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启发能力的蔡克尼克效应及其脑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tancha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解决科学发明问题的过程中,当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时,有时候会偶然碰到一个表面上看似无关的事物并从中获得顿悟。从顿悟的酝酿到思维定势的打破的过程中,为何高原型启发能力的个体在遇到表面上不相关的事物(原型)的时候更容易激活未解决的问题?是否高低原型启发理论的个体在问题理解过程中对问题的保持探索能力以及选择偏向会影响最终顿悟的形成呢?此外,其他创造性相关的人格特质(模糊容忍度)在这种未解决问题的保持状态上是否有差异呢?这就是本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验一采取单因素的被试间设计,目的在于探讨原型启发能力与科学发明材料中的蔡克尼克效应(未解决问题的回忆力)的关系。实验中自变量是原型启发能力,包括两个水平(相对高分组和相对低分组);因变量为未解决问题的回忆情况。计算方法:未解决问题的回忆数/未解决问题的总数。实验结果为:相对原型启发能力高低两组在未解决问题的回忆情况上差异显著,t(34)=-3.01,p<0.01,表明高的原型启发能力的被试对未解决问题的回忆率更好,也就是说相对高分组在头脑中储存问题的效果更好;除此之外,相对于没有原型的条件下,有原型条件下原型启发能力的得分与创造性倾向得分的总分相关更显著,这些结果也表明原型启发范式测到的能力很可能是一种创造性能力。实验二是两因素被试间设计,目的在于探讨原型启发能力以及模糊容忍度人格特质与科学发明材料中的蔡克尼克效应(未解决创造性问题的回忆率,科学问题回忆倾向性,未解决问题回忆倾向性)的关系。实验中自变量是原型启发能力,包括两个水平(相对高分组和相对低分组),模糊容忍度倾向,包括两个水平(相对高倾向和相对低倾向)。因变量:未解决创造性问题的回忆率,计算方法:未解决创造性问题的回忆数/未解决的创造性问题的总数(与实验一不同的是,本实验中主要考察被试主动的对未解决科学问题的回忆情况);未解决问题回忆倾向性,计算方法:未解决问题回忆数/总问题回忆个数;创造性问题回忆倾向性,计算方法:创造性问题的回忆个数/总的问题回忆个数。实验结果:原型启发能力在三个因变量指标上差异都显著。这些结果表明,高原型启发个体对于创造性问题、未解决的问题有更高的选择和关注的倾向性;高原型启发个体对于对未解决的科学问题有能好的回忆率。模糊容忍度倾向在三个因变量指标上差异也显著。结果表明,高模糊容忍度的个体同样更倾向于选择性的回忆没有解决的创造性问题。实验三通过对“蔡克尼克效应”的得分与区域性灰质体积进行相关,得到与蔡克尼克效应个体差异相关的脑区为:海马、海马旁回及上部的颞上回。其中海马及海马旁回在目标寻求和情绪控制中的功能是高“蔡克尼克效应”产生的关键。高创造性者对“科学难题”具有更高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即更强的“蔡格尼克效应”。而这种孜孜不倦的追求会导致对问题的编码更好继而感受性提高,因此更容易在面对原型的时候激活“科学难题”。此外高模糊容忍度的个体在对于未解决问题回忆的倾向性上,更关注创造性的科学发明问题,说明模糊容忍度是原型启发能力的一种重要人格特质。
其他文献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把课程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平面图形的全等是第三学段"图
长子口墓位于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遗址上,墓内随葬有大批珍贵文物。其中有青铜器一百多件、玉器近百件、陶瓷器近二百件。尤其是青铜器,制作精美,形制独特,有些在考古发掘中极少见到
本文依据社会学的“消遣经济”概念,考察宋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相关遐想。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章重新估算宋代商品经济水平,以自给自足的社会背景作为认识问题的基础。在两宋时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类健康长寿因素所占比例的调查发现,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所引发的疾病占老年人致死病因的一半以上,这就说明,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与其身体是否
采用气相色谱、胰脂酶水解法分析了文冠果油脂肪酸组成和Sn-2位脂肪酸分布,油脂脂肪酸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接近90%,油酸、亚油酸含量75.5%以上;Sn一2位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为97
名人足迹,民居荟萃,民俗大观──试为翠亨旅游区定位邹佩从孙中山故居纪念馆FootmarksofRenownedPersonalities,FolkHousesandFolklore-PlacementProposedforCuihengTourist...
<正>传统孕育礼俗,从祈求生子开始到养育婴儿截止,在整个生命孕育的过程之中有着形形色色的规矩与禁忌,其中极为常见的便是对于饮食的要求。《礼记·礼运》:"夫礼之初,始诸饮
<正> 一般认为包虫病的包囊破裂,囊液及其内容物进入血循环才会引起过敏反应或休克。而本文报道的2例无症状的包虫病患者无突发原因出现了过敏性休克。 病例1,女性,30岁,在干
期刊
<正>【教学目标】1.学习将深刻哲理寓于生动故事中的写作手法。2.理解"养民"、"养生"、"养气"的道理。3.领悟"顺天致性"的智慧并指导生活与学习。(评点:时下不少教学设计在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