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目标跟踪算法的研究及应用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uocha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伴随着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目标跟踪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视频监控、人机交互、智能导航、医疗辅助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标跟踪首先对被跟踪的目标物体进行特征学习,建立基本模型,然后在输入视频序列中获取目标信息,最后实现对目标的跟踪。在实际复杂的环境应用中,目标姿态变化、尺度变化、快速移动等自身问题和光照、遮挡、相似干扰等外界因素会影响跟踪的准确度。本文对目标跟踪算法的研究和主要工作如下:(1)在粒子滤波的框架下,针对只基于颜色特征的粒子滤波算法在应对相似颜色干扰方面的不足,将纹理特征和颜色特征结合来进行特征改进,所使用的纹理特征并不是基础的LBP特征,而是采用更为稳定的HLBP特征,并通过自适应权值调整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在跟踪结果中的影响比重。结合了 HLBP纹理特征的算法比结合LBP纹理特征的算法稳定性更高,跟踪更为准确。(2)针对机器学习算法中只能自动学习浅层次特征的不足,采用了卷积神经网络的方式学习特征,卷积神经网络通过层层学习,由浅入深可以学习到目标的高层特征,在分类判别上更为明确。由于神经网络计算量较大,在运算速度上可能达不到实时性要求,因此本文采取先离线提取视频特征结合在线微调网络参数的方式构建了卷积神经网络在线学习模型来做到实时性跟踪。另外,本文根据输出的置信度自适应调整学习率,通过自适应学习率控制正负样本的更新速度,并微调全连接层网络参数,从而保证跟踪结果的准确性。(3)将目标检测算法和跟踪算法相结合,构建了一个运动物体自动检测和跟踪的视频监控系统。在目标检测模块采用边缘检测和帧差法结合的方法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后续跟踪采用CamShift算法根据运动物体的形态自适应调整矩形框,达到持续稳定跟踪的效果,避免手动框选目标的麻烦,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本文仍然有许多可以提升的地方:在粒子滤波框架下的特征融合可以再加入空间特征增加特征多样性,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在线跟踪算法可以结合TLD算法提高对抗长时间遮挡的能力。视频监控系统对于动态背景情况有待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载体,在我们的语文课堂里,应针对教材的不同特点,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让语文课堂绽放艺术魅力。
0引言日本住友公司F-50氦压机作为磁共振系统的配套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磁共振系统。我院于2010年引进的GE Signa HDx 1.5T磁共振系统配置的氦压机型号即F-50。随着GE Signa
目的:为较好地解决军队医院就诊地方患者的联网实时结算问题,开发军队医院门诊共享平台。方法:使用WindowsXP或Windows7系统,利用网闸、安全隔离网关技术,与地方医保信息工程人员
随着非侵入脑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NIBS)技术的发展,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这项看似简单的刺激手段,正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神经障碍、神经康复和认知增强,研究发现,tDCS对改善人类各种形式的学习效果都有着一定的作用,tDCS在诱导突触的可塑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正】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所能获得的成就大小,因此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输入量,就成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面对的课题。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年龄
病理学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实验课是病理学十分重要的部分,而教学标本、切片是病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要资源.为了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方便使用,提高教学资
随着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的日趋普及.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受到人们普遍关注,在有条件的学校,尝试性实践和初步显现的优势,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运动实验学课程是我院将生理学、药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课三合为一组成的一门独立的新课程,在组建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教学结构,内容及手段方面的改革,初见成效。
一、高中立体几何教学范例建构的原则  高中立体几何教学要求在逻辑思维的指导下进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高考基本要求是作、证、算的基本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范例建构的第一条原则是简单性原则,因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才会使学生有学习兴趣呢?本文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兴趣的基础是领会。但简单性原则不是以简单为目的,而应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
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怎样在本学科教学中准确反映学科内容,在有限的课时里达到学科知识的最优化组合.是教学过程成功的关键。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精选教课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