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聚类的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51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日益突出的粮食安全问题,保护耕地变得越来越重要。实施耕地保护的核心就是实施基本农田的保护,科学合理的编制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是实行耕地保护的重要保证,更是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必要举措。本文基于Arcgis软件平台,以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为研究对象,以空间聚类方法为核心,就如何科学合理的编制基本农田保护规划进行了理论探讨。研究在资料收集与踏勘的基础上,分析了鹤峰县的土地利用特点和基本农田保护现状,借助特尔菲法,构建了鹤峰县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指标体系;为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影响,科学合理的将优质、集中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引入了K均值空间聚类方法,并提出以坐标与属性一体化的空间距离度量公式来进行空间距离计算的理论思路,借助MATLAB7.0软件平台对其编程实现;在进行鹤峰县耕地图斑K均值空间聚类分析时,就K均值空间聚类方法的不足,结合景观生态学中景观破碎度指数对其进行了改进、优化和检验,并将本法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与传统方法划定的保护区相比较,确定本研究方法可有效提高基本农田的集中性,有利于基本农田的管理和保护,优于传统方法:本研究基本建立了以空间聚类方法为核心,结合景观破碎度指数的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方法体系,且结合鹤峰县实例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本文利用空间聚类方法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中的应用研究是一次全新的探索,为基本农田划定方法提出了新的可能,研究所划定出的基本农田在指导相应的县级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工作的同时,对乡镇级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还为本轮规划新提出的基本农田整备区的划定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其他文献
幸福问题是哲学伦理学中的重大问题。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每一阶段都是把幸福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农户效用理论假定农户追求单一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但在现实中,农户的生产决策是基于多目标的,除了利润最大化目标外,同时还考虑诸如规避风险、减少劳动力投入等优化目标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就业难"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基于劳动经济学的劳动力供求关系理论、和职业搜寻理论、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服务“三农”文件精神,加快建立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着力提升科技服务“三农”的水平,必须建设新型的农村科技服务超市体系——“农村科技服务超市
在科学概念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和迁移科学概念,并有意识的开展"自我提问",参与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调节,使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现阶段科学概念教学中的主要任务。
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财富的源泉。土地所有权制度是对土地权益的法制化设定,其核心是解决土地资源的高效率配置,以实现土地产出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同时兼顾土地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农业的发展。从“一五”时期出台的《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到2013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四川省凉山州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同时也是
1978年冬,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的“大包干”,改变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历史,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最终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必须以土地作为载体,土地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产业结构的调整、基础设施的建设、人口的聚集,这些都与土地资源的重新配置息息相关。