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脸信息被用于各种验证场所,主要是因为相比于其他认证手段,人脸信息具有唯一性、实时性和难伪造性。跟机场、火车站等一些大型场所相比,住宅小区的住户容量较小,住户信息较稳定,可以更充分发挥人脸识别技术的优势。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实现无接触、快速的门禁检测。本文主要对人脸检测、活体检测、人脸特征提取和对比等方面进行了学习与研究。采用核相关滤波算法(Kernel Correlation Filter,KCF)和Adaboost融合的方法实现人脸检测。在KCF目标跟踪算法中利用方向梯度直方图(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HOG)特征和颜色直方图特征融合的方法对跟踪目标进行多尺度跟踪,使其能够跟踪检测由远而近运动的目标;之后在目标跟踪框中利用Adaboost算法进行人脸检测。测试证明,在同一段视频中采用KCF+Adaboost融合的方法进行人脸检测比单独使用Adaboost算法收敛速度加快0.7s。采用摩尔纹理和眨眼检测融合的方法进行活体检测。先对检测目标进行摩尔纹理检测,若通过检测则进行眨眼检测。进行眨眼检测时首先利用监督下降法(Supervised Descent Method,SDM)得到的人脸特征点定位1点的横坐标、3点的纵坐标、13点的横纵坐标来进行人眼区域定位,之后使用Hough圆检测方法对虹膜进行检测定位,最后通过比较虹膜区域和人眼区域的灰度平均值比值来判断眼睛状态。通过对静态的摩尔纹理特征和动态的眨眼特征融合的方法,来提高活体检测的有效率。构建了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CNN+Squeeze-and-Excitation(SE)模块的模型。利用深度可分离卷积来减少运算次数和降低运行时间,利用SE模块注意力机制的网络子结构来加强通道间相关性的学习,强化重要通道的特征,弱化非重要通道的特征,最终训练出精确度良好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基于以上方法设计出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经过测试证明,系统准确率可达94.74%。
其他文献
在绝大多数城市中,地市级党报是当地最大的主流媒体,其发展规模虽然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然而地市级党报依然有着特有的地域性舆论引导优势和市场优势。同时,地市级党报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在全媒体时代,受到了新媒体的猛烈冲击,地市级党报的发展更是受到了很大影响。在新形势下,地市级党报如何提升自身的传播力,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地市级党报,摆脱当前的发展困境,让其不断发展壮大,迸发出
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疾病和衰老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提高公众对老年病的认识,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建构起正确、科学的知识话语秩序是公共媒介的社会责任。本文以网络综艺节目《忘不了餐厅》为研究对象,借助叙事学和电视叙事学理论框架,从叙事文本和叙事话语两方面出发,总结节目叙事特征,分析节目叙事价值。节目聚焦认知障碍与老年人,多视角搭建起了一个独立的故事空间,通过丰富的视听符号讲述动人故事,以情动
按照中央宣传部提出的“2020年底全国基本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全覆盖”的时间表,此时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已经进入最后阶段。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自此,媒体融合开始深入到基层传播格局中,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成为国家打通基层群众“最后一公里”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两年来,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在政策支持、理论研究与
随着移动互联网不断成熟和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参与到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浪潮之中。凭借着低门槛和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场域,老年群体可以利用各种媒介来表达自我、展现自我。同时,他们也在互联网掀起了一股“老年网红”的热潮。健康的老年生活需要老年人参与到社会活动之中,作为数字化时代的弱势群体,“老年网红”的崛起让社会以及公众看到了老年人融入互联网的可能性。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研究“
Vlog作为一种短视频,2018年逐渐流行于我国各大视频网站,成为众多原创视频制作者选择记录分享生活、传播信息的新方式。央视等主流媒体也在Vlog短视频的潮流下,将新闻与短视频融合,进行了诸多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这种传播方式的转变,使新闻报道中严肃的话语模式变得有温度、接地气,受到广大年轻群众的喜爱。同时,Vlog新闻在实践方面存在的不足也受到一些学者和新闻工作者的重视,并深入研究。本文主要运用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当今中国是开放的中国。”21世纪,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日益成为一个利益共享、职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关注的眼光不仅仅局限于眼前,也要把握更加宽广的国际视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爆发,人民面对新冠病毒的挑战,消极情绪容易滋生和蔓延,情绪传播更需要一个“积极情绪”的引导,人们的报道关注焦点集中在新冠疫情的信息上来。社交媒体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
21世纪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的大量激增,垃圾产量每年可达到亿吨以上,生态环境问题逐渐突出。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着国家的进步和发展,阻碍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治理问题关系着改善我国城乡居民的生存居住环境。如何处理巨大的垃圾产量,已经成为解决环境问题重要的一部分。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垃圾治理问题逐渐成为热议,有关垃圾处理问题的报道开始受到社会不同阶层的关注,影响着受众的观念意识,在改变
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与军队组织形态的现代化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军队文职制度改革纳入军队人力资源改革之中。当前,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正处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加上不断改进的军队文职人员制度,大批优秀人才涌入军营,活跃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承担着教学科研等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后,文职人员制度改革继续深化,2017年重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标志着我军
“两会”报道作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主题新闻报道,关乎着新时代条件下媒体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宣传引导,也关系着媒体能否拉近同新闻用户之间的距离,实现与用户的良性互动。数据新闻的可视化便为“两会”重大主题新闻报道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本文在扎实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从数据新闻可视化的基本理论入手,区分相关概念,解释数据新闻可视化的定义,厘清数据新闻可视化的类型,阐述重大主题数据新闻可视化的生产流程。
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精神享受,对艺术和美的需求也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美学应运而生,它强调审美平民化以及艺术生活化,其研究对象就是活生生的生活。对于生活美学的体现与传播,短视频作为新型的艺术载体,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