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型WDM-PON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lesl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来以话音业务为主要服务的通信网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了。随着视频聊天,在线影视等多媒体技术的普及,迫使服务提供商们要大幅提高网络的带宽。现在的技术能使骨干网和局域网的带宽基本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最后一公里”接入网部分却成了通信的瓶颈。无源光网络(PON)技术打破了传统的点到点通信方式,以其低成本、可靠且稳定的性能和能提供透明宽带的传送能力成为接入网有效的解决方案。从20世纪80年代起到目前为止,PON技术已经历了APON/BPON、EPON、GPON几个发展阶段。但这几种接入技术的上行方向都只有单个信道,所有的用户共享这一根链路的带宽。随着视频等双向流量都比较重的业务出现,传统的接入方式变得力不从心了。将WDM技术应用到PON网络中去,就能使上行链路由单一的信道变成多个信道,从而解决上行链路吃紧的局面。采用什么样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来充分利用上行带宽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这里首先分析了共享型WDM-PON的网络结构和工作原理,采用了一种简单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并基于OPNET平台建立了相应的网络模型;其次分析了调谐时间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采用前后相邻时隙进行匹配的算法;接着针对组网成本昂贵的问题,提出采用两个固定发射机来替代可调谐发射机的方法,并通过仿真验证其可行性;最后对原来的简单算法进行改进,并进行仿真比较。
其他文献
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由于其回波信号的数据量大、数据率高并且对存储的时间要求长,这就对作为其重要部分的存储系统提出了大容量、高数据率的要求。本文针对此要求,采用了SAR
分布式仿真是当前系统仿真的研究热点,采用高层体系结构(High Level Architecture,HLA)标准协议可以将仿真的功能实现、运行管理以及底层通信分离,为仿真系统提供高度的互操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数字作品的获取、复制和传播变得越来越容易,这也使得多媒体数字作品的版权日益受到严重威胁,极大地损害了作品所有者的经济利益,由
近年来,互联网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网络蠕虫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之
从1984年CCITT发布第一个视频编码标准H.120以来,视频压缩编码技术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一系列视频编码标准陆续公布,从MPEG-1到MPEG-4,从H.263到H.264,这些标准的发布极大推动
Web技术的革新使其逐渐成为网络内容生产和消费的平台,互联网上充斥着无数以网页形式存在的信息源,随着搜索引擎、网络监控和新闻推送等应用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使得互联网
近年来,地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GB-InSAR)应用于形变监测领域已引起了广泛关注,比如山体滑坡监测、大坝监测以及冰川监测等。该监测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测量距离远,能在几十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著名学者陈难先教授等人提出了无穷级数的Mobius变换理论,开创了应用、推广数论中的Mobius变换解决物理学中各种逆问题的巧妙方法,在1990年就得到了世界著
多模型(MM)滤波和粒子滤波(PF)是当前处理机动目标跟踪中非线性非高斯问题较为有效的目标状态估计方法。粒子滤波用一组采样粒子来描述目标状态的后验概率密度,摆脱了非线性滤
语种识别是利用计算机对一定长度的语音材料进行处理,判别其所属语言种类的过程,是语音识别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语种识别在日常生活、国防军事和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