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中微纳米胶粒对茶汤滋味影响的探索性研究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y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茶茶汤是由茶叶中滋味物质溶解到水系中形成的,是真溶液、胶体、悬浊液多相复合体系。目前关于茶汤滋味研究重点在滋味物质浓度与滋味之间关系研究,对滋味物质聚集形态与滋味之间联系的研究较少。本课题运用胶体化学和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对武夷红茶茶汤中微纳米颗粒和茶汤滋味之间关系进行探索研究。研究发现,茶汤中存在大量微纳米颗粒,其粒径分布在几十纳米到几千纳米之间。茶汤温度升高或降低过程中茶汤中颗粒粒径发生规律性变化,高温条件下茶汤中颗粒粒径集中分布在180 nm附近;随着茶汤温度降低,茶汤中颗粒粒径分布变广,70℃时粒径小于100nm的颗粒开始出现,35℃时粒径大于5000 nm的颗粒开始出现。根据不同温度下茶汤粒径分布不同,用0.22 μm孔径醋酸纤维素滤膜在70℃、60℃、50℃、40℃、30℃微滤茶汤,有选择的去除茶汤中颗粒。随后对不同温度微滤后茶汤进行感官评价、滋味成分浓度测定,研究发现茶汤苦味、口腔收敛感、回甘、生津均产生了明显变化,但滋味的变化与对应滋味成分浓度变化规律不同。将微滤膜上截留颗粒进行重悬,并对重悬颗粒的溶液进行感官评价和化学分析,发现重悬颗粒中滋味物质浓度远没有达到其呈味阈值,但重悬颗粒溶液具有明显的苦味、口腔收敛感。对粒径100-200 nm和粒径大于200 nm的重悬颗粒进行比较,发现只有粒径大于200 nm的颗粒表现出苦味、口腔收敛感,茶汤颗粒呈味与其粒径大小有一定关系。最后,通过对比热泡茶、冷泡茶发现,茶汤中滋味成分大多以聚集态存在,颗粒分子量大于50 kDa;热泡茶的光散射强度明显高于冷泡茶,加热是诱导粒径较大颗粒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粒径大于5000 nm的颗粒才会产生。本研究对茶汤中微纳米颗粒性质进行分析,结合滋味成分浓度以及茶汤感官评审,初步探明正山小种红茶茶汤中粒径大于200 nm的颗粒与茶汤苦味、口腔收敛感之间联系,从滋味物质聚合状态角度为茶汤滋味形成机理的研究提供依据,为解决茶饮料口味单薄、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研发天然健康的红茶饮料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正>系统性硬皮病是一种累及皮肤和多系统、多器官的结缔组织疾病,临床上以皮肤增厚和内脏组织进行性纤维化为物证[1,2]。本病病因复杂,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其常表现为雷诺现象
以探讨未来中国历史地理学在国际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作用为目的, 根据近半个多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 对20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若干进展进行了简
旧的]通过术前对肾脏集合系统及其周围脏器CT二维重建成像,探讨利用CT二维重建成像指导PNL精准穿刺目标肾盏的有效方法。[方法]2012年09月至2013年5月,将60例在昆明医科大学
橡胶,尤其汽车轮胎用橡胶必须用补强剂补强,其硫化胶的性能才符合使用要求。炭黑是橡胶最主要、补强效果最好、用量最大的补强剂,其次是白炭黑,但补强效果不如炭黑,应用也不普遍。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各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大,建筑行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粗犷式的建筑管理模式已远不能满足市场竞争要求,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必须寻求一种科学的建筑管
<正>中国人特别重视传统的节日文化,原因是节日文化蕴含了中国人的文化特殊需要。从立体的层面看,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点:一方面通过节日文化表达特殊地域民众的生活方
会议
我国水果产量大,但新鲜水果无论是就地储藏、销地储藏。还是经过加工包装出售,通常都必须进入流通领域,实现由产品到商品的演变过程。所以新鲜水果在运输、搬运时,无论采取何
分析了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贸易全球化,为世界汽车制造企业间的竞争带来巨大压力。目前,我国汽车制造企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面临着国内外的竞争与挑战。阐述
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是辽宁省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标志性建筑,是为缅怀和纪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而修建。碑文400多字:$$一九五○年六月,美国在占领
报纸
《魏书》是北齐魏收编纂的一部史书,成书于公元554年,书中的数词既有明显的历史继承性,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魏书》数词方面研究的文章,所以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