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T托卡马克中性束注入下动量与约束分析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s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束改善是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也是实现高参数的重要途径,但对其物理机制的认识仍不充分。论文以中性束注入条件下EAST等离子体低约束到高约束(L-H)模转换机理作为约束改善研究对象,分析等离子体动量与约束间的关系,重点讨论径向力平衡方程中压强梯度和等离子体旋转对(E)×(B)流及其剪切的影响。  中性束注入在用于等离子体加热的同时还提供环向动量输入,等效为对等离子体施加一个力矩。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等离子体电流同向与反向中性束注入(以下简称为同向和反向)对等离子体子力矩的贡献存在显著差异,同向注入时碰撞力矩起主导并沉积在等离子体芯部区域,力矩有效切向半径可由束线几何的切向半径近似,反向注入时快离子径向电流导致的无碰撞力矩起主导并主要分布在等离子体边界。对2014年首轮中性束同向注入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典型剖面的输运分析,初步获得了中性束注入条件下L模和H模等离子的基本约束特性,总体上能量和动量约束特征相近,湍流驱动的反常输运占主导,统计分析定性表明H模等离子体约束性能与中性束净注入力矩间有正依赖关系,获得了利用中性束进入H模等离子体的功率阈值。  基于(E)×(B)流剪切导致湍流径向波谱多普勒频移的理论,在湍流径向波谱空间构建了径向电场(E)×(B)流剪切自身触发L-H转换的物理分析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分析了EAST边界探针诊断数据,结果表明:由压强梯度引发的逆磁漂移速度(diamagnetic drift velocity)可以在(E)×(B)流剪切和湍流抑制之间建立正反馈机制,当(E)×(B)流剪切超过一定阈值后导致湍流猝灭触发L-H转换。  对于发生L-H转换的等离子体边界区域,进一步考虑了极向旋转对(E)×(B)流剪切的影响,在一维径向空间建立了L-H转换的动力系统模型,分析表明从径向力平衡的角度理解L-H转换期间的极限环振荡和H模功率阈值是同一现象的不同侧面。在压强梯度逆磁漂移速度的正反馈机制成为主导之前,极向旋转与湍流之间的负反馈机制维持了L-H转换期间的极限环振荡,(E)×(B)流与湍流强度之间表现出(E)×(B)流振荡幅度和相位由逆磁漂移速度或由极向旋转主导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极限环振荡。逆磁漂移速度对(E)×(B)流占主导作用,分析显示H模阈值功率与等离子体线平均密度和磁场成线性依赖关系。  中性束快离子导致的极向力矩在电子逆磁漂移方向,会把极向速度剖面拉向电子逆磁漂移方向从而增加极向流剪切并可能影响L-H转换阈值。中性束注入可以有效的驱动芯部等离子体环向旋转,同向和反向旋转对(E)×(B)流剖面的贡献分别在离子和电子逆磁漂移方向,边界环向旋转对(E)×(B)流剖面不起主导作用,但对(E)×(B)流剖面幅值的改变会影响(E)×(B)流剪切率从而影响H模功率阈值。
其他文献
该文用切比雪夫多项式模拟基模场表达式,并利用归一化频率V取不同值时K(W)/K(W)与1/W的线性关系,对中心折射率下降的单模光纤和W-型光纤的色散特性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给出了相
该文分别讨论了量子点的隧穿和在微波中的耦合问题.计算电子穿过两个量子点的隧穿几率,推出隧穿几率随入射电子的能量变化,并与每个量子点中的分立能级都有关系,有几个量子点
金属酞菁、金属团簇和金属纳米粒子是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光限幅材料.金属酞菁因其强的激发态吸收而在光限辐研究中倍受瞩目;金属团簇独特的微观结构和光学性质为发展新的光限幅
链式输送胶带机具有输送量大、运动速度平稳、安装角度大、不跑偏、维护率低、能防止断带、不倒车、易于实现多角度的输送等。是一种安全性能高、效率高、运行经济性能优良的
利用彩色相机成像技术对目标物体进行色度测量在颜色定量化测试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彩色相机一般通过带有Bayer滤光片的彩色CCD实现对RGB信号获取,但是其光谱响应函数很难与人
高压单晶衍射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同步辐射高压技术手段,能够解决复杂结构,获得高精度的衍射数据。本论文结合同步辐射和金刚石对顶砧压腔(DAC)技术,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eijing Sy
视频点播是交互式宽带多媒体通信中的一项重要应用,体现了当代通信和计算机领域中最先进的技术.该文总结了作者在中科院声学所DSP中心所从事的有关视频点播终端的研究,以及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该论文研究的是在2000年7月14日的太阳耀斑爆发期间,在L3+Cosmics探测器上寻找μ子暴.由于L3宇宙线(L3+Cosmics)实验的探测器在28.75米的地下,能精确测量动量子大于17GeV的μ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