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下资本主义新变化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zy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主义社会自从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再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较强的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第四次科技革命逐渐兴起,推动资本主义社会来到了数字化时代。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广泛应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资本主义社会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研究一直以来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界关注的前沿话题,资本主义社会在数字化时代的新变化是我们目前需要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一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理论层面,能够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可以丰富对资本主义的形态认识,为理论批判提供支持;在实践层面,可以借鉴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能够抵制资本主义的消极因素,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对于数字化时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数字化时代相关概念开展辨析,厘清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涵义和关系;第二部分是对数字化时代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辨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相关形态,梳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第三部分是对数字化时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内容进行阐述,一共分为五个方面即经济形态数字化、国民经济虚拟化、日常数据资本化、劳动形式数字化、阶级斗争网络化;第四部分是数字化时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辩证批判,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否发生变化,探讨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阐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积极意义。国内外学界对于数字化时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研究较为零散、缺乏全面、整体的描述,缺少对相关概念的辨析,侧重于理论批判,没有从辩证角度来看待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整体性视角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开展全方面的阐述,力求对数字化时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一个更加全面、清晰的认识。当代资数字化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新的经济模式——数字经济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经济。第二,数字技术与金融资本联姻,一方面,金融资本衍生出风投资本,促进了数字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数字技术推动了金融工具创新,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虚拟化程度。第三,数字科技的发展为数据的资本化提供了技术条件,数据通过自身资本化,创造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新的生产要素。第四,数字劳动成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一种新的劳动类型,表现为原始数据的生产和数据原材料的加工处理。第五,在阶级关系方面,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无雇佣关系的剥削现象,工人劳动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弱化,新社会运动成为社会民众的斗争方式,数字技术导致了阶级斗争的网络化。数字化时代的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但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固有矛盾无法调和,数字异化成为人类的新异化形式,资本家的剥削方式更加隐蔽、剥削程度更加剧烈、剥削范围更加广泛。当代资本主义仍然具有发展潜力,在一段时间内不会灭亡,但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无法依靠自身调节来克服,经济危机依旧会产生,无产阶级的斗争会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当然,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我们应该借鉴资本主义新变化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课程思政”建设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在开展课程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动员会上指出“全党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两路”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
学位
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积极进步的文化。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红色文化这一重要资源,其内涵和外延得以不断丰富。高校大学生是整个青年群体中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将其培养成为能担当时代使命、契合时代发展、满足时
学位
期刊
期刊
征喻类国俗词语是汉语中特殊的词汇之一,这类词语除了表示本身的概念意义之外,还具有体现民族文化特征的国俗语义。征喻类国俗词语的国俗语义与民族历史文化相关,是民族思维方式的体现,很难单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外国留学生只理解了征喻类国俗词语的概念意义,而不知道这类词语的文化意义,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可能会因为不理解词语的文化意义而引起误会或交际失败。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征喻类国俗词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