入外部治理机制后,银行治理仍然有效。当加入外部环境后,治理对绩效的敏感性降低,每股收益对治理的敏感性由0.0921下降到0.0866,这表明外部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约束、政府干预)对银行绩效和风险起一定的正向作用,但效果较不明显。最后,各银行之间的治理水平存在差距进一步为改进治理水平提供了思路。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以银行日常风险控制为目标,银行治理机制的完善离不开三会一层的有效运作,更离不开董事会核心力量特别是专业委员会作用的发挥,在制度设计上应提高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职能,使银行员工树立起风险防范意识;第二,从内部控制人的角度合理设计治理组织结构,发挥起监督作用的监事会、独立董事、内外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作用;第三,提高司法系统效率完善市场约束机制并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形成改善内部治理的倒逼机制。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职能的角度设计一级指标并画出治理评价体系的逻辑框架图,设计中注重指标的选取和模型的设计提高治理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结论的稳健性。此外,引入外部环境进一步验证银行治理机制主要以内部治理机制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