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蛾盘绒茧蜂毒液组分鉴定及其对寄主血淋巴糖类化合物的影响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虫体内的糖类化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可促进昆虫生长发育、饥饿状态下为组织供能、帮助昆虫飞行和觅食、提高昆虫抗逆性等。本文以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vestalis(膜翅目:茧蜂科)-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鳞翅目:菜蛾科)寄生体系为对象,利用质谱鉴定了菜蛾盘绒茧蜂毒液的蛋白组成,并在鉴定小菜蛾血淋巴中糖类物质种类的基础上,研究菜蛾盘绒茧蜂毒液对寄主血淋巴中糖类物质含量的影响和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菜蛾盘绒茧蜂毒液蛋白进行质谱测定,并结合分析实验室前期获得的毒腺转录组和寄生蜂基因组数据,对该蜂毒液蛋白组分进行了鉴定。共计在该蜂毒液中鉴定到397个毒液蛋白基因,其中3个基因在毒腺中特异性表达(tolloid-like protein 1,ion transport peptide-like,venom protein Ci-48a),其余394个基因中的91个基因在毒腺中高表达(log2(VG-FPKM/Carcass-FPKM)>1),174个基因在毒腺中低表达(log2(VG-FPKM/Carcass-FPKM)<-1),其余129个基因在毒腺和身体其余组织中表达量无明显差异(-1<log2(VG-FPKM/Carcass-FPKM)<1)。该397个毒液蛋白中“酶类”占比最多,达到48.61%,“其他蛋白”占41.31%,“未知组分”占比5.79%,“蛋白酶抑制剂”和“结合蛋白”占比最少,分别为0.76%、3.53%,;在蛋白“酶类”中水解酶和氧化还原酶类类数量最多,分别有58个,转移酶、裂解酶、异构酶、连接酶类个数依次为41、6、14、16。最后,我们还挑选了12个代表性毒液基因进行组织特异性分析,其中类离子转运肽、tolloid-like protein 2、Chitooligosaccharidolytic beta-N-acetylglucosaminidase、免疫逃避蛋白、硫氧还蛋白基因在毒腺中显著高表达,而tolloid-like protein 1、谷胱甘肽-S-转移酶、Serpin B4、蛋白二硫键异构酶、透明质酸酶、hemocytin、钙网蛋白基因在毒腺、卵巢、残体雄蜂体内均有所表达。2.利用HPLC对小菜蛾血淋巴中的糖类化合物进行了鉴定,发现小菜蛾血淋巴中含有山梨醇、海藻糖、葡萄糖、果糖以及蔗糖这五种糖类,其中海藻糖的含量最高(达80%以上)。通过测定和分析寄生对小菜蛾各龄期(3龄中后、3龄末、4龄初、4龄中、4龄末)血淋巴中上述五种糖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发现菜蛾盘绒茧蜂寄生能引起小菜蛾血淋巴中:(1)海藻糖含量的持续性升高;(2)山梨醇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即3龄中后至3龄末上升,4龄初至4龄中时下降,4龄末时与对照小菜蛾的无差异;(3)果糖含量持续性升高至4龄中时开始下降,至4龄末时与对照小菜蛾的无差异;(4)蔗糖和葡萄糖的含量与对照小菜蛾的无差异。3.对小菜蛾3龄中幼虫注射菜蛾盘绒茧蜂毒液,测定和分析了毒液对各龄期(3龄中后、3龄末、4龄初、4龄中、4龄末)小菜蛾血淋巴中五种糖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同时还测定和分析了同样在寄生初期发挥寄主调控作用的寄生因子CvBV对这五种糖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并对二者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注射毒液能引起小菜蛾血淋巴中:(1)山梨醇含量的持续性升高(27%~55%);(2)果糖含量在3龄末、4龄中时分别升高37%和20%;(3)海藻糖、蔗糖、葡萄糖含量与对照组小菜蛾的无差异。注射CvBV能引起小菜蛾血淋巴中:(1)海藻糖含量的持续性升高(17%~179%);(2)山梨醇含量在4龄中、4龄末时分别升高47%和45%;(3)果糖含量持续性升高至4龄中(18%~69%);(4)葡萄糖和蔗糖含量与对照小菜蛾的无差异。4.根据小菜蛾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对小菜蛾体内的山梨醇代谢相关基因进行克隆,包括合成酶(AKR1B1)以及其他可能参与山梨醇合成的基因(AKRs)、分解酶山梨醇脱氢酶(SD)。到目前为止,共获得6条小菜蛾AKR基因家族的序列(PxAKR2E4、PxAKR1B1-l、PxAKR1A1-l、PxAKR2E4-l-1、PxAKR2E4-l-X1、PxAKR2E4-l-2)和1条小菜蛾山梨醇脱氢酶基因序列(Px SD)。为明确毒液引起小菜蛾血淋巴中山梨醇含量的升高与山梨醇代谢相关基因之间的关系,用q PCR检测了寄生对发育至3龄中后期的小菜蛾各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发现寄生能引起除PxAKR1A1-l外其他小菜蛾山梨醇合成酶基因转录水平的总体上调,其中PxAKR1B1-l转录水平上升地最为显著,上升了2.08倍;但是,小菜蛾山梨醇脱氢酶基因Px SD转录水平却无明显变化。与寄生效果相一致的是,注射毒液同样能引起小菜蛾山梨醇合成酶基因PxAKR1B1-l、PxAKR2E4和PxAKR2E4-l-X1转录水平上升,但对PxAKR2E4-l-1和PxAKR2E4-l-2基因转录的水平无影响。
其他文献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属鳞翅目(Lepidoptera)麦蛾科(Gelechiidae),是世界马铃薯产业的主要害虫,主要以幼虫取食叶片和钻蛀块茎危害,对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造成影响。由于其幼虫的潜叶和钻蛀特性,传统化学防治的效果有限,且容易产生抗药性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对马铃薯的抗虫机制展开研究,
斯里兰卡木薯花叶病毒(Sri Lankan cassava mosaic virus,SLCMV)属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是一种双组份的单链环状DNA病毒,由烟粉虱(Bemisia tabaci)特异性传播。由SLCMV引起的木薯花叶病(cassava mosaic disease,CMD)是全球范围内对木薯产量影响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
寄生蜂种类众多,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寄生性天敌昆虫,寄生蜂是许多害虫重要的种群制约因子,在农业害虫防治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寄生蜂与其寄主在自然界中长期共存,共同进化,寄生蜂利用寄生因子克服寄主免疫,调节寄主生长发育及营养代谢,保证后代成功发育;寄主则利用自身免疫系统,及时发现异物并将其清除。寄生蜂与寄主互作关系的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背后的分子机制,为基因改良、杀虫蛋白筛选及开发提供潜在的
天然除虫菊素是一种植物源杀虫剂,与其人工类似物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一样,都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拟除虫菊酯杀虫剂长期使用不仅污染环境并且导致很多昆虫产生抗药性,因此使用天然除虫菊素是更有潜力更环保的害虫防治手段。天然除虫菊素对蚊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不仅对蚊虫具有杀灭活性,还具有驱避作用。但是目前关于天然除虫菊素的活性研究大多聚焦于击倒活性和触杀活性,其驱避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结合驱避行为实验以及昆
由禾谷镰刀菌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引起的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小麦上一种重要的真菌病害,病害流行年份能够引起严重的产量损失,而且病菌产生的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 DON)等真菌毒素对人畜健康构成威胁,因此,我国已将该病害列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化学防治是赤霉病防控的重要措施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我国乃至亚洲水稻产区上的重要农业害虫。褐飞虱主要通过刺吸、产卵、传播病原物等多种方式为害水稻,作为刺吸式口器昆虫,褐飞虱的唾液在取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褐飞虱唾液可分为胶状唾液和水状唾液,胶状唾液与唾液鞘形成有关,可帮助口针穿刺;水状唾液含有果胶酶、纤维素酶、氧化还原酶等多种活性成分,有助于褐飞虱消化、获取营养物质。实验室前期共鉴定得到了218
杭白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属菊科菊属,主产于浙江省桐乡市。杭白菊主要以扦插、分株等无性繁殖方式繁殖种苗,多年的无性繁殖,使得植物病毒大量积累和快速传播,导致品种退化,影响菊花产量和品质,严重阻碍了杭白菊产业的健康发展。本研究主要调查桐乡的多个杭白菊基地的生产状况,对具有病毒症状的样品进行采集并检测;通过“多步分步法”进行多次茎尖剥离获得脱毒苗;开展杭白
果胶杆菌科内Pectobacterium、Dickeya、Brenneria和Lonsdalea属的大多数细菌是植物病原菌。Pectobacterium和Dickeya属细菌导致植物软腐病,为害众多作物、蔬菜及观赏性植物;Brenneria和Lonsdalea属细菌主要为害树木。建立准确、灵敏、高效地检测和鉴定这些病原细菌的方法对于有效防控病害至关重要。我们在检测浙江省田间甘薯茎腐病发病植株时,发
人工释放天敌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烟草大田的蚜虫防控中。然而烟草害虫发生密度较低时,释放的天敌和自然天敌更倾向于在草丛及植物花朵附近自由飞行,对害虫的控制能力十分有限。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我们思考如何通过调控田间自然天敌的寄主搜索行为,吸引更多天敌昆虫主动搜寻害虫生境,从而有效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本文进行了如下工作:室内提取并初步鉴定害虫取食烟叶挥发物、生物测定对害虫天敌烟蚜茧蜂的引诱活性物质,探究影响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作为以水稻为食的单食性害虫,通过取食和产卵为害水稻,给我国乃至东南亚的粮食生产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鞣化激素作为昆虫蜕皮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发挥作用的激素,主要调节昆虫在蜕皮后,柔软表皮的硬化与黑化。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得到褐飞虱鞣化激素的两个单体基因,同源性分析发现在不同昆虫中鞣化激素的氨基酸序列高度相似,且Nlbursicon-α和Nlburs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