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两种预防再粘连方法的临床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H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宫腔粘连主要是由于子宫内膜基底层受到损伤引起,从而导致子宫腔或者子宫颈管部分或者完全性的粘连。目前,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resectionofuterineadhesions,TCRA)是治疗宫腔粘连的主要手术操作。然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的粘连高复发率仍然是目前的一大挑战。在本文中,通过比较中-重度宫腔粘连(intrauterineadhesion,IUA)患者行宫腔镜下粘连分解术后联合使用节育环和Foley球囊导管的和单独使用COOK球囊支架的宫腔粘连情况和月经改变情况,从而得出两组对于预防宫腔粘连复发及月经情况改善的疗效。
  方法:
  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8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171名宫腔粘连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对于所有怀疑是宫腔粘连的患者均接受术前详细评估。纳入标准为:1)18-45岁的女性2)既往没有宫腔粘连松解术史3)同意进行第二次宫腔镜探查4)中-重度宫腔粘连(AFS评分≥5)5)提供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1)同时存在其他宫腔疾病(例如子宫内膜息肉等)2)卵巢早衰3)严重的并发疾病(例如凝血障碍,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或肝脏或肾脏的严重疾病)。将招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置元宫型节育环(IUD)和Foley球囊导管,另一组放置COOK球囊。宫内节育器放置宫腔后,用宫腔镜探查确认位置后,并随后再放入Foley球囊导管,并向Foley球囊导管内注入3毫升生理盐水。另外一组的患者在术后宫颈扩张后单独放置COOK球囊支架,并且注入3毫升生理盐水。对于COOK球囊,术后1周将COOK球囊从宫腔内取出。在宫内节育器联合Foley组,其中Foley球囊导管在术后第3天取出,而节育环则在进行第二次宫腔镜探查时从宫腔内取出。所有患者均要从术后第二天开始口服使用戊酸雌二醇,剂量为每天4mg,连续服用21天。所有患者在术后的第2个月经周期月经干净后3-5天进行第二次宫腔镜检查,来重新评估两组患者的粘连的程度和严重程度。如果再次手术仍发现宫腔粘连,则在手术期间重新进行AFS评分后再次进行宫腔镜粘连松解术。所有患者术中采取非插管静脉内全身麻醉。术后均要进行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估。通过Studentst检验分析连续变量。分类变量则用百分比来描述,并使用卡方(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评估。两组之间AFS评分和NRS评分使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
  结果:
  本研究最终共有118人符合标准纳入分析。其中COOK球囊支架组有62名女性,而宫内节育器加Foley导管组有56名女性。两组之间的任何术前一般情况没有统计学差异。包括年龄、生育次数、流产次数、宫腔操作史或疾病史和月经模式。在进行宫腔粘连松解术前两组的AF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二次宫腔镜探查时,COOK球囊组的AFS评分明显高于节育环联合Foley导管组。且节育环联合Foley导管组再粘连复发率为19%,明显低于COOK球囊组的38%。在这项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月经模式均有明显改善。但是,宫内节育环和Foley球囊导管联合使用组的月经改善率为88.5%,然而COOK球囊支架组的月经改善率为66.1%,宫内节育环和Foley球囊导管联合使用组改善效果更好,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中,有15名女性出现中-重疼痛,其中12名患者在COOK球囊支架组,剩下3名女性在节育环联合Foley球囊导管组。本次实验中并没有发生水中毒、盆腔感染和子宫穿孔等并发症或者明显的阴道出血。
  结论: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在宫腔镜粘连分解术后,放置节育环联合Foley导管比单纯COOK球囊能更有效地预防宫腔粘连的复发和改善月经,且并没有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s,CKD)患者视网膜神经组织损伤和血管密度的改变,并分析与此损伤的相关因素。  方法:  在本研究中,实验组为确诊为慢性肾脏病的患者(不伴有糖尿病者)56例111只眼,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病房或眼科门诊就诊。63例健康志愿者126只眼纳入正常对照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
目的:分析IB1-IIA2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代谢综合征、术前影像学、肿瘤指标、术后病理等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评估淋巴结转移风险,更好地为早期宫颈癌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式,改善患者预后。  方法:纳入334例从2009年7月至2014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联合淋巴结切除的IB1-IIA2期(FIGO2009)宫颈恶性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数据及病理结果
学位
学位
期刊
目的  在中国南方地区,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FB)是真菌性鼻-鼻窦炎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其发病率近年来越来越高,但其发病的相关因素尚不完全明确,目前有很多假设,如糖尿病、长期滥用抗生素、鼻中隔偏曲、牙髓/牙根治疗等,可能导致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发生,但与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特异性相关性尚未阐明。为了找到与真菌性鼻-鼻窦炎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研究了真菌球型这一临床类型。通过收集临床数据、进行
目的:探讨卵泡期超长方案在高龄患者中行新鲜周期选择性单囊胚移植的可行性。  方法:收集并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生殖中心行新鲜囊胚移植、年龄≥35岁的256例患者,按照胚胎移植个数分为选择性单囊胚移植(eSBT)组和双囊胚移植(DBT)组,并对其妊娠结局进行随访,包括临床妊娠率、双胎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早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等。  结果:两组间临床妊娠率(47.5v
学位
期刊
期刊
【背景和目的】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较为多见的一种肿瘤,可发生红色变性。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是由于妊娠期性激素分泌增多使内环境发生变化所导致,常发生于女性妊娠期和产褥期。有研究报告显示子宫肌瘤在女性妊娠期发生红色变性的几率为7%~8%[1],但近几年来由于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广泛运用,临床上出现的非妊娠期子宫肌瘤患者的人数呈增加趋势。同时,非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涉及范围更广,在女性生育年龄
学位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的年龄分布、发病趋势、临床分期、血型、HPV感染、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研究年轻宫颈癌(≤35岁)与年长宫颈癌(年龄>35岁)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  方法:对2007.01~2016.12期间收治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2005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收治病例的临床分期依照2000版FIGO分期,2010~201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